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曹阳 赵建峰
[摘 要] 机电类职业教育专业课堂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表现出师生投入热情不高、课堂效率低下等现象。分析机电类职业教育专业课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并以传感器和检测技术课程为例,提出“教、学、用并行式”混合教学模式,制订合理有效的混合模块式教学计划,提升课程学习效率。
[关 键 词] 中职;机电;混合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2-0041-01
随着高职院校信息化平台的不断发展,各种网络化教学模块也应运而生,采用“线上线下并行式”混式教学模式,并合理有效利用信息化资源是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趋势[1][2]。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如东分院在中职机电类课堂中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本文以传感器和检测技术课程为例,提出“教、学、用并行式”混合教学模式,制订合理有效的混合模块式教学计划,提升课程学习效率。
一、课程概况
传感器和检测技术是机电类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涵盖了传感器和检测技术两门课程的主要内容,知识点多而深,对基础性原理要求度高,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电阻、电感、电容、光电等多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典型特性及应用方法。因此,很有必要结合课程特点,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随着生源结构变化,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中、高职院校接受教育深造,学生个人素养能力也有高有低,对新课程的接受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如果还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传感器和检测技术这门课来说,很难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一)教学思维改变难
随着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的不断推进和优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网络精品课程和移动客户端类助教软件都在多样化发展,但教师的观念较陈旧,对新技术的应用水平还较低。
(二)过于注重教学形式
高职院校近几年内开始引入许多新式的教学方法,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但都过于注重形式,往往受限于课程类型和内容,不能从本质上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实际上还是处于以传统课堂教学和金工实习为主导的状态,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也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理论实践比例失调
传感器和检测技术这门课程的理论性要求很高,但对中、高职学生来讲,本身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对新学的知识没有内化能力,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理论和实践不能得到有效安排,学习效果不佳。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机电类专业课程中的实施
目前,我校机电类专业课程已拥有完善的传统课程教学资源,但数字化教学资源还有所欠缺,主要包括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完整详细课程知识点信息、丰富多样的课件(动画)等。职业教育的课堂传授知识是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根据课程所需,尽可能合理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将课前、课中和课后纳入大课程混合教学模式中,将理论与实践互补,让学生能在更好的环境里学习。
(一)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作用。在课前,搜集或制作相关课程内容的数字化资源(视频、运行原理图等),发布到班级网络群组里,合理引导并给出问题,让学生在课前自发地预习与课程相关的内容,并通过这些数字资源,培养学生对未知的探索热情,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3]。在课堂上,让学生能自发地出来汇报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并进行答疑解惑,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加强师生交流互动
对理工科课程来讲,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师生间的交流沟通很重要。学生间可以成立学习小组,相互帮扶,提高自主学习效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师生间充分发挥信息化平台的优势,掌握学生课前、课后的学习动态,调动学生积极性。
(三)优化课程考核方式
学生课程考核成绩应以过程性考核为主,制定详尽的测评标准。混合教学模式中,也可以利用数字化平台,进行线上测评,这既可以是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评,也可以是对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能力、搜集整理信息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进行测评,让积极参与的学生得到认可,从而带动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同时,加重实践创新测评比重,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并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能有一定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新的环境下愈显不足,应进一步丰富课程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提升、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在中职机电类专业课程中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结合课程内容和特点,拓展课内外的教学手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其亮.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4).
[2]宋俊.《機械设计基础》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7(5):159-160.
[3]余胜泉,路秋丽,陈声健.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5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