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国政
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山西各级党委政府正在改变救济式的、大水漫灌式的传统扶贫方式,探索用市场化方式带动贫困农户持续稳定增收。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位于晋冀交界处的灵丘县红石塄乡下北泉村热闹非凡,一片树林內新建的集装箱酒店吸引了山西、河北的众多游客。这个脱贫攻坚项目由上北泉村和下北泉村这两个相邻贫困村合办的旅游公司运营。
上、下北泉村依托乡村旅游脱贫,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自然优势。在相关部门支持下,两个村动员10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每户5万元的标准从金融机构获得了500万元的小额扶贫贷款,将其作为入股资金注入旅游公司,用于购买集装箱和建设基础设施。这笔3年期的扶贫贷款,由财政资金进行贴息。按照约定,旅游公司每年给每户贫困户分红3000元。
去年以来,这种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在山西省加速推进。“传统给钱给物的扶贫方式,短期解了困、救了急,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农户持续增收的问题。还是要想方设法把农民的土地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扶贫资金等资源变成资产,通过建立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用市场化方式增强脱贫攻坚动力,助推贫困户稳定脱贫。”山西省扶贫办主任刘志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