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中学 陈尚余 (特级教师)
向烛之武学习论述的角度
■镇海中学 陈尚余 (特级教师)
论述类文章的写作目的是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那就需要从不同角度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释,使之具备说服力。同学们在写作时,通过审题得出自己的观点(论点)以后,就需要考虑如何架构文章,也就是要从什么样的角度形成分论点,有条理、有层次地阐释观点(论点)。这一点,可以借鉴课文《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劝秦穆公退兵的说辞。
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在这样的情况下,烛之武的观点自然就是:郑国灭亡对秦国不利,秦国不应该帮晋国一起攻打郑国,而应该退兵。
烛之武是怎么说服秦穆公的呢?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开门见山,坦言秦晋大兵压境,郑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亡郑有益于秦,那就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来麻烦您了。言下之意,就是我烛之武此行并不是为郑国而来,而是为你秦国而来。这样开头就容易消除秦穆公的戒备心理,为后面的论说打下基础。
接着烛之武从三个角度来阐述。
分论点1:亡郑利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此话指明亡郑只利晋,打消秦穆公企图从中分一杯羹的心理。
分论点2:存郑利秦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烛之武提醒对方只有存郑方能利秦。
郑亡如何利晋,郑存又如何利秦,烛之武对这两个层次的阐述有理有据,形成鲜明对比。
分论点3:晋君无信,不宜结盟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筑城防御,这是您知道的。”这里,烛之武用史实证明晋君无诚信、不靠谱,这样的人怎么能与他结盟呢?
分论点4:晋必阙秦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
“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的土地,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烛之武进一步指出晋君贪得无厌,亡郑之后必然“阙秦”。
“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烛之武的结束语直指利害,言简意赅,催人决断。整个说理过程由弊及利,从史实到趋势,环环相扣,不由人不相信。
上述内容,可以图示小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