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丽+刘彩景
随意翻书,看到有个“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最早出自于南宋朱熹(1130年-1200年)谢世之后,首先是一个叫林駧的人所撰《古今源流至论》前集卷八《儒吏》所记:“赵普,一代勋臣也,东征西讨,无不如意,求其所学,自《论语》之外无余业。”赵普所学的书籍,除《论语》之外,没有别的了。在这段话下面有个小注,写着这样的话:“赵普曰:《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可见,书帮助赵普成就了事业。作为教师,我们就是依靠书籍促成专业发展,并用专业促成学生的发展。如何把书变成直接的教育力,需要班主任认真思考和实践。我以我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谈谈看法,说说做法。
一、良好的班风从读书开始
在我们的周围一直存在着这样两种情况:一是凡事身体力行,每天站在教室,发现问题,一一解决,这样不但班主任很累,学生也形成依赖心理,班主任在一个样,不在又是一个样。班级管理是出力不讨好,收效甚微。另一种是规定严格的班级纪律来约束学生,严惩重罚使学生不敢违反纪律。这样的管理虽然效果明显,但学生是被动遵守的,不能自觉遵守。我在工作过程中发现:营造一个熏陶孩子自觉向善向美的班级氛围,则能达到学生自觉遵守的管理境界。要达到这个目的,显然要借助外力,而书籍就是最好的外力。把书籍当作班级管理的助手,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我校地处城乡接合部,很多学习好的学生都去市里条件好的学校就读,留在我校的基本上都是小学班上中下等的学生,他们大多基础差,厌学情绪严重。分析其原因:一是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和留守儿童。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了分组管理、量化考核的方法,制定班规,违者严罚。刚开始还有效果,时间一长,有些学生就开始采用抵制、对付的方法。这样下去,班上必是一盘散沙。怎样才有一个良好的班风,使学生静下心来学习呢?于是我想到了读书。根据调查,我找好书籍,安排午休时间阅读30分钟。可能是这些书符合他们的胃口,学生看得极其专注,原先吵吵闹闹的午休时间霎时安静下来。每天中午,学生畅游在书海,沉醉其中。初战告捷,我倍感欣慰。一天天继续着,教室静悄悄的,再也听不到喧闹的声音,看不到学生打闹的身影。班级纪律好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读书在潜移默化中变成一种习惯。
二、变老师单调、枯燥无味的说教为每日一个警示小故事
故事育人,潜移默化。班主任发现问题,对学生进行说教,收效甚微。而课前变成教师找好励志小故事,指定学生朗诵,听后说出感悟和明白的道理,则效果大大不同。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感受到了诚实守信、谦让宽容、专心致志、讲究卫生、学会感恩等优秀品质。同时学生也行动起来,自觉主动找了一些励志小故事,争先恐后地和学生分享。
某段时间班上同学爱上了唱歌,整天沉迷于流行音乐。学生只局限在肤浅的明星光鲜的生活,而看不到他们成功前的付出。我借歌手周杰伦的故事,跟他们讲杰伦早年心酸经历和艰辛的演艺生涯,三岁就被剥夺了玩的权力,每天在母亲的严格监督下练琴,多少个日夜白天,就在枯燥无聊的乐谱中度过,但他在坚持着。经历许多磨难,才有了后来光彩的人生。热爱音乐不是坏事,但现在先把学业完成。这个故事,学生从盲目地崇拜变为理智地考虑、清醒地认识、正确地学习。
三、改變学风从名人传记和名人励志小故事读起
具有历史价值,同时又有文学欣赏和教育激励作用的书籍是名人传记。阅读名人传记,不仅可让学生增长文学知识、丰富历史,还能激发学生的斗志,增强学生面对困难与挫折时的勇气。对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增长学生待事接物的智慧,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增长专业见识都有重要意义。所以,每期我都会利用中午的读书时间读一篇名人励志小故事或连续阅读一本名人传记,结合班上学生的情况做以分析,从而端正学风,鼓励士气,给班级及时补充正能量。
四、提高学生素养,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从写读书心得和参加读书报告会开始
读书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读书的好处不胜枚举,但若不加以指导,那么大多学生都是走马观花的泛泛而读,读后也没多少印象,那书基本上就是白读了。而读完一本书后,学生写出读后的感悟或参加一次读书报告(交流)会,那效果就大不相同了。学生在写读后感或参加读书报告会的过程中,会将书中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让自己的精神有了更进一步的升华,把书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所以,我们班每月都会进行一个读书心得交流会或读书报告会,在这个会上,我们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根据自己读过的书谈谈影响自己最深的人和事,并发表看法。通过这个会,我们希望能触动学生的心灵,达到教育的目的。
五、改善亲子关系,加强家校联合,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从父子同读一本书或父母同看一部励志电影做起
子女和父母感情的亲密程度,决定了子女对父母信赖的程度,所以亲子关系的好坏直接决定家庭教育的效果。父母与孩子关系亲近,孩子就很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而父母与孩子关系疏离,孩子对父母的教育就很抵触。初中生大都处于青春叛逆期,好多家庭都存在着亲子问题,我们安排这样的活动,规定看同一部电影或一部书,看后,家长与孩子共谈体会。在父母与孩子共同的阅读中,有了亲子交流的机会,让孩子也感受到父母的关注与爱,也让家长了解到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适时引导,对教育孩子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这样一举几得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班学生都自觉畅游书海,自觉遵守班规校纪,学习已达到不管而自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参与意识;同时也有了和谐师生关系,让自己的体力负担、精神负担得以彻底的减轻和释放!
(作者单位:河南省巩义北山口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