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世航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医院,新疆 喀什 844000)
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孙世航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医院,新疆 喀什 844000)
目的分析研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讨论中所研讨80例患者均随机从我院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接收的膝关节骨创伤患者中筛选而出,将其随机分两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治疗)和40例研究组(接受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纳入对比研讨中。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00%比对照组77.50%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股创伤,其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膝关节;骨创伤;关节镜微创技术;临床效果
膝关节骨创伤为临床中常见的骨科病症。该疾病具有恢复缓慢、病情复杂等特征,并且治疗难度系数大。以往临床对于膝关节骨创伤患者主要采取常规手术治疗,其效果并不佳。近些年,临床大量实践显示,对膝关节骨创伤患者采取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获得良好的效果[1]。为进一步探讨此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此次将80例患者纳入研讨范围中,其目的则在于分析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次讨论中所研讨80例患者均随机从我院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接收的膝关节骨创伤患者中筛选而出,将其随机分两组,40例对照组和40例研究组。所有病例入院各项检查结果均显示满足膝关节骨创伤判定标准[2]。对照组内24例男性,16例女性,年龄为21-54岁,平均年龄(33.72±8.16)岁;其中16例胫骨平台骨骨折,11例髌骨骨折,13例股骨单踝骨骨折。研究组内23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为22-56岁,平均年龄(34.05±7.94)岁;其中17例胫骨平台骨骨折、11例髌骨骨折、12例股骨单踝骨骨折。从两组研讨对象一般资料来看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全麻处理后,放置止血带,采用生理盐水,对患处进行冲洗后,复位骨创伤部位,使用支架固定。
研究组:患者接受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步骤如下:固定患者膝关节,固定在石膏托或支架上,对患者实行腰硬膜联合麻醉或全麻,使用常规止血带进行止血;在患者膝关节外侧处,作一个切口,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将关节镜的镜鞘留置在关节内;在膝关节内侧前方处,作一个切口,将关节镜置入,观察关节骨创伤状况,如果有影响视野的骨膜或血块,需及时清理,保证视野清晰,再继续观察膝关节各组织实际状况,如周围组织、软骨和半月板、交叉韧带等,便于进一步确定患者膝关节组织结构实际损伤状况;对于膝关节中存在骨折碎片,需清除,再复位半月板;对于II级和I级骨折患者,需直接进行挤压复位及拉力螺丝固定,对于IV级和III级患者,需先在平台下切一个小口,再对分离软骨和塌陷实行挤压和撬拔复位,需暂时使用克氏针对复位的骨块和软骨进行固定,再以小切口植骨,并支撑着塌陷处,使用螺丝钉固定。手术结束后,对膝关节实行负压引流,对其冰敷(2-4)小时,放松止血带,观察肢体末端与足背部动脉循环系统,合理予以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术后5-7天依据患者恢复状况,辅助患者实行锻炼,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3 指标判定
观察记录2组患者症状变化、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可分为显效、好转、无效:(1)显效:患者膝关节疼痛基本消失,能够正常活动;(2)好转:患者膝关节疼痛有所好转,基本可以完成日常活动;(3)无效:患者膝关节疼痛无改善或加重。好转率+显效率=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研究后得出的相关数据整理至SPSS13.0软件内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可用χ2来进行表示,组间数据用[n(%)]进行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00%比对照组77.50%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n(%)]
3.1 关节镜微创技术发展状况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逐步得到改进,关节镜器械相应设备也在不断被研发和改进,也逐步将等离子刀应用到临床。对关节镜技术发展有明显促进作用,从单一的进行膝关节关节内疾病检查,逐步发展至关节镜下腕、肘、肩、踝、膝、髋等关节镜下和关节外镜的手术,十多年来,关节镜逐步取得了一定成绩,明显体现出关节镜微创技术的优势性。在无关节镜时,损伤半月板均需给予开放手术进行切除治疗。以往认为半月板可有可无,随着逐步深入性研讨半月板生物力学、解剖学状况,其结果表明,将半月板切除后十年左右,大约有70%左右的膝关节接受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存在退变状况。半月板为缺乏供血的软骨纤维组织。其解剖学表明,半月板供血主要来源半月板前后附着部位和关节囊边缘,越是接近边缘部位,其血供越好,越是接近中心部位,则越是无供血。按照半月板供血状况,可将其分成白区和红区,红区为最外区,给予缝合处理后,其愈合率较高。而中间部位则为红-白区,给予缝合处理后,其愈合可能性不高。靠近里边区域则为白区,给予缝合处理后,其愈合几乎不可能。所以,不是所有的半月板组织被损伤撕裂后,均可以给予缝合处理后,将其修复或愈合。为避免半月板损伤,给予切除处理后,牵涉到膝关节出现骨性关节炎,移植半月板后边缘部位和受体进行愈合,可将疼痛缓解,功能得到改善。
3.2 结语
膝关节作为人体最为重要的关节,支撑着人体绝大部分的重量和运动调节功能。采用关节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病患的痛苦,同时又达到彻底治疗的目的[3]。在关节微创术的实施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在手术过程中,应该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体位变化,尽量配合患者的体位进行手术。这样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也可以使得患者最大程度地减轻痛苦。(2)术后应该特别注意观察患者的血液循环情况,尤其是在关节微创部位周围的肌肉组织和其他组织,观察是否存在因血液循环不良而出现的肌肉坏死等情况。一旦出现施术部位的血液循环不畅等情况,应该立即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三、手术结束后,应该及时对膝关节骨创伤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手术强度以及受创强度,有针对性地给出具体可行的康复建议。越早越规范地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更好地保证膝关节骨创伤患者的尽早恢复。只要做好以上三个方面,就可以从大体上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采取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其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1] 沈培忠.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膝关节骨创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4,58(11):1318-1319.
[2] 于波波,邹璇,吕志华,等.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膝关节骨创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6):68-69.
[3] 张保龙,尤笑迎,尹万乐,等.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41-42.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Arthroscopic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for the Treatment of Knee Joint Bone Trauma
SUN Shi-hang
(The Third Division Hospital of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Kashgar,Xinjiang,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rthroscopic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in the treatment of knee joint bone trauma.MethodsA discussion on knee trauma patients 8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from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2 to December 2016
screening out,which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4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routine surgical treatment)and 40 cases(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arthroscopic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included in the comparative study.ResultsThe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95%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77.50%)and the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Arthroscopic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for the treatment of knee joint trauma,the curative effect is accurate,postoperative recovery fast,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nee Joint;Bone Trauma;Arthroscopic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Clinical Effect
10.19335/j.cnki.2096-1219.2017.0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