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桂龙
【仿真试题】
记忆深处,总会有这样一种声音在你脑海中不断地呼唤、诉说、徘徊,挥之不去,时时地敲打你的灵魂。它能帮助你勾勒出过往岁月的纯真和快乐,能唤醒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能带给你点滴生活的震撼和感动。请以“有这样的一种声音”为命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文题,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名师题解】
这道作文题的写作范围是“声音”,告诉我们不同声音会给我们带来的不同感受和影响。分析题目时,要注意标题中每一个词语,“有”表示客观存在的;“这样”是强调,是特指;“一种”强调了数量,仅此一种;“声音”是文章描写、叙述、议论的主体,既可指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水声、鸟鸣声,也可指生活中的声音,如读书声、车声、音乐声、人的话语声以及大街小巷的吆喝声,也可指没有声响的心声。这样的一种声音,诉说着情感、责任、良知、道义、真理……而你听到了这样的声音,定会丰富你的情感,净化你的心灵,提升你的境界,锤炼你的思维。
立意时,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
(一)自然的声音。雨敲石板发出的叮咚声引人沉浸在“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温柔与“夜阑卧听风吹雨”的悲壮等美丽意境中,从而讓人洗去心灵的污浊,升华思想。
(二)家庭的声音。父亲的叹息声鞭笞着我永不停息,母亲的脚步声散发着浓浓的亲情,长辈们的叮嘱声透露出厚重如山的关怀。
(三)社会的声音。听《好大一棵树》,我希望自己能像树一样,做一个在风雨中昂起头、冰雪压不服、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的人;赛场上观众为运动员欢呼呐喊的声音,令我热血沸腾并激励着自己勇往直前;节日的祝福声、鞭炮声显示着传统的魅力与节日的欢欣。
【推荐素材】
素材一:有一天晚上,寺庙里一位禅师在院子里散步,忽然发现墙边靠着一把椅子,他知道肯定是庙里哪个人违反寺规偷偷翻墙出去玩了。这位禅师不声不响,挪开椅子,自己蹲在那里。不一会儿,偷溜的小和尚翻墙进来,黑暗里踩着老禅师的背跳进了院子。等他落地时才发现刚才踩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但禅师却只是拍拍他的肩膀,微笑着示意让他回房休息。
素材点拨:无声胜有声。虽然没有严厉的训斥和责备,但老禅师无声的教育却是一种宽容、一种智慧,更是一剂良药。
素材二:有一次,著名艺术家阎肃去国家行政学院讲课,儿子开车送他。路上有个车加塞别了一下,儿子就非要“回敬”两下才甘心。阎肃摇摇头:“你看你,咱们这段人生的目的就是15分钟到达学院就是了。他别不别你,加不加你塞儿,跑不跑你前头来,跟咱们的目的毫无关系,你费尽心血的干嘛非要别回来,抢到他前头呢?若你人生90%的精力都用在了和你目标没关的事上,能把自己的事办好吗?”
素材点拨:艺术家阎肃处处不忘教导儿子,身边的事例顺手拈来,语重心长,影响深远。父子相处的一个平凡的日子,一次平常不过的送行,因为慈父的一番教诲而成为人生的一课,儿子收获了一首“人生哲理诗”。
素材三:在危地马拉,有一种叫落沙婆的小鸟,要叫七天七夜才下一只蛋。由于鸟类没有接生婆,所以难产的落沙婆只有彻夜不停地痛苦啼叫。可恰恰是因为这痛苦的七天,使蛋壳变得坚硬,小落沙婆孵出来之后也更硬实,这便是一个母亲经历七天痛苦所换来的一个孩子健康的明天。
素材点拨:这哀叫远不比黄莺的婉转,远不比黄鹂的悦耳,可是,这却是大自然中最伟大的声音,因为它来自于一个母亲。声声痛苦的哀叫流露出来的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母爱。
【佳作示例】
有这样的一种声音
江苏省淮安市文通中学 王若怡
“赊小鸡喽!赊小鸡喽……”山村里总有那么一个季节,那么一段时间,赊小鸡的汉子会挑着两筐子叽叽叫唤的小鸡满山走,瓦房里或是茅屋里的人们无不探头出门,询问:“今年又赊小鸡啊?后年还多少啊?”
“嗯,不多不多,10个鸡蛋就行。”那汉子总是略羞涩的笑笑,黝黑的脸庞都显出了红晕。
“前年的还你,今年的也来30只。”农户拖着一个纸盒,宝贝传递似地还给了汉子。“我收下了,今年的小鸡健壮,用不着茅草铺窝了,小心点。”小鸡们仍叽叽喳喳地叫唤着,拥挤着,睁着黑芝麻似的眼盯着眼前皱纹都笑出花儿的农户,想要看出些什么来,可又一无所获。
“赊小鸡喽!赊小鸡喽……”汉子一使劲担子又上了肩,手里攥着的小本子上又多了笔泛紫的一横,吆唱着走远了,一走一晃地走下了崎岖的山路。买鸡的农户一直望着汉子渐渐变小的身影,目光中满满当当的感激似要盈眶而出,却又止在了汉子不见的身影里,喃喃道:“下次定要留他下来,吃一口饭,喝一勺热汤再走。”
汉子满山走,沉甸甸的筐子依旧沉甸甸,厚厚的一沓纸又翻过几页。黝黑的脸庞干净了些许,招待他进屋洗漱的农家仍在旧日的天空下笑得很纯真,如这山谷里山清水秀处零星开放的点点野花。
“纯正土鸡蛋,无添加,零污染,放心绿色农食!”
巨大的广告牌上,旧日的吆喝被活生生地囚于此。不对,这不是旧日的吆喝,这些“添加素”一般美于外丑在内的修饰词与挂羊头卖狗肉无异。旧日的吆喝却名副其实,江南酒店边迎风招展的“童叟无欺”,北京豆汁的不吆而来,久归大陆的台湾学者连饮七杯仍不嫌多。
曾看见养殖户与经销商之间唾沫横飞的激烈砍价,养殖户假让利时嘴角牵起的弧度,经销商自认为压低价格的喜上眉梢以及他们身后铁笼中群禽惊恐的目光。
当下,哪里还容得下那青山绿水间的吆喝,那满林觅食的真正山鸡,那只有一沓纸的记账本,那个靠两条腿走遍大山为家家送去福星财神一般的毛茸茸鸡仔的黝黑汉子?
倘若本子丢了怎么办?倘若农家赖账怎么办?倘若农家搬家怎么办?倘若……汉子真的没有想过这些,他也不需要想这些。
你知否?旧时的吆喝不要钱,东西不贵,可赊账,还正宗。
你亦知否?今日的品牌(标识)要血本,东西堪称“奢侈”,不可赊账,或许还要定金,正宗不好论,包装用心倒是真的。
旧时的天空下,旧时的吆喝,如同一股清流一样,在旧时光里缓缓流淌。
“赊小鸡喽……”那个声音,回荡在旧时的记忆里,摇摇晃晃地撑只名为“真诚”的木舟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那遥不可及的地平线上。
【教师点评】
在作者看来,那个旧时代的吆喝不仅仅是一种声音,更是一种诚信、一种精神、一种美好的回忆。更巧妙的是,小作者把当下的种种与之对比,不仅写出了两个时代的差异,更写出了对“真诚”的呼唤,对远去时代的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