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
作文是评价学生学习语文水平的尺度之一。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表达思想、服务社会的一种能力。作文教学是形成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的主要途径。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语文教师有重阅读轻写作的倾向,他们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倾注在阅读教学中,视作文教学为业余,把作文课上成教读课,即使上作文课也是盲目随意,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常常成为一句空话。
一、加强对课本资源的阅读和运用
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就自己喜欢的作家或文学形象深入挖掘,认真揣摩,使之成为自己写作的素材,进行文字描述,便于作文时使用。课文不仅仅是写作方法的例子,更是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阅读、审美的例子。课文还往往是教师引发学生课外自主阅读,感悟生活的“引子”。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学生会惊喜地发现作品的精彩、丰富、博大。借助写读后感、评论、缩写、扩写、改写等多种形式,一方面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提高他们阅读、欣赏、评价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从而使阅读教学过程与作文教学过程两者互相聯系、互相作用、互相促进,构成了语文教学的主体运动。
二、积淀素材
现在的高中生在高考压力下,负担沉重,许多学生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甚至有的学生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因而没有深刻的生活体验,缺乏人生应有的阅历。而那些高考作文满分的学生往往是有亲身经历的事情,写的是自己的生活体会等。当然,学生还可以从教材中积累写作素材。许多高中生没有适量的阅读量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如何利用这有限的阅读材料做好自己素材的积淀也是一个技术活。比如,学生可以有意识地记忆一些非常励志的、鼓舞人心的名人格言等。因为教材里选取的都是教导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对教材里素材的积淀,不但能为写作提供材料,同时还能反过来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何乐而不为?
三、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从历年高考的高分作文来看,文章的成功源于作者扎实的基本功和文章中体现出来的独特个性色彩。一篇个性鲜明的文章就犹如夏日一股凉风,势必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所谓“个性”,《现代汉语词典》的说法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比较固定的特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写作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热情,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矫情。”不难看出,《语文课程标准》主张在学生广阔而真实的世界里表现自我,塑造和发展个性。
总之,高中作文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运用之妙,存乎于心。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吸收以往的作文教学的精华,并适时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真正使高中作文教学的质量提高上去。
(作者单位:山东省肥城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