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艳维
内容摘要:文化和语言密不可分。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传达方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文化休克”现象,从而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文化休克 大学英语教学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文化休克”现象,从而使人们产生失落沮丧的情绪,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败,这对于英语教学工作者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帮助学生了解“文化休克”的原因、现象和解决方案,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从事跨文化事业的工作者也大有裨益。那么怎样使学习多年英语的大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文化差异,克服“文化休克”,有效地与西方人交流沟通,这是本文拟解决的问题。
一.文化休克
“文化休克”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奥伯格(Kalvero Oberg)提出来的。它是指由于个体失去了自己所熟悉的社会交往信号或符号,对于对方的社会符号不熟悉,而在心理上产生的深度焦虑症。简单地说,当一个人进入到陌生的异源文化工作和生活的时候,自己所熟悉的习俗、思维方式等的重大转变,使原来已经适应的模式暂时失效,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迷茫、沮丧和焦躁的情绪。“文化休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蜜月阶段、沮丧(或敌意)阶段、恢复调整阶段和适应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情绪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
随着社会交流的日益频繁,文化休克这一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人们发现“文化休克”不仅仅存在于跨文化交际中,也存在于国内。可以说哪里有文化冲突哪里就有文化休克。
文化休克产生的原因:
①价值观的矛盾和冲突。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文化观念与异国文化中的价值观相矛盾,从而产生行为上的无所适从。
②在异国文化中,由于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不同使身处他乡的人们难以适应。
③在异国文化中失去了自己在母文化环境中原有的社会角色,产生不稳定的情绪。
二.大学生出现“文化休克”的原因及影响
在跨文化交际中大学生出现“文化休克”而不能与外国人有效地沟通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社会原因。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此过程中中国人民所形成的思维方式与外国人不同。例如一位美国人给中国人写信,往往开门见山地说出写信的目的,然后才说些客套话。美国人看中国人写的信,开始会越看越不明白,前面都是一些寒暄语。这种不同的书写方式体现了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2.教师原因。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只注重单词,短语和句子的理解,而忽视了学生对课文文化背景的掌握和交际能力的提高,从而导致了学生在与外国人交流沟通的时候,往往句子结构正确,而由于不了解西方文化,闹出一些令人狼狈不堪的事情。
3.学生原因。在学生进入大学之前,由于受到升学的压力,他们的学习往往是围绕语言知识点的学习,英语水平也仅限于应对考试。这种学习习惯一直延续到大学阶段,所以当教师在进行文化背景讲解的时候,学生认为教师在浪费他们宝贵的上课时间,考试根本不会考,课下只是去背单词和短语,做四六级相关练习。久而久之,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仅限于语言知识点的学习,所以在与外国人交流的时候由于缺乏文化背景知识,仍然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
高校学生一般在大二的时候出现文化休克现象,由于大学英语课不再以讲解语法知识点为主,而是以文化背景和热身问题为导入,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大一时,很多学生觉得上英语课很有趣,对课堂上老师组织的游戏和活动感到新鲜,这是以前英语课所体会不到的。进入大二以后,学生对大学环境逐渐熟悉,由于性格等因素,用英语交流学生倍感压力,文化休克现象也越来越明显。文化休克会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会出现厌学和逆反情绪。所以大学英语教师想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帮助学生克服跨文化交际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尽早克服文化休克。
三.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防止和减轻“文化休克”
在英语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会经常碰到文化休克,文化休克是后天形成的一种心理疾病,采取一定的策略是可以治愈的,根据高校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社会方面。我国应该加强与西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从而中国人有更多的途径来了解西方文化,逐渐缩小处理某一问题的差别,使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没有太大的迥异。这样大学生在与外国人进行交流沟通的时候不会因为思维方式的差别,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2.教师方面。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要过分注重知识点的讲授,应该有所侧重的讲解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文化背景的讲解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实用性原则,指教师所讲的西方文化应该与学生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无关的内容不讲或者少讲;2)阶段性原则,指教师所讲的西方文化应该与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接受能力相一致,不能脱离或超越他们的领悟能力;3)适合性原则,指教师对文化背景的讲解要适合学生的英语水平。教师在进行课文讲解之前可以向学生讲授这篇文章的文化背景,或者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来让学生加深对文章背景知识的理解。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1)采取情景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思辨能力。想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得先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際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培养学生的英语思辨能力。在英语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习惯上用母语进行思考。因此,教师可以创设情景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口语交际能力。通过情景化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如果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相似的场景,学生也能够从容地应对,从而逐步掌握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例如:《大学英语2》Unit3 My First Job,教师在讲解文化背景的时候可以设置角色扮演的活动。
Private Chinese/ English Tutor
For children aged 7-9
10 hours a week
30 yuan per hour plus lunch
Contact Miss Chen
Phone No.87422502
Part-time Work: Shop?Assistant
Hours:6:30pm-9:30pm
25yuan per hour
Call Mr. Wang
Tel. 85543026
Address:No.156 ZhongNan Road
这样子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在面试当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用西方的逻辑思维来考虑问题,为他们以后就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从生活细节出发来介绍文化背景。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这就包括与其相关的社会文化因素。只有掌握了西方国家的文化,才能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改进教学方法,从生活细节出发来介绍文化背景,提高学生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例如:《大学英语2》Unit2当中有humble这一单词,释义为adj. 谦虚的,低下的。教师可以给学生讲eat humble pie的文化起源--在中世纪,贵族出外狩猎总喜欢带着仆人和猎手,猎到鹿等野物之后,鹿肉供主人食用,而猎人和仆人只能吃用鹿内脏(umbles)做的馅饼。吃这种馅饼本身就表明“地位低下”(humble)。后来由于读音的变化,umble读成了humble pie。恰巧这一变化又同吃这种馅饼的人身份相符,因此eat humble pie就成了委婉表达“被迫低声下气地赔不是”的委婉语。
3)激活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比较。学生不能够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了解西方文化。例如:《大学英语听说2》Unit5 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教师可以适当的给学生讲解一下:在西方,人们喜欢谈论天气,运动,旅游等等,而年龄,收入,宗教信仰等是禁忌话题,属于个人隐私。
3.学生方面。
1)学生应该转变观念,重视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对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英语的理解和应用,更加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减少由于缺乏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造成的尴尬,使学生产生只有掌握足夠的文化背景才能理解西方人所要表达含义的心理,才不会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矛盾。
2)学生应该加强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掌握程度。在了解了西方文化之后,学生应该把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加深对西方文化的掌握。例如:在表示关心的时候,中国人喜欢问别人的隐私来表达他们对对方的关心,而在西方他们认为这是极不礼貌的,尽管你是出于关心。在对这一文化背景进行比较之后,就不会出现“你去哪里?”“吃了没?”“你多大了?”这样的问候语了。在表示尊重的时候,又如举行聚会,西方人喜欢准点到,而中国人往往喜欢提前到。通过对比研究,大学生可以更加容易地理解西方文化,避免在交流时产生矛盾。
3)学生应该积极主动进入英语环境。在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之后,学生应该积极主动进入英语环境,掌握更加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从而更加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例如:学生可以多听广播,看美剧或者采用新媒体来了解西方文化。从而提高口语和交际能力,克服“文化休克”现象。
四.结语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出现文化休克的现象与社会、教师以及自身有很大的关系,文章对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怎样加强对文化背景的讲解,减少与西方人交流时出现“文化休克”现象进行了阐述,从而帮助大学生有效地与西方人进行交流。
参考文献
[1]Kramsch.C. Culture in Language Learning: A dew from the States[M]Amsterdam: John Benjamins,1997:217
[2]Larry A. Samovar Richard E. Porter.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M].汤姆森出版社,2004.
[3]董松涛.“文化休克与英语教学[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刘汝举.论社会文化背景与大学英语学习[J].教书育人,2012年24期.
(作者单位:武汉晴川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