杨茜
当前,时代已进入细分化阶段,知识较之过去更是几何级爆炸性增长。一个人即使精力再旺盛,也无法均衡所有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学生就要尽可能的“扬长避短”,长益学生擅长的东西,规避学生欠缺的东西。
“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确实取决于它最短的那根板,但是,学生不是木桶,教育更不是拿模子造人,而是因材施教,因才塑人,决定一个人有多大成就,永远是他最精通的那一项能力,就如决定一座山峰高度的,永远是山巅的那块石头。
我们每个人生来就不一样,先天素养和后天受教育的环境也完全不同,这就导致每个人在掌握学识和技能方面必然会有差异性的发展趋势。对此,教育必须给予合适的平台,让孩子的先天特长和潜在能力充分发展,最终形成我们期待的“长板”。不要只是盯着学生的“短板”。“短板”只说明其某一或几个方面不行,并不是每个方面都不行,因此,看待学生要看其所长,很多时候,这种决定学生发展的恰恰是他的“短”而非“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一个班集体,永远都不缺这样的“长板”关键是教师如何对这些“长板”进行合理的定位,教育在这个点上就好比象棋高手,士象马车炮卒,用好每一颗棋子的长处,才能下出一盘盘妙棋。让孩子们都有一方施展才华、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天地。
所以,一个人哪怕只有一样拿得起、放得下的本事,在教育问题上,我们也要普及这种“扬长避短”的认知,避免让平均主义的帽子扼杀了一个个天才。比如,有些孩子学习成绩优秀,但各项活动不喜欢不参与,不愿花时间去锻炼能力,相反一些才艺出众,只要学习除外,样样精通的孩子对照其中,这两者的评价各有长、短,你能说明据此否认谁是谁非,哪个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吗?显然不能。
对于学生,我们真正要担心的不是“长”与“短”,而是确立它是否有特点,有可塑性。那就一定帮其找到前进的方向,去“扬长避短”形成人生的“长板”切勿追求“长板”不长,“短板”不短,中庸平均的好看不实用。
时代在发展变化,我们需要更多,教育需要拥有“长板”的人才,但教育学生要“扬长避短”这才是学生不断成长的不竭动力和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