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飞
小时候最盼望过年。那时过年,最大的乐事可不是放鞭炮、穿新衣,而是看祖父写对联。一副副带着节日祝福的大红对联给贫穷的人们带来丰衣足食的希冀,给劳作了一年的乡民带来生活的暖意。春节来临的时候,只要围着村子走一圈,就会看到每家每户都贴上了红艳艳的对联,营造出新春佳节的喜庆氛围。
年的气息渐渐逼近了,在穷乡僻壤、文化匮乏的乡村,我那念过《三字经》、《百家姓》的祖父算得上是一个文化人了。更難能可贵的是他写得一手好字。每年给全村人写对联是他必做的功课。祖父是个热心肠的人,东家请说行,西家叫说随后就到。挨到年跟儿还没有写好的人家就拿着裁好的红纸来到我家的堂屋,祖父则一手执笔一手端着石砚,立在堂屋正中的八仙桌前写对联。
他用笔蘸点墨汁,照着抄满对联的本子写。本子上的对联是祖父从书报、日历上及走村串户时搜集来的。
面对着一个个一挥而就的方块字,围观的人们发出了“啧啧”的赞叹声,我则围在旁边观看,有时也帮忙递送红纸。祖父见我一脸羡慕的表情,乐呵呵地说:“好好学,将来你来接我的班。”遗憾的是,我没能实现祖父的愿望。
那一年冬天,祖父病得卧床不起。我至今仍然记得祖父在临终前几天叫住我,从床头柜里摸出一个布包,手抖着一层一层地打开。我终于看见了,是磨得起了毛边,色泽已发黄的抄写对联的本子。“拿着,留给你的!”我的泪水潸然而下,接了过来。那一年冬天,祖父与我们永别了。
祖父去世已经有些年头儿了,我原以为悲痛已被如水的岁月冲淡了。可是每年春节,当我走近那一副副大红对联时,脑海里总会浮现出祖父奋笔疾书的身影。凝视对联的那个片刻,我忍不住在心中默默遥寄一份不绝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