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豪放”“婉约”词论之文献载体举隅

2017-07-09 12:23赵银芳
中国苏轼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词学词话词人

◇赵银芳

叶恭绰曰:“词学滥觞于唐,滋衍于五代,极于宋而剥于明,至清乃复兴。”清代词学理论成绩斐然,相比前代,理论内容更加丰富,并且形成了一定体系,对“豪放”“婉约”等词学具体问题也有更加细致深入的论述。清代词论文献浩瀚,形式较前代更为多样和完备,包括词话、词集和词选的序跋批注、论词诗词,以及文、笔记、词谱、诗话、曲话、书札中的相关内容,有专门的词论著作,也有散见于各处的点滴评说。其中与“豪放”“婉约”问题相关的资料,至今无人做过系统统计。笔者在研究清代“豪放”“婉约”词论时参考前人考述,对搜集到的现有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类,大致分为词话、词选、词籍序跋、论词诗词四种。

一、词话:较常见的词论形式

词话是传统词论的主要形式,无论是对宏观的词学史还是微观的词学问题来说,都有重要意义。近人谢之勃指出:“词话者,纪词林之故实,辨词体之流变,道词家之短长也。”虽然不够全面,比如有的词话主要是阐释词的声律问题,但是充分肯定了词话的功能。

词话产生于宋代,是随着词的产生发展应运而生的,是宋词繁荣兴盛的产物。

早期的词话往往不成体系,今天看来较为凌乱,都是杂在或附着在笔记和诗话著作中。这属于广义词话的范畴。广义的词话指所有文字记载中涉及词的言语,除了专门的词话著作,也包括诗话、笔记、文集、史传、类书中对词的评价。以宋人笔记为例,其中就有很多谈词之语,我们比较熟悉的俞文豹《吹剑录》,其中关于东坡轶事的记载就颇为生动,流传久远,成为词坛佳话,形象地点出了“婉约”与“豪放”两种风格词作的不同之处:

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客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宋人诗话中谈词较多的是陈师道《后山诗话》,作者论苏轼曰:“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明确道出当时词坛对苏词、豪放词的态度,反映出“以婉约为本色”的词学观念,也成为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词论。此类早期散见于各处的词话虽不够系统,但不乏生动,为后人的词学研究提供了鲜活的资料。

狭义的词话指以词和词人及相关内容为议论对象的阐释和评论,主要指独立的专门著作,论述的语言以散体而非韵语为主,包括关于词及词人的品评,对词的考证,词的本事、声律、填词要诀等。为了把词论与词籍序跋、论词诗词区分开来,本文所讲的词话即狭义的词话。

宋人词话流传下来的不多,《四库提要》词曲类仅录宋人词话3部,唐圭璋《词话丛编》录宋代词话相对较多,也不过11部,但这些词话对我们了解宋词的特性、地位等起了重要作用。大概和词的发展状况有关,元、明词话存世寥寥无几;到了清代,词话著作蔚为壮观,在数量上远超出历史上的各代,对许多问题的探讨也尤为详尽和系统。《词话丛编》共收词话85种,其中清代词话68种,加上附录中的3种,有71种之多。《词话丛编》之后,学者们又发现清代词话70余种,词话未见但存目的也有40余种。随着文献搜集工作的持续,《词话丛编补编》《词话丛编续编》《词话丛编二编》都已问世。张璋等编纂的《历代词话》《历代词话续编》也可以作为《词话丛编》的补充资料来用。止于目前,清代词话尚有许多发掘的余地,考证工作也在继续。

清词话中,对词的“豪放”“婉约”问题的论述占了大量笔墨,词话作者不断对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人进行评论,或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对这些词人作品的评价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些词人和“豪放”“婉约”问题。

清代词学理论载体多样,但词话是最常见也最重要的词论形式。至于它涉及的“豪放”“婉约”论述有多少,可以通过图表的形式略窥一斑。《词话丛编》仍是目前最全面的词话总集,也是清代“豪放”“婉约”词论的主要词话载体,笔者对其中清代词话做了粗略统计,得出一组有关“豪放”“婉约”词论的数据,具体如下:

这项统计只是模糊统计,涉及某些具体字句难免会有重复,还会包括少数清代以前的数据,因为“豪放”“婉约”问题是词学中的重大问题,前人也有论述,当世的词论家在阐释自己观点时会对前人有所继承;另外,虽然《词话丛编》中大多是单篇词话,但也不乏汇编和加工了众多词话中名句而成的词话,如冯金伯辑成的《词苑萃编》,所以同样的字句有时可能重复出现。李清照并不能代表全部的婉约词人,苏轼、辛弃疾也不能概括全部的豪放词人,只是笔者选取的较有代表性的词人。

但上述统计也能反映“豪放”“婉约”词论在这71种清代词话中所占的比重还是相当大的,关系也很复杂,是和许多词学问题交织在一起,并非清晰的单一论述。

我们以《词苑萃编》为例,谈谈“豪放”“婉约”词论的具体阐述形式。

《词苑萃编》成书于嘉庆年间,是编者有感于徐轨《词苑丛谈》的错综杂乱等缺陷,在原书基础上删减补缀,结合自己意志订正而成。全书分二十四卷,体例上分为体制、旨趣、品藻、指摘、纪事、音韵、辨证、谐谑、余编九项内容,时间上包括从宋至清的词学评论,对历代涉及“豪放”“婉约”问题的词论多有摘录,但是对清代部分收录不够全面,笔者在此不详加论述,只从中采撷几个简单的例子进行简要论说。

例一:作者对词的态度是“词宜洗粉泽”。论据是毛稚黄的词论,毛稚黄反对当时词坛流行的以“韵”和“艳”来品评词作,认为真正的好词是去掉雕饰、洗去粉泽,并且必须以情贯始终,即蕴藏真挚的情感;他认为豪放词、婉约词中均有佳作,并对“豪放”和“婉约”进行界定,即“虽豪宕震激而不失于粗,缠绵轻婉而不入于靡”。

例二:作者承认婉约为宗,但对南宋诸公的词作成就加以肯定。书中曰:“渔洋山人论词以为:‘词以少游、易安为宗,固也。然竹屋、梅溪、白石诸公,极妍尽致处,反有秦、李所未到者。’”其态度夹杂在对其他词人论断的肯定中。

例三:对词之“本色”做出新解,以《词筌》中相关论述为证,赞词之本色为佳,并高度评价辛弃疾词,认为其词为本色词。此处所谓“本色”是有真情、绝去雕饰之意,而非传统词论中“婉约为词之本色”之“本色”。突破了“词以婉约为本”的思维定式,新人耳目。

例四:以《词苑》中相关论断为证,推崇豪放词、苏轼词。“子瞻‘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快语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壮语也……其词在浓与淡之间耳。”集《碧鸡漫志》词论佳句指出苏轼为词指出向上一路,具开拓之功,陆游认为苏轼非不能歌,而是不喜剪裁以就声律。

《词苑萃编》共有4处提到“豪放”,“婉约”8处,苏轼45处、子瞻34处、东坡167处,辛弃疾16处、稼轩54处、幼安9处,李清照12处、易安31处,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苏、辛开创的豪放词风打破传统“婉约”词之樊篱,成为历代争论的热点。

《花草蒙拾》是王士祯的重要词话,代表了其主要的词学观点,书中记其读《花间集》《草堂诗余》时之感触,从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入手,但又不限于此,对诸多词人及词学问题都有评价。我们锁定其中“豪放”“婉约”内容进行探讨。

作者的这些论断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其他论述相互关联,参之书中其他论述,我们会对其词学思想有更多了解。在“婉约与豪放二派”论述中,作者虽然不再把关注点放在词之正变问题上,但“婉约”为本色、“豪放”为变体的根深蒂固观念并未完全改变,当时仍占统治地位。他在论述“温韦非变体”时曰:“弇州谓苏、黄、稼轩为词之变体,是也;谓温、韦为词之变体,非也。”他对苏轼、辛弃疾赞赏有加,意味着豪放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平山堂一抔土耳,亦无片石可语,然以欧、苏词,遂令地重”,深切体会到苏词的影响。但他认为苏轼词中既有豪放风格,也有婉约风格,其词之所以名重如此,主要是豪放词的影响,但婉约词也功不可没,是共同作用的结果。“名家当行,固有二派。苏公自云:‘吾醉后作草书,觉酒气拂拂,从十指间出。’黄鲁亦云:‘东坡书兵海上风涛之气。’读坡词当作如是观。琐琐与柳七较锱铢,无乃为髯公所笑。”他看到了苏词带来的词坛新气象,认为苏词作之气象相比柳永等人的词风是巨大的进步。他赞赏辛弃疾词中磊落丈夫气,曰:“石勒云:‘大丈夫磊磊落落,终不学曹孟德、司马仲达狐媚。’读稼轩词,当作如是观。”言语之间对豪放词欣赏有加。

二、词选:较隐性的词论形式

和其他词论形式相比,词选是较隐性的词论形式,反映出词选者的好恶和当时的审美风尚,能间接透露出作者的态度。清代词选种类很多,仅叶恭绰《全清词钞》所引用的就达221种之多。

施蛰存《历代词选集叙录》中收27部,马兴荣《中国词学大辞典》、王兆鹏《词学史料学》分别收84部、102部,相对完整,两相对照得112部。唐宋人选的词选存12部,明人选的词选存20多部,清人现存全部词选共100余部。清代几乎每个词派都有词选,如浙西派朱彝尊编《词综》,常州派张惠言编《词选》。另外,清代词选是词话的重要来源,一些词话取自词选的序言、发凡或评点,所以各种词论形式之间有时并非完全区分。

清代词学史上的词选大致有三种:宋人所选唐宋词选的重刊、新编历代词选、当代词选。宋人词选《草堂诗余》在明代影响很大,在清初亦有较大影响。新编历代词选著名的有朱彝尊、汪森《词综》,张惠言《词选》,周济《词辨》《宋四家词选》,陈廷焯《词则》,朱祖谋《宋词三百首》等。当代词选就清初来讲,较著名的就有王士祯、邹祗谟《倚声初集》,顾贞观、纳兰性德《今词初集》,陈维崧、吴本嵩《今词苑》,蒋景祁《瑶华集》等。清代的词学流派亦十分重视当代词选的作用,多以本邑本乡词人为基本阵容,各派都选编有体现本派成员的词选本,如云间派有《幽兰草词》(收陈子龙、李雯、宋徵舆三人词),西泠词人有《西陵词选》,松陵词人有《松陵绝妙词选》,梁溪词人有《梁溪词选》,柳州词人有《柳州词选》,阳羡派有《荆溪词初集》,浙西派有《浙西六家词》等。这既宣告本派的正式登场,也为本邑本乡词坛的成就、声势和特色起到宣传造势的作用。这些词选都是研究清代“豪放”“婉约”词论的重要资料。从清人对《草堂诗余》的批评中,从新编历代词选的序言及内容中,还有清代当代词选的编选目的中,都可以找到“豪放”“婉约”问题的相关论说。清人对各种词选之于词坛创作风气的作用高度重视,将词选作为词学批评的工具和词学理论的载体,几乎每个流派的出现和思潮的兴盛都与相应的词选有关。词选是清代词学理论的重要形态,在清代词学史上产生了重要作用。

词选体现了清人的词学审美理想,对词风嬗变和词学理论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事实上词选编选不是简单罗列词作那么简单,陈廷焯云“以我之性情,通古人之性情”,并进一步指出“作词难,选词尤难”,选词需要慎重,否则影响词选的传播不说,也不能反映当时的社会风尚和选者的思想意趣。清人非常重视唐宋词选的作用,目的是指导当代创作、影响词人的审美和好恶。词选的作用非同小可,清代词学史上的论辩往往是由词选引发。龙榆生指出:“浙常二派出,而词学遂号中兴。风气转移,乃在一二选本之力。”由此可见词选的强大功能。所以词选中选词的偏重和内容、编选家的态度就尤为重要,而这些客观上给我们研究清代豪放、婉约词论提供了一个突破口。词选的序跋往往具有理论宣言的性质,是很重要的文献资料,其中某些理论还可与重要的词话著作相互印证。

清代词选中直接涉及“豪放”“婉约”及相关字眼的论述并不多,一般是夹杂在词选序跋中,也会反映在选录词作的偏好及数量上,需要仔细甄别,是较隐性的词论形式。

三、词籍序跋:较集中的词论形式

就序跋使用的名称来讲,包括“序”“自序”“后序”“跋”“跋语”“题辞”“题记”“随记”“再记”“解题”“提要”“叙”“叙录”“发凡”“凡例”“例言”“引言”等,笔者所指的词籍序跋把凡是起到序跋作用的都包括在内。这里指的是“词籍”而非“词集”,前者包含的内容比后者宽泛许多。词籍序跋是词籍的一部分,独立性不强,虽然很早就引起学人的重视,但收集这类资料的文献书籍并不多。施蛰存《词籍序跋萃编》收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词集序跋共1045篇,清人所作的序跋占半数以上。另外,收词集序跋较多的本子还有金启华、张惠民等《唐宋词集序跋汇编》,其中许多序跋是清人所写。

清代的词籍序跋包括对重新刊行的历代词集所作的序跋,为新选编的前朝、当朝词集所作的序跋,以及词话、词谱等的序跋。总的来说,清代词籍序跋以总集、选集、别集之序跋为主,杂有部分词话、词谱、词律及其他序跋。清人学术研究热情很高,词选繁盛,相应的词籍序跋也很多,再加上对历代词籍的重新刊行,序跋数量超过了之前历代词籍序跋的总和。

清代词籍序跋是“豪放”“婉约”词论的重要载体,为我们研究清代词坛风尚、清代“豪放”“婉约”词论及挖掘深层次要因提供了有益的视角,有很大作用,但近些年受关注的程度不够。

《四库全书总目》起到了序跋的作用,对苏轼、辛弃疾、李清照词集均有介绍,我们以此为例简要阐述清代词籍序跋中的“豪放”“婉约”词论,并可大致得出乾隆年间官方对“豪放”“婉约”词的评价。

《东坡词一卷提要》在阐释“豪放”“婉约”问题时这样评论:“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寻源溯流,不能不谓之别格。然谓之不工则不可。故至今日,尚与《花间》一派并行而不能偏废。”清人论词人喜欢用诗人作为参照系,把柳永对词之贡献等同于白居易对诗的贡献,说明柳永词“近俗”的一面,把苏轼“以诗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和韩愈“以文为诗”比较,深入浅出、发人深思。这种评判方式独特新颖,但难免有偏颇之处。值得肯定的是,这种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借助诗梳理了词史脉络。从这段文字我们也可得知清代官方对苏轼、辛弃疾豪放词的评价——“然谓之不工则不可”,指出苏、辛豪放词的艺术和思想魅力毋庸置疑,是和婉约并行的一派,但仍然目之为“别格”。

《稼轩词四卷提要》云:“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翦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对辛词的态度是认可其豪放词“慷慨纵横”“不可一世”“屹然别立一宗”,但仍然是“变调”,说明这一时期辛词的作用受到重视,但并未摆脱“变调”的定位。

《漱玉词一卷提要》:“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张端义《贵耳集》极推其元宵词永遇乐、秋词声声慢,以为闺阁有此文笔,殆为闲气,良非虚美。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对李清照词大加褒扬,认为其功劳、地位不可低估。由此可以看出,在当时,李清照的婉约盟主地位并未动摇,仍然是词坛一大宗主。

此外,民间文人对“豪放”“婉约”也有诸多论述,如冯煦、王鹏运等所作序跋中对此都有评价。综观之,不同的词学流派亦有不同的词学主张,对“豪放”“婉约”的看法亦不尽相同,有时同一词学流派内部的不同论家对“豪放”“婉约”的看法也有差异。

四、论词诗词:较独特的词论形式

论词诗词是清代词学理论的独特景观。清代论词诗词是论词诗词发展链条上集大成的环节,对论词诗词的长期发展功不可没,其后民国至今论词诗词络绎不绝,已发展为词学理论的一种固定形式,如夏承焘《论词绝句》就很有代表性,也已走入人们的研究视野。据笔者了解到的整理和研究成果来看,清代仅论词诗就多达四十余家,总数逾七百首以上,其中厉鹗所作受关注稍多。从论词诗词中挖掘“豪放”“婉约”词论很有意义,可以和传统词论相互印证,给清代“豪放”“婉约”问题的研究提供充足而新颖的资料,尤其是在多年来论词诗词受关注程度一直远远不够的情况下。

清代论词诗词数量庞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历代词人词作风格特点、渊源、影响等发表看法的言语比较多,篇幅上包括单首数句到鸿篇巨制,如谭莹论词绝句组诗177首从唐宋词人论至清朝本代。这其中即使是文人偶有感兴,以习用文体来谈看法,也能反映一些词论家的词学思想或创作经验。这些论词诗词作为词学理论的新形式,对词学理论发展有很大的贡献,也给词学批评增加了新的范式。一些著名的论词诗词还成为词论家代表性的理论文献和词学理论的重要载体,具有很高的价值和重大的影响。比如厉鹗没有词话著作,《论词绝句》十二首就成为厉鹗及浙西派词学理论的重要文献。组诗、组词可作为简明词学史,少则三五首,多则百首以上,这种宏大规模使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再如纳兰性德是清代著名词人,其词学理论相对来说就也更加重要,但他没有词话等专门的词学论著存世,而《填词》一诗正面阐述了他对词的看法,刚好弥补了这个空白,其中涉及“豪放”“婉约”问题。

这些论词诗词形式独特,形象和思想妙合无垠,读之绝不枯燥乏味,但有时不免晦涩。因为诗词篇幅短小,语言简练,多用典故和意象,如“红牙”“铁板”“红杏”等意有借指,以及承载了丰富文化意蕴的语符,给理解其中词学主张增加了难度,需要我们认真揣测。

辛弃疾是清代词论家评论的重点,各家欣赏的角度和评价有所不同,如郑方坤《论词绝句》三十六首其二二、华长卿《论词绝句》其二二、沈道宽《论词绝句》其十九、高旭《论词绝句》三十首其十九,对辛弃疾都有论及。清代论词诗词里论及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及相关“豪放”“婉约”问题的还有华长卿《论词绝句》其十四、江昱《论词绝句》其四、冯煦《论词绝句》十六首其五,相对来说论李清照的篇幅不是很多,且主要集中在其改嫁问题的辨析。

下面从清代论词诗词中举例说明其中“豪放”“婉约”词论的呈现状态。

郑方坤,生于康熙年间,雍正年间进士,诗坛留名,有政声,虽有词作传世,但这方面的成就一直不为人知,作有《论词绝句三十六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蔗尾诗集》卷五),历数历代词人短长,其中有多首涉及“豪放”“婉约”问题,具体如下:

坡公余技付歌唇,摆脱秾华笔有神。

浪比教坊雷大使,那知渠是谪仙人。

十二

黄花五字播闺吟,和笔真惭阁稿砧。

谁嗣徽音向萝屋,海棠开后到而今。

十七

红牙铁板尽封疆,墨守输攻各挽强。

莫向此间分左袒,黄金留待铸姜郎。

二二

伏枥心情横槊气,肯随儿女斗秾纤。

二七

《草堂》册子较《花庵》,错杂薰莸总不堪。

二九

有明一代孰邹枚,兰畹风流坠劫灰。

解事王杨仍强作,颓唐下笔况粗才。

三〇

云间设色学《花间》,汴宋余波着意删。

和者国中二三子,笙璈未觉寂尘寰。

三三

长芦朱叟捧珠盘,琴趣编成秀可餐。

力为词场斩榛楛,老年花不雾中看。

三五

阳羡才情冠古今,光腾万丈影千寻。

三六

束发谐声辨齿牙,度腔未熟笑蒸沙。

他年顾作伶官老,豪气应无屈宋衙。

这几首诗谈论的“豪放”“婉约”问题,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第一,对苏辛豪放词、李清照词的态度。肯定苏、辛的词作成就,欣赏二者的“豪放”风格,认为他们的作用是使词不再一味沉浸在秾艳之中,变得有力量,词境得到开拓,表达方式上更加酣畅淋漓,气势上愈发雄伟壮观。“坡公余技付歌唇,摆脱秾华笔有神”是对这种作用的形象概括。赞赏辛词艺高超,比之为“镆铘”,认为其下笔入神之势如宝剑般锋利无比。一改传统词论中视“婉约”为正体的看法,对苏、辛的关注多于李清照。认为苏轼是天才词人,作词信手拈来便神奇无比,辛弃疾也是“下笔如有神”。

第二,对明代词坛状况的评价。这一点从第二九中可窥见一斑。郑方坤认为明代词坛花间香艳词风独领风骚,笼罩词坛,这种颓势无人能挽回,因为明代缺乏苏、辛这样力挽狂澜、开拓新词风的杰出人物,暗示明人多粗陋,词人素质和词坛风气相互影响,这也是明代词坛式微的重要原因。

第三,对清初词坛的看法。郑方坤指出明末清初云间派着意花间,忽视两宋词,在词坛上应者寥寥。赞扬朱彝尊,指出其贡献很大,不仅创作出优秀词作,还编成《词综》,“力为词场斩榛楛”,有筚路蓝缕之功。肯定陈维崧为代表的阳羡派之成就,认为阳羡派倡豪放词风,尤其陈迦陵才情卓绝,词中气象万千、光芒四射,可为人间奇景。

第四,认为词之风格有多种,“豪放”“婉约”之外,还有姜夔词风,在众词风中首推姜派。“红牙铁板尽封疆,墨守输攻各挽强”,“红牙”“铁板”均出自宋代词论,分别指代柳永和苏轼,也代表两人分别呈现的“婉约”与“豪放”两种词作风格。这句诗意思是说,长期以来大家总是把柳永和苏轼相互比较,难分上下,但作者认为这个问题争论起来没有意义,暗指应该把目光放在姜夔词上,接着笔锋一转进一步说明“黄金留待铸姜郎”的意旨,指出姜夔词胜出一筹,可见其态度是推崇姜夔清空词风。

陈聂恒与郑方坤生活时代相近而出生年份稍晚,二人对“豪放”“婉约”的看法大不相同,陈聂恒极力推崇“婉约”词风,这一点在《读宋词偶成绝句十首》(清刻本《栩园词弃稿》卷四)其六中有所体现:

敢言豪气全无与,诗论天然非所宜。

千古风流归蕴藉,此中安用莽男儿。

陈聂恒认为“豪放”“豪气”充斥词中不合时宜,有损词之形象,与词的功能、特色不相符,真正好词应该是婉约缠绵、委曲蕴藉的,言辞之间对“豪放词”很是不屑,讥之为“莽男儿”。

江昱生年稍后于陈聂恒,生活的时代与之相差不远,对“豪放”“婉约”的认识却又有不同,在他的十八首论词绝句中,虽未明确提出自己的倾向,但字里行间还是能看出其态度。

临淄格度本南唐,风雅传家小晏强。

更有门墙欧范在,春兰秋菊却同芳。

作者照顾到各家的风格,风雅也好,婉约也好,欧阳修和范仲淹等创作的词境逐渐开阔、稍显“豪放”的词作也好,在作者心目中并芳争妍。在后面几首中,作者的审美态度愈发复杂:

红杏尚书艳齿牙,郎中更与助声华。

天生好语秦淮海,流水孤村数点鸦。

一扫纤秾柔软音,海天风雨共阴森。

分明铁板铜琶手,半阕杨花冠古今。

秦观词缠绵悱恻,得到作者激赏。相对“豪放”“婉约”,江昱更偏爱周邦彦,推崇其为词坛领袖,如其六中有“词坛领袖属周郎”之句,但不因此抹杀其他词人之功劳,对南渡诸贤也大加赞扬。可知在江昱心中,周邦彦词、秦观婉约词仍是正统的婉约词的传承。江昱同样接受了词史上的“铁板铜琶”之讥,把苏轼定位为“铁板铜琶手”,但也肯定了苏轼开拓词境、转变词风之功,又不抹杀其婉约词的高超绝妙。江昱对辛弃疾评价不高,认为“辛家老子体非正”,成就比不上刘过等。从他对刘过的肯定来看,“体非正”应是针对辛弃疾“以文为词”、改变了词的婉约风格而言,对词的内容上的慷慨悲壮并无过多非议。

清人就是这样在诗词中表情达意,借以阐述对词学问题的看法,这些诗词虽然篇幅有限,却意内言外、意味深长,符合我国传统的“诗言志”传统,不失为很好的理论载体。清代各个时期都有文人创作这类作品,对我们理解清代各个阶段的“豪放”“婉约”词论大有裨益。

[1] 陈乃乾辑《清名家词序》,《清名家词》第1册,上海书店 1982年版

[2] 谢之勃《论词话》,《国专季刊》第一期,1933年。

[3](清)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2004年版。

[4] 参见孙克强《清代词学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5] 唐圭璋《词话丛编》第二册,中华书局 2005年版。

[6](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7] 龙榆生《选词标准论》,《词学季刊》第一卷第二号。

[8] 施蛰存主编《词籍序跋萃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

猜你喜欢
词学词话词人
力补石室金匮闺襜之遗亡
——论《历代闺秀词话》的价值
江顺诒《词学集成》的特点和意义
《清代词话全编》
孤馆寒窗夜无寐
新词话
王国维??《人间词话》??李敬伟书
词学胜境
词学胜境
林逋梅妻鹤子
词人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