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类纪录片在动物行为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7-07-07 13:10丁建华金显文
关键词:纪录片教学

丁建华 金显文

摘 要:自然类纪录片作为自然世界的真实再现,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等特点。在动物行为学课程中采用纪录片进行辅助教学,能够使得教学过程更富有启发性,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动物行为学的理解和掌握,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文章从教学实践出发,阐述了自然类纪录片在动物行为学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并对其作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教学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纪录片;动物行为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7-0015-03

动物行为学是生物学的一个新兴的分支学科,其学科建立时间不长,但发展势头迅猛。行为学家K.Lorenz,N.Tinbergen和K.V.Frisch于1973年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奖以后,更是为该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更加强劲的动力。当前国际上对动物行为的室内外研究、实验与理论分析等均已取得長足进步,许多国外的高等院校都设有专门从事动物行为学教学和研究的机构以及人员[1]。相较于国外的蓬勃发展,我国的动物行为学无论是在科研方面,还是在教学方面,与国际水平均相差甚远。以教学为例,在我国高校中,很多生物学专业并没有开设动物行为学课程,或即便有开设,亦是作为选修课程开设,并不受学生关注与重视,淮北师范大学便是如此。于是,如何提高学生对动物行为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便成为教学工作者们面临的首要问题与挑战。笔者在近几年来的动物行为学教学中不断摸索,发现采用纪录片辅助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能够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进而加深学生对这门学科的认识和理解,现就相关经验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纪录片的分类及来源

纪录片(Documentary film)一词最早由英国纪录片之父John Grierson(1898—1972)提出,他认为“纪实”是纪录片最基本的美学特征[2]。随着时代的变迁,纪录片的定义和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其在《辞海》中的定义是:对现实生活或历史性事件作记录报道的影片,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以现场拍摄为主要手段。可分为时事报道、文献、传记、自然和历史等纪录片类型[3]。显然,可应用于动物行为学教学的纪录片均属于自然类纪录片。目前,世界上以拍摄自然类纪录片见长的制作公司主要有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BBC)、国家地理频道(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美国DCI公司探索频道(Discovery Communications Inc,Discovery Channel)、美国公共电视台(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PBS)、IMAX公司(源自英文Image Maximum)、日本放送协会(NHK,源自日语罗马字Nippon Hōsō Kyōkai)等。

结合IMDB(Internet Movie Database,http://www.imdb.com)评分以及个人观后感受,笔者认为适合在动物行为学教学中播放的优秀纪录片主要有:《行星地球》(Planet Earth,BBC,2006)、《加拉帕戈斯群岛——改变世界的岛屿》(Galápagos—This islands that changed the world,BBC,2006)、《生命》(Life,BBC,2009)、《黄石公园》(Yellowstone,BBC,2009)、《野性俄罗斯》(Wildes Russland,National Geographic,2009)、《大迁徙》(Great Migrations,National Geographic,2010)、《生命的速度》(Speed of Life,Discovery Channel,2010)、《珊瑚礁之旅》(Coral Reef Adventure,IMAX,2003)以及《动物之家》(Animal Homes,PBS,2015)等。

二、自然类纪录片在动物行为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提高课堂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

动物行为学作为生物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无论是其考核形式还是考核内容均存在弹性较大的特点,与其他必修课如遗传学、生物化学等课程相比较而言,学生对其重视程度明显不足。若教师仍然仅仅是采用传统的PPT课件进行填鸭式教学,学生就更容易出现不学、厌学的情绪。纪录片作为现实世界的真实再现,除了真实这一基本特征之外,趣味性也自其形成之时便一直伴随左右。因为纪录片的拍摄首先是人的创作,而每个人都是具有审美趣味的,这种审美趣味也必将被创作者带入到影片的创作之中,形成纪录片独特的趣味性[4]。这种趣味性可以通过一个动作、一个场景、一个事件、甚至是一句旁白等诸多方式来表现,从而使得纪录片更富有可看性,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观看纪录片时会感到心情愉悦的原因。比如,在《小巨人》(Tiny Giants,BBC,2014)中多次出现花粟鼠外出觅食的场景:采摘到的橡果会暂时性的存放在它的颊囊当中,然后带回巢穴进行贮藏。每次外出,它总是尽可能多地采集橡果以至颊囊被塞的极度变形,面对镜头,其萌萌的表情特写总会让人不由得会心一笑。笑过之后我们不禁要发问:为什么颊囊中要塞那么多橡果?为什么不能少塞一点多跑几趟?其实这涉及觅食行为策略中食物运量经济学问题。根据行为学中的投资——收益理论,动物总是希望以较少的投资获取更多的收益,因此也就不难想象,为什么往返一次只采集一枚橡果是一个很不经济的对策。通过这段视频,学生对觅食行为经济学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所以说,纪录片直观生动的描述方式能够弥补传统教学中不够形象具体这一短板,进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有助于基本概念的理解

动物行为学中有许多基本概念,比如稀释效应(Dilution effect),如果按照教材的定义来讲述,则是:当捕食者在同一时刻只能捕到一头猎物时,生活在群体中的个体比单独生活的个体更难以被捕获[5]。这样讲述,虽然学生也能理解,但总显得僵硬、呆板,毫无生气。Life第4集Fish中有一段旗鱼捕食沙丁鱼的场景却是对稀释效应最好的诠释:广袤无垠的大海中,成千上万的沙丁鱼挤成一团,都拼命地游向鱼群的中心位置以降低自己被捕食的风险,而旗鱼由于难以选定目标,只能用它长长的吻将单个的沙丁鱼敲打出鱼群,落单了的沙丁鱼很快就被旗鱼捕食。针对这段前后不过3分钟的场景,教师可以提出2个小问题:(1)沙丁鱼为什么要积极靠拢?(2)旗鱼又为什么希望沙丁鱼落单?动物求偶过程中炫耀行为的仪式化(Ritualization)是一个很具吸引力的概念,雌雄个体采用一套刻板不变的求偶动作展示给对方以表达自身的求偶意向,这种仪式化的好处之一就是减弱信息传递的模棱两可或含混不清,同时还能比较容易地与传递不同信息的其他行为相区别。Life第5集Birds记录了美国俄勒冈州的克拉克 的求偶仪式化过程,是该概念最好的例证:雌雄 先是假装各自梳理羽毛,然后雄性 捕捉一条小鱼献给雌性 ,最后是雌雄 一起并排在水面上快速奔走直至力竭。针对这个小片段,教师可以提出3个小问题:(1)假梳理行为(Mock preening)是如何演变而来的?(2)雄性 献鱼的生态学意义何在?(3)雌雄 水面并头奔走的生态学意义何在?再比如,动物之间有很多的互利共生(Mutualism)行为,这种给双方都带来好处的行为在Life第4集Fish中小丑鱼与海葵、Life第8集Creatures of the deep中清洁虾为其他鱼类清洁口腔等片段中都有着很好的体现。所以说,采用纪录片进行辅助教学,可以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针对观看内容所提出的小问题亦有利于加强教学过程的互动氛围,使课堂教学更富有启发性,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也就更形象、更深刻。

(三)提高审美,陶冶情操

自然类的纪录片都是采用非虚构的艺术创作手段,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真实影像和音效,从而展示自然生态最质朴的生态美景,这种纯天然的美景给人以强烈的即视感[6]。以《蓝色星球》(The Blue Planet,BBC,2001)为例,其突出特点就是恢弘大气,画面处理平稳、从容不迫。开篇伊始,拍摄者即采用延时性的长镜头展示了蓝鲸的庞大与海洋的广袤,强烈的视觉冲击扑面而来,烘托了一种仪式感和敬畏感。整个影片采用了非常多的两极镜头,巨大的特写加上远远的鸟瞰,剪辑节奏缓慢延宕,不断彰显着海洋的宏大、广度与深度,其画面精致、唯美,充满意境,给受众以视觉上的艺术性和舞蹈感[7]。除了美轮美奂的视觉画面之外,音乐亦是纪录片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丰富的表情性和多角度的表现功能,在紀录片整体气氛的渲染、画面时空的转换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8]。影片丰富多彩的画面搭配不同风格的乐曲,可以起到强化意境、升华情感的作用。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其背景音乐往往都是一些顶级配乐大师的倾心之作。比如,英国作曲家George Fenton就曾为《蓝色星球》、《行星地球》(Planet Earth,BBC,2006)、《生命》、《冰冻星球》(Frozen Planet,BBC,2011)等一系列纪录片配乐,并因此荣获2项艾美奖、1项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法国作曲家Bruno Coulais为Jacques Perrin导演的《微观世界》(Microcosmos,1996)、《迁徙的鸟》(Winged migration,2001)以及《海洋》(Oceans,2009)等纪录片配乐,亦两度摘得凯撒最佳音乐奖。这些背景音乐跟随纪录片剧情,或低沉,或激昂,或缱绻缠绵,或自由奔放。如此优美的旋律除了能给学生以听觉上的享受之外,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良好的情感品质,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价值观,进而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9]。

三、采用纪录片辅助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和过程起着主导、指向和监控的作用[10]。在采用纪录片进行辅助教学的同时,需要明确观看纪录片并不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它只是一个辅助的教学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本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纪录片每集时长通常在45分钟左右,其内容可以涉及很多方面。比如,Life第5集Birds,就记录了包括火烈鸟、蜂鸟、园丁鸟在内的十几种鸟类的迁徙、觅食、求偶、育雏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在动物行为学教材中是分布在不同章节当中的,也就是说每节课的内容只会涉及纪录片当中的某些片段而非全部。因此,这就要求任课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程度的视音频剪辑技术,将纪录片中所涉及的片段剪辑下来再进行播放,一方面使得纪录片内容与课堂讲授内容相契合;另一方面,也无须占用太多的教学时间,从而确保课堂讲授的主体地位。

(二)注重纪录片的选择与剪辑

在纪录片的播放过程中,清晰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硬性指标,模糊不清的图像会使得观看效果大打折扣;相反,清晰到纤毫毕现的画面质量则能够给受众带来愉悦的视觉体验,观看时亦能更加专注。在多媒体教学中,视频素材格式有SWF、AVI、RM、MWV等多种格式[11],但分辨率与格式之间并没有严格对应关系。评判一个视频是否高清(High definition)最重要的2个指标是分辨率和比特率。通常要求视频垂直分辨率为720P或1080P(Progressive scanning逐行扫描),视频宽纵比为16∶9,即1280×720或1920×1080;比特率则建议为10-15MB/s(720P)或30-50MB/s(1080P)。目前,网络上流行的高清纪录片多数为MKV(Matroska)格式。该类型视频为一种多媒体封装格式,能够在一个文件中容纳大量的视频、音频、图片或字幕轨道,因为不是一种压缩格式,所以这类文件通常能够保证视频的足够清晰。此外,还有一种格式为TS的视频,取自原版蓝光光盘(Blu-ray Dsic)或HDDVD视频进行无损封装,视频部分亦未重编码。但这类视频文件通常较大,有时十几个GB,剪辑时对电脑硬件配置要求较高,处理起来费时费力。

(三)全程进行PPT的制作与播放

教师在制作PPT课件的过程中需要观看大量的纪录片,找寻与课堂内容相契合的片段,利用软件进行剪辑,或单独一个片段,或是几个内容相关的片段在一起为合辑。需要注意的是,剪辑时不应降低原有的分辨率,以免影响画面质量。剪辑好的视频可以有多种方式插入到PPT文件中,但不管以何种方式,均应设置成全屏播放,这样才不会影响播放效果。此外,为了保证播放时画面流畅、避免拖沓,对电脑的CPU、内存、显卡等硬件设施也有一定的要求。

采用自然类纪录片辅助教学对于增强动物行为学课程的趣味性、拓展其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课教师在备课时既要熟悉所讲的教学内容,又要随时关注自然类纪录片的最新动态,熟悉各种格式的视音频剪辑、播放,以便将最新的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同时,教师还要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细节,包括教材与视频在内容上的契合衔接、有关纪录片的一些必要的旁白解说等。只有将纪录片与教材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最终有利于动物行为学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

参考文献:

[1][5]尚玉昌.动物行为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2014:1,449.

[2]聂欣如.纪录片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47-51.

[3][4]于子淇.电视纪录片趣味性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

2011.

[6]范品言.生态美学视域下的生态纪录片研究[D].甘肃:

西北师范大学,2014.

[7]喻溟.自然历史纪录片的大片逻辑——BBC纪录片《蓝

色星球》全案研究[J].中国电视(记录),2013,(3).

[8]王移风.音乐在纪录片中的作用[J].音乐天地,2011,(5).

[9]宋德玉,姬英涛.陶冶情操,完善自我——论音乐欣赏课

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美与时代,2004,(9).

[10]谢丽英.专业课教学目标设计的要点分析[J].江苏教

育研究,2015,(3).

[11]刘强.多媒体教学中视频素材格式选择[J].社科纵

横,008,(8).

猜你喜欢
纪录片教学
一部微纪录片的感悟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