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帅,徐 进,李红岭,王艳芳,赵 鹤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 100029)
目前京郊地区叶菜类蔬菜生产中,芹菜以其独有的药用价值在叶菜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通州、昌平、密云、延庆等9个区县的种植面积达到4 260 hm2,仅次于生菜生产面积,占到叶菜总生产面积的22.9%。但受芹菜本身生长特性(喜冷凉)、生产方式等的限制,京郊地区芹菜生产中仍然存在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一些问题,如从播种至定植所需时间长(2个月以上),且主要集中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此期高温多雨,而且通常采用传统平盘撒播育苗,单位面积秧苗量大,湿度大,易发病虫害,药剂防治频繁,存在安全隐患。针对芹菜生长周期较长,病虫害发生的潜在时间长的问题,对5个芹菜品种进行了比较,以期筛选出苗期速生芹菜品种。
5个供试芹菜品种分别是:文图拉、皇后、津南实芹1号,均购于市场;145号、147号均为中国农业大学沈火林教授培育;以常规主栽品种文图拉为对照。
试验于2015年10月在北京市小汤山特菜大观园日光温室进行。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设5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8月20日播种,采用200孔穴盘基质育苗,10月30日采用15 cm×15 cm株行距定植。田间管理措施一致。
相同水肥管理条件下,记录不同品种从播种至定植所需时间。每个处理每次重复随机选取3株进行标记,定株调查植株长势,具体指标包括:株高、最大叶片叶柄长度、叶片数量、单株质量。
由表1可以看出:145号和147号出苗快,苗期生长速度快,长至4片真叶(定植秧苗需求)所需时间最短,均为33 d,较文图拉、皇后、津南实芹1号分别早32、31、26 d。可见在相同定植期下,145号和147号芹菜新品种可较其他品种晚播种30 d左右,可避开高温多雨天气,减少苗期病虫害发生。
表1 不同芹菜品种育苗期时长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在平均株高、最长叶柄长度及叶片数量方面,5个芹菜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平均株高以145号、津南实芹1号最大,较文图拉高3.00 cm,较皇后高6.37 cm;最长叶柄平均长度以津南实芹1号最大,达到57.89 cm,其次为145号的57.78 cm,分别较文图拉高出3.67 cm和3.56 cm;在叶片数量方面,津南实芹1号最多,为10.26片,145号和文图拉相同,为10.04片。
由表3可以看出,皇后品种在定植后株高日均生长量、最长叶柄日均生长量方面均低于其他4个芹菜品种,其余4个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在叶片日均增加量方面5个品种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在株高日均生长量方面,津南实芹1号最大,其次为145号,皇后最小;在最长叶柄长度日均生长量方面,津南实芹1号最大,为0.87 cm,其次为145号;在叶片数量日均增加量方面,津南实芹1号最大,为0.13片,其次为文图拉,为0.12片,最小的是皇后,仅为0.08片。
表2 不同芹菜品种植株长势比较
表3 不同芹菜品种生长速度比较
由表4可以看出,5个芹菜品种在平均单株质量及平均单株净菜质量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平均单株质量以津南实芹1号、147号、145号较大;平均单株净菜质量以147号最大,达到680 kg。
表4 不同芹菜品种单株产量比较
145号、147号芹菜品种从播种至定植所需时长明显小于其他品种,在缩短整个生产周期,减少苗期及定植后病虫害发生、降低化学药剂使用次数及数量方面存在较大优势。虽然在定植后上述2个品种的生长速度、单株质量、单株净菜质量与常用品种不存在显著差异,但145号芹菜品种株高日均生长量较大,单株质量也较常规主栽品种皇后、文图拉大;147号单株净菜质量最大。综合分析认为,145号、147号可替代常用芹菜文图拉、皇后等,较适宜京郊日光温室秋冬茬生产。
由于试验条件有限,该试验仅对5个芹菜品种的生长速度、单株产量等进行了比较分析,品质间的差异未能比较分析,后期将继续开展试验,重点对5个芹菜品种的纤维含量等品质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