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
曾几何时,女单是中国羽毛球最强劲的项目之一,从1983年到2011年的17届世锦赛,中国只让冠军旁落过两次,统治力仅次于让世界各国望而生畏的女双。
但2012年伦敦奥运会之后,中国女单出现了不可思议的大滑坡,延续了一个奥运周期的窘境如今还在持续:孙瑜作为现在中国排名最高的女单选手,在今年三站超级赛中从未进过四强。去年还曾拿过两站超级赛冠军的何冰娇今年一直在走下坡路,三站超级赛竟都没进过八强。更年轻些的陈雨菲三站超级赛最佳成绩也不过是八强而已。这样的成绩很难再自欺欺人地说中国女单是世界顶尖水平了。
青黄不接的女队
丢掉苏迪曼杯中的女单和女双这关键两分,足以证明现在的女队在低谷中还难见光明。
在里约奥运周期中,李雪芮、王仪涵和王适娴这三人年龄差不多,最年长的王仪涵和最年轻的李雪芮仅差3岁而已。其实,张宁和谢杏芳退役后,中国女单就开始呈现混乱的“百花齐放”。朱琳、卢兰、王琳和王仪涵4人贵为世锦赛冠军,蒋燕皎是内战女王,汪鑫则是外战女王,王适娴为亚运会冠军,李雪芮为奥运冠军。最终,“二王一李”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坚持下来。
很长一段时间内,“二王一李”代表着世界女单的最高水平,把三个人中的任何一位单独拎出来,都难称霸主,但三人联合缔造了集团优势。那时候,主要对手内瓦尔、裴延姝、成池铉、戴资颖以及鲍恩等人,都可以和“二王一李”中的某一个人形成对抗甚至是突破,但无人能做到同时对三人形成威胁。
直到里约奥运会后,王适娴和王仪涵先后离开国家队,李雪芮养伤难归,中国羽毛球女线一下子塌了。
身高1米85的孫瑜是赛场的“庞然大物”,但很多人并不看好这位大连女将的未来,她的步伐、意识等诸多环节都饱受诟病。孙瑜成名不算晚,上个周期,她的表现跟“二王一李”比,还是差得太远。从长远看,要达到谢杏芳或王仪涵这种高大型球后的位置,孙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里约奥运会后,不到20岁的何冰娇在国际赛场上崭露头角,进攻和速度是她最鲜明的标签,但多拍能力还要加强。
女单问题多
女单衰落,引得已退役多年的谢杏芳连连感叹:中国的优势跑哪儿去了?
前辈龚睿那的话语中也难掩悲观:在中国的比赛,两个日本人争女单冠军,这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中国队要重回巅峰,不从源头抓起就没戏。
女单面临的不是缺少一个领军人物或是有灵气的年轻选手这样简单的问题,而是从青少年选材培养,到主力选手技战术能力滑坡的难题。中国女单曾经至少有两人处于世界顶尖水准,有三到五人处于世界一流水准,现在的确到了真要花大力气调整的时候了。
现在女队的主管教练仍是已过不惑之年的张宁。这位昔日的大满贯球员能拯救落魄的中国女单么?能跟上任不久的单打主教练夏煊泽一道,担起振兴女队的重任么?答案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前路漫漫,复兴还需足够的耐心。
做了十字韧带手术之后的李雪芮退出格拉斯哥世锦赛,19岁的小将陈晓欣将替补参赛。8月底的世锦赛,孙瑜、何冰娇、陈雨菲和陈晓欣4人,没有一位拥有顶尖实力。虽然年轻代表冲击力和希望,但也可能变成不稳定不成熟的代名词。
不管李雪芮何时能健康归来,把宝押在她一个人身上是不保险的。毕竟,中国女单要恢复往日的风采,加强基本功,苦练技术,锤炼心理,是孙瑜、何冰娇、陈雨菲要修炼的内容,团队强才是真正的强。更何况李雪芮也已26岁,3年后的东京奥运会,指望29岁的她复制伦敦奇迹,难度太大。
以年轻阵容组成的中国女单东京奥运周期阵容要很快提高,回到世界顶尖水准,除了自身的努力外,更需要教练的培养和点拨。
东京奥运周期,女单教练以夏煊泽和张宁为主。两人在透彻研究劲敌的同时,把中国选手本身的优势发掘并扩大,方有可能追上外国名将的步伐。
女双崛起仍需时日
曾几何时,女双一直是中国羽毛球的夺金先锋,整体实力比女单还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首设羽毛球项目,葛菲/顾俊成为中国队最先拿到金牌的搭档;2000年悉尼奥运会,葛菲/顾俊、杨维/黄楠雁、秦艺源/高崚携手登上领奖台,创造了中国奥运军团包揽一个单项所有奖牌的先例,也是至今奥运会羽毛球赛场的孤本。1996年至2012年,中国女双在奥运赛场实现5连冠,创造了奥运会羽毛球赛连冠纪录。但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站在最高领奖台的却是一对日本组合。
明眼人都看出,里约奥运周期中国女双已暴露出青黄不接的问题,于洋/王晓理、田卿/赵芸蕾均是伦敦奥运周期打造的组合。
随着她们相继退役,小将陈清晨/贾一凡要接这些大姐的班,还需时日,苏迪曼杯中韩决战中失分就证明。在团体大赛最需要年轻队员能顶住的时候,心魔压倒了渴望,兵败如山倒。再说技不如人显然不能服众,关键时刻的心理崩盘才是落败的关键。
东京奥运周期,中国队还有足够时间看着年轻球员的成长。号称无敌的日本女双奥运会冠军松友美佐纪/高桥礼华在苏迪曼杯半决赛中打得荒腔走板,让日本队错失登顶的绝佳战机,但接下来她们依然是日本队的绝对领军人物。所以,年轻队员的学费一定要交得明白。
夏煊泽和张宁在技术细节、排兵布阵时殚精竭虑,但关键时刻,除了技术细节上的指点,在精神层面上给予球员支持、让球员们豁出去的办法暂时还没找到。
苏迪曼杯卫冕失利后,可能有人会怀念前总教练李永波的霸气。中国羽毛球无论如何也不会回到过去了,但比起雕琢技术细节,提高年轻球员的抗压能力肯定是夏煊泽和张宁接下来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
话说回来,竞技赛场从来没有常胜将军,即便辉煌多年的中国乒乓球,也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遭遇过挫折。
无独有偶,20年前,中国羽毛球也经历过从高峰跌至低谷,经过前后10年奋斗,才重新成为世界羽坛的绝对王者,并在伦敦奥运周期创造了包揽五金的经典。
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羽毛球后备人才的优势,有理由相信东京奥运周期,中国羽毛球队决策层能完善年轻新秀的培养机制,给予她们充分的信任。以新秀的天赋和整体实力,女双重登世界巅峰并非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