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梅++郭辉
摘 要: 文章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定量测算了2006-2015年间新疆制造业对三次产业和主要产业部门的产出贡献率和拉动率,剖析了制造业与主要产业部门的前向和后向关联程度;考察了制造业对国民经济的供给推动程度和需求拉动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对第一产业的产出贡献和拉动率最大,对第二产业产出贡献和拉动率最小。从细分行业看,制造业对电力热力和水的供应业、房地产及租赁商务服务业的产出贡献率和拉动率比较大,对采掘业的产出贡献率和拉动率很低。虽然新疆制造业对国民经济的供给推动作用和需求拉动作用比较大,但制造业与主要产业部门之间的前向、后向关联程度非常弱,而且制造业与金融、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和流通等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程度很低。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制造业;投入产出模型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7.03.11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冯玉梅,郭辉.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J].克拉玛依学刊,2017(3)55-65.
一、引言
1.文献综述及问题提出
2015年3月28日,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联合发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愿景与行动》,明确定位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新疆的产业结构调整必将与开拓中亚地区及纵深市场结合起来,那么加快以制造业为重心的工业化进程是巩固和增强新疆与周边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途径。2005—2015年新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制造业增加值总和从196亿元上升到1 761亿元,占GDP的比重由7.5%上升到18.9% ,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2%上升到66.2%。可见制造业对新疆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增强,但实际上新疆制造业发展相对缓慢,制造业企业个数和完成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在2010—2014年的4年时间里只提高了0.9和0.7个百分点;制造企业多以组装加工为主,关键和核心技术及部件对外依赖度约为60%。这些都反映出新疆传统重化工产业过剩产能比重较大、制造业层次不高和总体效益水平较低的现状已成为制约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国外有关对制造业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卡尔多定律探讨。随后Atesoglu.H.S.(1993)[1]67-69、Gü?lü, M. (2013) [2]854-866和Guo,D.等(2013)[3]139-166、Szirmai&Verspagen(2015)[4]46-59、Marconi.N等(2016)[5]75-89分别验证了美国、土耳其和中国等国家卡尔多定律的存在性。国内利用投入产出方法研究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文献主要有两类:一是关注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和分工。李金昌和项莹(2014)[6]84-96、马风涛和李俊(2014)[7]101-109、陈文府(2015)[8]1-11、15 、尹伟华(2016)[9]66-75、136和陈爱贞和刘志彪(2011)[10]115-125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位置不高但正向上游攀升,虽然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不断提高,但主要从事加工组装等低端生产环节;虽然其垂直分工程度呈上升趋势,但外泄效应比较显著,阻碍了国内价值链的延伸。二是利用投入产出方法针对某一地区制造业的研究。方茜和王军(2006)[11]245-247、崔维军和李博然(2009)[12]117-119分别采用四川、江苏等各区域的投入产出流量数据研究了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其中,国内对新疆制造业的研究大多采用定性方法:彭银春(2011)[13]5-10、李廉水等(2015)[14]63-75、潘志刚(2015)[15]482、李跃和蒙永胜(2014)[16]137-142、刘永萍和任青丝(2007)[17]131-133、敬莉和郑广坤(2013)[18]5-10等剖析了新疆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结构单一且产业链条短、综合能力弱、依赖资源、产业集聚程度低下等问题。只有李跃(2013)[19]18-19、102基于投入产出表分析了制造业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部门的关联度和波及效果。综上所述,目前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研究新疆制造业与经济增长的较少。为此,本文借助于最新的新疆投入产出表,首先,定量测算2005—2015年间新疆制造业对三次产业的产出贡献率和拉动率的变化特征。其次,测算了制造业对10个主要产业部门的产出贡献率和拉动率,以全面掌握制造业对细分产业部门产出的贡献率和拉动率的趋势及主要特点。再次,借助直接分配系数和完全分配系数、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剖析制造业与其他产业的前向关联程度和后向关联程度,同时借助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重点分析制造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清楚地掌握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最后,梳理了实证结论并重点剖析制造业发展存在的关键问题,为决策者提供理论依据。
2.方法模型及数據处理
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利用投入产出表流量数据主要考察新疆制造业整体和各细分部门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直接贡献的测算主要是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得到制造业的产出贡献率,进一步将三次产业的各年环比增长率与直接贡献率相乘得到制造业对三次产业的拉动率。间接贡献主要借助投入产出表测算直接分配系数和完全分配系数以分析制造业与其他产业部门的前向依赖程度;测算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分析制造业对其他部门的后向关联程度;同时,测算包括制造业在内的新疆主要10个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重点剖析制造业对国民经济的供给推动作用和需求拉动程度。
(1)研究方法及模型。直接贡献测算思路为:首先根据投入产出理论,分配关系见如下平衡关系式(1):
其中X为总产出的列向量,Z为中间投入的列向量,Y为各部门最终使用的列向量。
在此引入直接消耗系数A,则中间投入Z可以表示为AX,则:
如果将(3)式中的X换成增量△X,则:
I为n阶单位矩阵,由(4)可知,在最终使用列向量增量为[Δ]Y已知的情况下,可以得到总产出的列向量的增量[Δ]X。
再将直接消耗系数引进方程组,建立下列模型:
式(8)中k为制造业的产出贡献率,[Δ]N代表由制造业的变化引起的各个部门增加值增量,[Δ]GDP代表各个产业和部门的增加值增量。利用式(9)测算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率。
式(9)中s为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率,t为每年各部门的环比增长率。
(2)数据来源及处理。由于《新疆统计年鉴》中没有公布制造业增加值,故利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制造业增加值总和代替制造业增加值。制造业增加值、各部门增加值、GDP增长率及各部门增长率都来源于各年《新疆统计年鉴》。为了避免物价的影响,以2006年为基期价格对各指标进行平减。由于《新疆统计年鉴》中没有公布GDP平减指数,采用当年价格计算得出以2006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GDP,得出GDP平减指数,再对各部门的增加值进行平减,得到以2006年不变价格表示的实际值。
为了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将《2012年新疆投入产出表》的42个部门归并为10个产业部门,分别为:第一产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流通业、金融业、运输仓储邮政和信息服务业、房地产及租赁商务服务业、其他服务业。归并后的[10×10]部门投入产出表计算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里昂惕夫逆矩阵[(I-A)-1]以及增加值矩阵[I-C]。根据2006-2015年制造业的变化得出最终需求增量[Δ]Y,利用式(4)计算制造业增长引致的上述各部门总产出增量,即列向量[Δ]X;再利用式(7)进一步计算得到各部门增加值增量[ΔN],接着计算产出贡献率[ΔNΔGDP],最后得出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率s。间接贡献则根据合并后10个产业部门的投入产出流量变化测算制造业与其他部门之间的直接分配系数和完全分配系数以分析制造业与其他产业部门的前向依赖程度;利用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分析制造业对其他部门的后向关联程度;同时测算了10个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重点剖析制造业对国民经济的供给推动作用和需求拉动程度。
二、制造业对三次产业的产出贡献率和拉动率分析
2006—2015年期间制造业对三次产业的平均产出贡献率分别为73.21%、27.89%和34.73%,即第一、二、三产业产出增长的73.21%、27.89%和34.73%是由制造业最终产出增加引起的(见图1)。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制造业对第一产业的产出贡献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最小的是第二产业。从变化趋势看,制造业对三次产业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都有较大的波动,都在2007年达到高峰后,在2009年下降至最低点,随后恢复性回升,这是因为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滞后性影响所致。具体来看:制造业对第一产业的产出贡献率从2006年的68.09%增长至2015年的74.67%,期间虽有波动但总体呈现缓慢增长态势;制造业对第三产业的产出贡献率从2006年的24.63%上升至2015年的32.37%,呈现缓慢增长趋势;制造业对第二产业的产出贡献率从2006年的33.96%下降至2015年的27.92%,总体处于下降趋势,这说明新疆制造业对第二产业的产出贡献在减小。
2006—2015年期间制造业对三次产业增长的平均拉动率分别为8.86%、3.82%和5.94%,即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的8.86%、3.82%和5.94%是由制造业拉动带来的。相比较而言,制造业对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拉动作用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最后是第二产业(见表1)。这一结论与制造业对三次产业的产出贡献率结果一致。从具体变动来看,制造业对第一产业的拉动作用经历了两次波动后处于下降趋势,从2006年的2.38%下降至2015年的0.99%;制造业对第二产业的拉动作用总体表现为“M”形,出现两次负值,2009年下降至-0.6%,之后虽然呈恢复性增长但处于下降态势,下降至2015年最低点为-2.89%,主要原因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周边国家需求下降以及经济进入“新常态”等共同因素引致;相对而言,制造业对第三产业的拉动作用呈现较小的波动,从2006年的4.71%下降至2015年的2.83%,其中在2007年达到波峰11.85%,在2009下降至波谷为1.24%。总体而言,制造业对三次产业的拉动率都处于下降趋势,这说明目前新疆制造业的发展不容乐观。
从制造业对三次产业的产出贡献率和拉动率的综合结果看,新疆第一产业对制造业具有较高的依赖性,制造业对第一产业的贡献率和拉动率都是最大的。这主要是由农副产品加工业的迅猛发展造成的,其中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为16.11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制造业增加值比重约8.21%;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为95.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制造业增加值比重的5.43%,这期间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约为102%。制造业对第三产业拉动作用较低且呈明显波动状态,说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联系不够紧密。制造业对第二产业的贡献水平最低,仅为27.89%,其拉动作用也是最低,仅为3.82%;这说明制造业对自身的投入产出比较低,主要原因是制造业发展滞后、产业链条短、关联度低,依托优势资源并没有形成上、中、下游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格局;加工制造业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综合效益不高。
三、制造业对主要产业部门的产出贡献率和拉动率分析
1.产出贡献率分析
从整体来看,2006—2015年期间制造业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供应、建筑、房地产及租赁商务服务、金融和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这四个部门产出贡献最大,其平均年贡献率分别为4.65、4.62、2.82和2.68(见表2)。制造业对采掘业和其他服务业的产出贡献率水平最低,平均贡献率仅为0.63和0.75。
从具体部门看,第二产业中制造业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产出贡献率最高,年均贡献率为4.65;其次是制造业本身,年均贡献率约为1.21,贡献率最小的是采掘业,年均贡献率约为0.63。制造业对第二产业各部门的贡献率都经历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全面影响而呈现大幅度下降,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波动幅度较大且呈现下降趋势,制造业和建筑业本身有一定波动且呈现下降态势,采掘业的波动幅度较小且表现出上升趋势(见表2)。实证结果说明制造业产出的增加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影响最大,充分反映了制造业与该行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前向依赖性,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基础供给作用。同时,制造业对采掘业的产出贡献最小,充分说明新疆的采掘业仍然以供给初级产品为主,围绕新疆本地优势资源的加工制造业的产业链条短,对采掘业提供的初级产品的深加工能力仍然很薄弱。
在第三产业中,制造业对房地产及租赁商务服务业的产出贡献最高,年均产出贡献率为4.62;其次为金融业,年均产出贡献率约为2.82;第三是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业,年均产出贡献率约为2.68;对其他服务业的产出贡献最低,年均产出贡献率仅为0.75(见表2)。从具体变动趋势看,制造业对房地产及租赁商务服务业的产出贡献波动比较大,2007年达到最高点9.07,2009年跌至最低点1.47,之后恢复至2015年的4.08。制造业对金融业和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业虽表现出和房地产及租赁商务服务业一样的趋势,但是2015年制造业对金融业和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业的产出贡献率都没有超过2006年的水平,可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这两个行业影响周期较长。相比较而言,制造业对流通业和其他服务业的产出贡献率波动较小。综合看制造业对房地产及租赁商务服务业的产出贡献最大是因为制造业为其提供了建材、木材、水泥等加工业的支持产品和服务,也需要租赁、评估、装修等服务型产业的密切支持。
2.拉动率分析
从总体看制造业对各细分产业的拉动率变化特点主要有:制造业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拉动率最高,平均为113.4%;其次是金融业,平均拉动率为72.9%;第三是房地产及租赁商务服务业,平均拉动率为43.06%;拉动率最低是采掘业,平均拉动率为2.5%(见表3)。
从2006—2015年期间的变化态势看,第二产业中制造业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波动最大,平均值为113.41%;其次是建筑业,平均值为26.61%;第三为制造业,平均拉动率约为26.38%;制造业对采掘业的拉动率最小,平均拉动率仅为2.5%。虽然制造业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拉动率最高,但其波动非常明显;而且制造业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拉动总体呈下降趋势,在2009年和2013年达到两次最低点,这主要是由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受区内和周边国家需求下降的影响,新疆制造业生产下滑,导致制造业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拉动率大幅度下降。这说明制造业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拉动作用比较大,因为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为制造业提供大量的生产资料。制造业对采掘业的拉动率最低,再次说明围绕新疆能源、资源领域的加工制造业的水平仍然很低,还没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能源资源加工业的发展。
第三产业中制造业对金融业的经济拉动增长率最高,年均值为72.9%;其次为房地产及租赁商务服务业,年均拉动率约为43.06%;对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业拉动力位居第三,年均拉动率约为34.27%;最低为其他服务业,其拉动率均值为17.47%(见表3)。从2006—2015年期间变动趋势看,制造业对房地产及租赁商务服务业的拉动率波动最大但总体处于下降态势,2007年达到最低点为-120.19,之后恢复增长至2011年的132.93%,然后又波动上升至2013年的191.89%;这是因为2006年是中国房地产波动较大的一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頻繁出台,土地、信贷等房地产行业链条各个环节一并收紧,出现发展经济适用房、上调房贷利率和“国六条”措施,即包括住房供应结构、税收、信贷、土地、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等方面的措施。制造业对金融业的拉动作用波动较大,2007年上升至最高点,2009年下降至最低点之后呈现波动性恢复。制造业对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业、流通业和其他服务业的拉动率表现出一致的趋势,即在2008年开始出现下降态势,在2009年降至最低点,分别为7.27%、3.33%、2.63%,之后呈现波动式的恢复性增长,但只有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业整体处于上升态势,而流通业和其他服务业两者均表现为下降态势。这表明制造业的发展对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业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随后也能快速恢复增长。制造业对流通业的经济拉动率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每年不超过30%,这说明新疆金融、流通这两类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不密切,这些生产性服务业都未与新疆制造业形成良好的融合与互动,对制造业发展的渗透作用较弱。
四、制造业对新疆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分析
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主要从三方面体现:第一是借助感应度系数和感应力系数以分析制造业对国民经济的供给推动程度和需求拉动程度;第二是剖析制造业与主要产业部门的前向关联程度,借助直接分配系数和完全分配系数进行描述性分析;第三是考察制造业与主要产业部门的后向关联程度,借助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进行描述性分析。
1.制造业的波及程度分析
从影响力系数看(见表4),建筑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和运输仓储邮政和信息服务业这四个部门的影响力系数都大于1,说明这四个产业部门的波及影响程度超过社会平均影响水平,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很大;尤其是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仅次于建筑业,虽然制造业对第二、三产业的直接贡献较小,但其影响力系数是1.34,更进一步说明新疆制造业的需求拉动作用较强,该产业部门有很强的乘数效应。除了这四个产业部门外,其他产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均小于1,说明这些部门对国民经济的需求拉动作用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从感应度系数看(见表4),仅有制造业和采矿业的感应度系数大于1,分别为2.678和1.191,说明新疆国民经济各部门每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这两个部门对经济发展的感应程度很强,高于社会平均感应程度,对国民经济的供给推动作用强;同时也表明其他产业部门生产时需要这两个部门提供较多的产品,不难看出制造业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2.制造业的前向关联分析
从测算结果看(见表5),制造业产品对其本身的发展支持度和依赖度最大,达到0.39,其次对建筑业有大力的支持作用,数值达到0.24,这说明制造业对其本身和建筑业的促进作用很明显,同时建筑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十分依赖于制造业。而从完全分配系数可以看出,制造业对其自身的产品分配最多,数值高达0.88;其次是建筑业,其数值也达到了0.5。这两个系数可以进一步说明新疆制造业与自身和建筑业有很强的前向关联,建筑业尤其依赖制造业,这是因为新疆目前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更多地需要建筑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对流通业、金融业和房地产及租赁商务业的前向关联非常弱,这表明以流通业和金融业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融合程度低。总体看,制造业与其他各部门之间的系数值都比较小,多数都接近于0,说明制造业与其他各部门的前向关联程度非常弱。
3.制造业的后向关联分析
从测算结果看(见表6),新疆制造业与其本身和采矿业有很强的后向关联,说明制造业对采矿业和自身有很强的依赖性,产业关联度较高,这正说明新疆的加工制造业是主要围绕矿产资源、石油资源采掘加工业为主。但与前向关联有所不同的是,制造业与建筑业的后向关联非常弱,几乎接近于0,这说明建筑业为制造业提供的原材料较少。从完全消耗系数看制造业的后向关联程度,制造业对自身和采矿业有较高的后向关联度,其次是与流通业、农林牧副渔业、运输仓储邮政和信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供应业等部门的关联程度较强,而制造业对金融业、房地产及租赁商务业和其他服务业呈现较弱的后向关联度,这表明以流通业和金融业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后向关联度较低(见表6)。总体看,制造业与其他各部门之间的系数值都比较小,多数都接近于0,说明制造业与其他各部门的后向关联程度非常弱。
五、主要结论和建议
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得到2006-2015年新疆制造业对三次产业和主要部门的产出贡献率和拉动率,分析了制造业对各产业部门的直接贡献和拉动率的变化特征。为了更清楚地展现制造业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程度,借助直接分配系数和完全分配系数分析考察制造业的前向关联程度,利用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分析制造业的后向关联度;同时,利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考察了所有行业对新疆经济增长的供给和拉动作用的大小,通过对比更清楚地掌握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
1.制造业对第一产业的产出贡献和拉动率最大,对第二产业的产出贡献和拉动率最低
2006—2015年间,制造业对第一产业的产出贡献最大,第三产业次之,对第二产业的产出贡献最小。出于对各产业增速的考虑,新疆制造业对第一产业增长的拉动率最低,而对第三产业的拉动率最高,其次是第二产业。制造业对第二产业的贡献水平最低的实证结果进一步印证了新疆制造业对自身的投入产出比较低,目前新疆制造业以加工初级产品为主,产业深加工能力低且层次单一,同时也间接说明制造业的结构亟待升级。
2.制造业对第二产业中的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贡献和拉动率最高,对采矿业最低
第二产业中,新疆制造业的产出贡献率从高到低的排序是: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制造业以及采矿业;新疆制造业对各产业部门的经济增长拉动率从高到低为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制造业、建筑业以及采矿业。说明制造业的发展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产品的需求拉动作用较强,制造业更需要消耗电力、热力和水等资源;但是新疆的水资源匮乏,对于发展一些耗水型的制造业必然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碍。
从产业波及来看,制造业的影响力位于第二,说明该产业部门的乘数效应很大,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制造业的感应度系数排第三位,表明制造业相对于其他细分产业具有重要的基础性输出的作用。因此,结合产业关联看,应加强制造业内部规模的扩大从而促进制造业集聚。
3.制造业对第三产业中的房地产及租赁商务服务业的产出贡献和拉动最高
实证结果表明,在第三产业各部门中制造业对房地产及租赁商务服务业的产出贡献和拉动率最高,但是制造业对房地产及租赁商务服务业的经济增长拉动率各年波动比较大而且不稳定。原因是房地产及租赁商务服务业不仅受市场供求影响,同时也受政府调控政策的影响,这种变化通过产业间关系传递,使得制造业容易受房地产业的牵制和影响。未来新疆应当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的风险识别,设计合理的调控政策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尤其是对于以房地产为主的金融市场的风险防控能力。
4.制造业与其他主要产业部门的前向、后向关联程度比较弱
实证结果表明,制造业仅对建筑业的前向和后向关联程度很强,与其他主要产业部门的产业关联程度都比较弱。这进一步说明虽然近年来围绕优势资源,新疆加快培育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形成了以石油石化、冶金、煤炭、纺织、建材、有色金属等为主体的工业体系,但是新疆的主要产业和产品大多数不仅有以基础性、资源性为主的上游加工特征,而且还具有加工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的特征,产品基本以满足全国其他产业生产需要为主,而满足最终市场需求的能力较低。显然,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体系的“高投入、低产出”的结构特征,导致了长期以来新疆国民经济发展表现出“资源优势和效益劣势”并存的局面。
5.金融业、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业和流通业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不密切
实证结果表明,新疆制造业对金融业、运输仓储与信息服务业的拉动作用较小且呈下降趋势。结合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看,制造业与金融业、流通业和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业的关系不密切,融合程度很低。一方面體现在新疆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的结构不合理、产值规模小,占新疆国民经济和整个服务业中的比重相对较低,目前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约为13%,发展速度明显比制造业滞后。此外,新疆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产业链上游的设计策划、信息咨询、金融服务和下游的物流、配送、营销等环节的支撑作用较弱,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相对失衡的特征比较明显。
参考文献:
[1]Atesoglu,H.S. Manufacturing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United States [J]. Applied Economics, 1993(1).
[2]Gü?lü, M.. Manufacturing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Turkey: A Special Econometric View of Kaldor's Laws [J].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2013(6).
[3]Guo, D., Dallerba, S., & Gallo, J. L. The Leading Role of Manufacturing in Chinas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A Special Econometric Approach of Kaldors Laws [J]. 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 2013(2).
[4]Szirmai, A; Verspagen, B. Manufacturing and Economic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1950—2005[J]. Structural Change & Economic Dynamics.2015(34).
[5]Marconi, N., Reis, C. B., Araújo, E. d.. Manufacturing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Actuality of Kaldor's First and Second Laws [J]. Structural Change & Economic Dynamics.2016.
[6]李金昌,项莹. 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值份额及其国别(地区)来源——基于SNA-08框架下《世界投入产出表》的测度与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2014(8).
[7]马风涛,李俊. 中国制造业产品全球价值链的解构分析——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的方法[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1).
[8]陈文府.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竞争力——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的国际比较研究[J]. 产业经济研究,2015(5).
[9]尹伟华.中国制造业产品全球价值链的分解分析——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视角[J]. 世界经济研究,2016(1).
[10]陈爱贞,刘志彪.决定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因素——基于各细分行业投入产出实证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2011(4).
[11]方茜,王军. 制造业对四川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2).
[12]崔维军,李博然.制造业對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江苏省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09(14).
[13]彭银春.新疆发展制造业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对策研究[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1(4).
[14]李廉水,程中华,刘军.中国制造业“新型化”及其评价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2).
[15]潘志刚.《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新疆制造业发展浅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15).
[16]李跃,蒙永胜.比较优势与地区制造业升级研究——以新疆为例[J].企业经济,2014(4).
[17]刘永萍,任青丝.基于偏离-份额法的新疆制造业竞争力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7(11).
[18]敬莉,郑广坤.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新疆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评价[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
[19]李跃.新疆加工制造业经济带动作用实证分析[J].山东纺织经济,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