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绪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刚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而纵观我们的作文教学实践,目前中学生的写作大多是“应试作文”“奉命作文”,少有“兴趣作文”“真情作文”。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甚至怕写作文。为克服和纠正这种倾向,教师要充分重视作文课上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一、教会学生有效进行写作积累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作文的实践过程,是学生将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理解用书面语言外化出来的能动过程,是学生心理活动全面参与的过程。这个过程,别人(包括教师)是不能替代的。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许多学生害怕作文,主要是因为生活单调狭窄,缺少题材常为“无米之炊”。因此,教师务必使写作内容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气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要让学生走出围墙,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感受这个世界,再用自己的笔把这些感受物化,这样就使得作文与写作欲望间的距离大大缩短了。
有数据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反映在写作时找不到恰当的语言,也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感到作文没啥可写。故此,解决写作素材的积累问题就成了作文教学中有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和关键。
1.加强阅读,注重观察,广开生活之源
要求学生除了读课标规定的课内外作品外,还要求学生养成自觉读书的良好习惯,并作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用以积累写作素材與写作知识。同时,要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有选择地将这些写成日记或随笔,可长可短,字数不限,但必须说真话、诉真情,坚持这样做就会有大的收获。
2.開展各种活动
如学生讲评读书内容比赛、朗读比赛、课前三分钟演讲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知识面在扩大,口语表达能力、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选材、组材能力都在提升。这既提升和发展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使他们在写作时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3.注重学生“感受”的积累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天地和生活方式,他们所处的环境、兴趣爱好、所接触到的人和事千差万别,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也各不相同。这是一种无形的积累,是真情的源泉,是写作的“切入点”,但他们往往忽视了这也是一种积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强调这一点,要让学生学会调用这方面的积累。
二、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识,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并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教师是作文教学中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引导者、帮助者,而不是指示者、指令者。因此,教师应在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上多动脑筋,要改变固有的指导习惯,发展学生积极的作文趋向,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教师的高明在于隐身在学生背后,悄悄地为学生设下一个个路标,使学生既沿着老师设下的轨道前进,又感到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乐趣。”
但是,这并不排斥教师必要的指导,因为有了丰富的积累,有了启发性的话题,“怎样写”又成了学生动笔前必须思考的,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在指导时讲得太少,起不到点拨的作用,讲得太多,会妨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在作文指导时变教师讲为学生讨论,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围绕审题、立意、选材、谋篇等各抒己见,使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在充满活力、充满生气的讨论中迸发出智慧和灵魂的火花。在写作时,要在写作知识和方法上多去指导学生,因为写作的常规还是必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作文是应需而做,明确此文是写给谁看,有何目的,这就是所谓的“读者意识”。这种实用写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写作心理上的价值感,调动他们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三、改革作文批改的方法
学生作文教师改,似乎历来如此。在有限的时间里,教师面对几十篇学生作文都要精批细改,这既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又导致学生不能第一时间明确自己作文的得失,冷却了作文的积极性。叶圣陶先生说:“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做一样,学生外于被动地住,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导地位了吗?”叶圣陶先生的话,告诉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批改的能力,把作文评改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既是作文前指导的继续与延伸,又是作文讲评的基础,有着极为重要的引领作用。须知修改的过程,实则是一个不断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断寻求好的表达形式的过程,它“既是加工一篇值得加工的文章,又是潜移默化中学习技巧的主要机会”。改革作文批改的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自主批改的能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成为作文教学整个过程中的主人。
重视自改的同时还要重视合作。合作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生生之间的合作,在教师指导下可以通过同座相改、分小组互改、班级张贴共同改等方式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另一方面是师生间的合作。我们不能以居高临下的、指令式的措词、点评,而要讲究批评的幽默、机智等艺术,引导学生积极而健康地发展。最好的批评艺术应当是欣赏、是促进,是深入学生的心灵,以发展的眼光看对学生的作文,以发现的眼睛肯定其“闪光点”。适当的时候应当设法让学生的作品有被传阅、被谈论的机会,有条件的还应把孩子们的优秀习作编辑成册,或借助于网络等现代信息手段,让更多的人能共享他们的劳动成果,这将让学生体验精神上的极大满足,从而激起写作的浓厚兴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主作文,写出自己的“兴趣作文”“真情作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