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清
引言
近年来周口市区域性、季节性、结构性鲜活农产品滞销卖难时有发生,其中带有规律性的现象是相对于有品牌的产品来讲,没有品牌的产品容易滞销卖难。加快品牌培育与创新是农业供给侧结构的急需途径。
周口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的起步较晚,农产品品牌建设滞后,近年来周口市区域性、季节性、结构性鲜活农产品滞销卖难时有发生,其中带有规律性的现象是相对于有品牌的产品来讲,没有品牌的产品容易滞销卖难。针对这一问题笔者采取座谈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多次深入基地、企业、田间地头,对全市农业品牌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了广泛细致的调研,提出了适合周口农业品牌战略的培育的有效途径。
1 周口农业品牌现状
周口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农业结构齐全,区位优势明显,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市总面积11959平方公里,耕地1282.17万亩,人口1136.35万,全市三次产业结构23.1:51.5:25.4。截止目前,全市9912件注册商标中涉农商标占5000余件,占全市注册商标总量的50%以上。全市9件中国驰名商标中涉及农副产品及其深加工产品的中国驰名商标占5件,河南省著名商标111件中涉及农副产品及其深加工产品占65件。全市省级以上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到28个、4.78万多亩,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数量分别达到78个、26个。更有“扶沟蔬菜”全国知名,全县蔬菜有100多个种类,2000多个品种,70%以上销往省外。尽管如此,多年来周口农业却始终处于“有口碑、缺名牌”的窘境之中,人们耳熟能详的农产品品牌屈指可数,品牌建设的欠缺已经成了参与市场竞争的一大软肋。
2 实施农业品牌的有效途径
2.1 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系统谋划
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到中央1号文件提出“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再到农业部提出“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推进农产品品牌创立和保护”,从国家改革发展的层面看,中国现代农业品牌战略已经有了一个整体的战略构思和布局框架。现在关键是要抓住机遇,在“三农”发展的整体布局中,把构建农业品牌发展战略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传统文化、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及产品为基础,把标准化建设、文化内涵挖掘、营销渠道和方式创新、科技体系支撑、金融支持等与品牌建设相结合,努力创建农业品牌发展的思想和理论体系,形成完整的品牌战略路线图,绘制农业品牌发展的具体实施方案。
2.2 加强宣传引导,强化特色农业品牌意识
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采取通俗易懂的宣传形式大力宣传“三品一标”与商标注册的重要意义。新闻单位应开辟专栏节目,加大对重点企业、名牌产品的宣传力度,树品牌形象,推产品销售,创驰名商标,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广大企业主和社会公众都要增强争创品牌意识。
2.3 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发挥典型示范带动效应
要充分激发涉农主体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的信心和决心,鼓励龙头企业创新科技,以品牌产品提升农业产业化的质量。对龙头企业技术革新,产品宣传上给予财政资金补助。支持现有的品牌农产品生产经营基地、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档次,扩大农产品市场美誉度,增强农业产业之无形资产,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2.4 加强品牌创建管理工作
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培育争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和中国驰名商标、四川省著名商标力度。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的品牌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品。要建立创建奖励机制,一手抓创建,一手抓管理,以此鼓励生产经营者多创产业名牌,走品牌创业之路。
2.5 建立農业品牌建设专项资金
每年财政应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作为引导种子资金,以补贴、奖励的方式重点扶持带动力强、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对利用市级以上电视台、报纸、户外广告等宣传投入在50万元以上的企业,按投入额的10%左右补助。参加省级以上农业展销会,给予摊位费补助。对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企业分别给予一定奖励。
2.6 发挥社团作用,提升服务水平
行业协会是对政府管理和市场调节功能的重要补充,是推进农业品牌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随着政府职能转变,更多社会性、公益性、服务性公共管理职能将交给社团组织。农业行业社团组织在推进品牌建设方面大有可为,在政策研究、技术推广、标准制定、行业自律等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