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银林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第一,儿童在一定年龄时期对富有情节的内容和句式简洁、韵律感强的韵文特别感兴趣。在教学中,让学生阅读这些内容时,一方面,完整的故事会带来安全感和满足感;另一方面,学生认识世界的视野得以拓展,好奇心得到满足,想象力也得以释放,其次,所阅读的内容呈现方式能够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第二,在阅读教学中要为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创造条件。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地让学生读,而且要多读。如果学生没有充分地读,而是教师一味地讲授,分析,然后让学生记住阅读结论,久而久之,学生使会觉得阅读索然无味。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还应引导学生围绕阅读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阅读中。此外,读材料,不同的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与体验,这些个性化的感受和体验汇集、碰接时,既可以丰富每个学生的阅读乐趣,也有可能激发更多的乐趣。因此,在阅读的起始阶段,学生的阅读乐趣比对阅读材料的认识以及得出最后结论可能更重要,只要学生喜欢阅读,其他事情也会随之迎刃而解,阅读乐趣的获得与否应该成为评价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第三,要重视阅读兴趣的价值,还在于与书本交往的愉悦所引起。精神振奋状态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借助于这种力量能托起沉重的知识。在这种状态下智力劳动的巨大源泉似乎被打开了,强大的能量喷涌而出。一旦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觉得阅读是沉重的负担。这实际上是一种积极减负措施;
第四,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我经常讲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文章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地收集读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有强烈的意识。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由“我要读”变成“我在读”。
二、教给学生方法,指导阅读
(一)直接提示法
就是在讲课前,老师直接告诉学生本课用什么方法进行学习,然后按照这一方法一步一步地学,这种直叙不等于是灌输,犹如讲解也可以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一样,关键在于直叙的效果能否引导和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转换迁移法
就是教师把以前所教的课文或本节课所教的首段或重点段课文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反思、迁移转换为学习同类或相近课文段落的学法,这是教法转为学法的模式。
(三)诊断治疗法
这是一种个别指导的模式,教师通过问卷、谈话、观察、提问、改作业等形式对学生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进行认真分析,从而诊断出学生在学习上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加以治疗,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运用诊断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有很强的针对性,它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出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寻找主要问题,并指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四)速读法
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貌,这就是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在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度能力。利用速度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最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讲质量讲时效。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要,采用速读法不为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五)摘录批注法
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求将有关的词、句、段及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此,评判书中阅读的书籍不同,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就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三、培养学生爱书、爱读书的好习惯
激发阅读兴趣,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良好的读书习惯,也要从小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愿意从书中获取知识,认识世界,愿意与书本进行交流,体验情感。
(一)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喜欢读书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学中要关注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尽量以富有情趣的场景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关注,愿意去读书,急切希望能够了解课文的内容,并从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二)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读有所得
低年级学生独立阅读存在不少困难,教师要注意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学会识字识词,学会理解词句,学会边读边想,进而学会读懂浅显的文章。教师的讲解、指导要少说概念,多引领学生实践,在读书实践中不着痕迹地进行指点,使学生一步步掌握读书的方法、程序,在读书需求得到满足后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感受阅读的乐趣。
(三)要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让学生打好基础
习惯是由多次重复而达到的带有稳定特点的自动化的思维或行动方式。习惯一旦形成,要想改变它就十分困难。因此,教师要注重习惯培养,将其贯串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启发学生读书,还要教育学生爱书,护书,把书当成真正的朋友。
(四)鼓励坚持阅读
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交流,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及时的鼓励,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在学生获得成功后,便会坚持大量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随之形成。这样,班里也会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其意义更深远。
总之,在新世纪里,阅读已是人类的一个全新的生活领域,更是人类发展的一项重要精神和趋势。我们的语文教育要赶上时代的潮流,就得超越课堂,带领学生去开辟阅读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