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口子厉害了!分分钟剪头大象都不算事儿,还能30秒剪出个你

2017-07-06 21:14
大观周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剪影花样剪刀

一把剪刀上下翻飞,纸屑随着剪刀的开开合合而摇曳落下,事物、山水……千姿百態的形象跃然纸上。剪纸的魅力,便在于此。剪纸,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出现。

流传至今,剪纸已成为一门艺术,而非养家糊口的手艺。但庆幸的是,在这些坚持了二三十年的剪纸艺人的辛勤耕耘下,剪纸已得到很好的传承。

在昆明,有这样一对“神剪侠侣”。他们一个剪影,一个剪纸,互相切磋,互为精进。小小的工作室就是他们的修炼技艺的场所。他们像江湖里的英雄,不拿刀剑,却以刀光论英雄。雕、镂、剔、刻、剪是他们的绝世武功,所谓“多剪一刀便走样,少剪一刀不成样”,容不得半点差错。

段云丽

昆明市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2014年,作品《鞋花》在第四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中荣获铜奖

2014年,作品《丰收》在云南首届剪纸成果展中荣获优秀作品奖

2014年,作品《蝴蝶姑娘》参加马来西亚剪纸巡回展

2015年,作品《围腰花》在全国第六届奇绝文化艺术博览会中荣获剪纸神工奖

一张红纸,一把剪刀,短短几分钟内,段云丽的手腕不停翻转了数十遍。人们说她刀下有花,其实,她的手腕翻转间,花朵自来。气定神闲的闺中大小姐,气宇轩昂的大公鸡,还有唯妙唯俏的植物和山水,段云丽手中的剪刀一张一合,世界万物缩变成一道道影子,赫然纸上。

段云丽出生于剪纸世家,外公张绍清是富民县城里鼎鼎有名的剪纸艺人。在彼时的农村,刺绣的好丑往往是评价一个女子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准之一,而操劳在农村繁杂生活中的大闺女、小媳妇也喜爱在闲时一起绣花,讨论花样。

“剪花匠家的花样最好看。”她们口中的剪花匠就是张绍清,张绍清剪出的鞋花、帽花、窗花就是十里八乡的“抢手货”。从最早的几分钱一对的鞋花到后来几块钱一双的帽花,张绍清家的剪纸花样领跑刺绣市场数十年,“连富民周边的彝族也都来买”。

段云丽的母亲张存珍自然得到外公张绍清的真传,成为一代剪纸大家。

“大家可能不太熟悉我母亲的名字,但只要一说是剪花匠家的女儿,大家的大拇指会不自觉地竖起来。”如今,段云丽的母亲仍“混迹”剪纸的江湖场,其名号和她的手艺一样响当当。

身于剪纸世家的段云丽从小对剪纸耳濡目染。刀闭、刀合,阴剪、阳剪,她都了然于心。她甚至从小就知道,小孩人生里的第一双鞋(也叫开脚鞋)要穿绣有聪明花的鞋,这样小孩才会聪明、健康。女孩子出嫁要穿“龙凤双喜花”鞋,寓意百年好合;结婚第二天,又要换上“金鸡送子”鞋,代表早生贵子。

传统的剪纸花样往往伴随着吉祥的寓意,而时代更迭,老传统慢慢变成了装裱在相框里的记忆。段丽云6、7岁开始剪纸,断断续续,近30年的积累,使她“脑子里的图案比较多”,手起刀落,如鱼得水。

外公张绍清的作品大多是诸如鞋花、帽花的传统花样,母亲张存珍的剪纸主要以鞋花花样、生肖花样居多。作为第四代传人,段云丽在传承家族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又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创新,日渐形成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在段云丽的任何一幅剪纸作品中,都有一把小小的剪刀,这独具个性的段氏剪纸logo也是段云丽名字拼音的首位字母。段云丽说,一张好的剪纸作品,形象要夸张、简洁,姿态要优美,富有动感;而一位好的剪纸艺人,使用剪刀要“稳、准、巧”。

2016年起,段丽云参加“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活动,进入昆明多所小学教孩子剪纸。段云丽说,当她看到孩子们剪出一幅幅自己喜欢的剪纸作品时开心的笑容,她很开心。在段云丽看来,剪纸进校园、社区是剪纸传承的一种有益尝试。

剪纸之余,段云丽爱好网球,会弹琴,家里还养了一只小狗“菲菲”。“剪纸是门艺术”,段云丽的艺术创作正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

汪元

著名剪纸大师,“中华第一神剪”

昆明市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中国十大剪纸艺术家

“中国著名剪纸艺术家”称号获得者

汪元是段云丽的丈夫,也是剪纸界的“神剪王”。两人因剪纸而结缘。“汪元和我母亲都是昆明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我们经常一起出席活动,于是就认识了。”段云丽轻描淡写地将这段缘分一笔带过。事实上,她眼里的汪元很有才华。

汪元的剪影题材丰富,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山水人物、花草树木、民族风情……一应俱全,但他尤以剪人物侧颜最为擅长。给他30秒钟,一个活脱脱人物轮廓便跃然纸上。从事剪纸30年来,他剪过的人物多达数万,百姓、明星、政要,无所不包。翻开厚厚的剪影集,奥运冠军郭晶晶、围棋大师吴清源,香港著名演员朱茵,歌星费翔、著名男演员濮存昕、体操名将李宁等等,皆在其中。

汪元从小爱好绘画和泥塑,10岁时就一人背着画板去筇竹寺画菩萨肖像,回家后便对着画做泥塑。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毕业之后,汪元后被分配到省电影公司搞电影宣传画。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与剪影结缘。

一次,他去西山龙门写生,遇到一位旅居昆明的上海剪纸师傅正为游客剪影,很受游客欢迎,“速度很快,一分钟就能剪出一个人物像”,汪元惊叹:真像。“剪影就像素描”,于是他上前询问能否拜师,剪纸师傅看了汪元的绘画作品后说“你有基础,能学会,我指导你一下”。

通过剪纸师傅的简单指导后,汪元从此迷上了剪影。起初,他以家人、亲戚朋友为模特,不断练习眼力和手劲儿,留心观察人物的特征和神态。“一开始,剪一个头像,花上半小时甚至一小时都不得要领,一个头像,往往要剪上十几张纸,不是头扁了、嘴唇厚了,就是鼻子高了。”如今,汪元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把握人物特点,不出一分钟,就能剪出活灵活现的人物侧颜。

生活中的汪元性格内向,不习惯主动与人搭话。但当提到他喜爱的剪纸、剪影时,汪元又变得滔滔不绝。“剪影是剪纸艺术的一个门类,它通过人物外轮廓来表现形象。”汪元说,剪影的第一步是观察、认识对象,正如中国绘画中强调的“意在笔先”。只有抓住对象的面貌特征,方能下剪如有神。

仔细欣赏汪元的作品发现,“人”在汪元的众多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解释,人这个主题是最富于变化的,观察不同人的特征就是他的兴趣所在。“剪影要剪得像,首先要抓住人物的特征,形要准,神要准。剪影,讲究相从心起,不要求十分准确,但要有神韵。”汪元说。

人物剪影的难度在于需要在第一眼就迅速抓住人物的面貌特征。与绘画不同,剪影讲究“一刀定乾坤”,一剪刀下去,“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做不出传神的作品来。“很多人以为人的侧面轮廓差别不大,事实上哪怕鼻子高低的一点点差距,也会塑造出两个完全不同的人。”汪元说。

汪元的剪影不仅能剪出人物的特征和神韵,就连衣领的轮廓也剪得十分到位

《象背上的情侣》是汪元最钟爱的作品之一,这幅作品是他在西双版纳旅游后创作的,“花了整整5个小时的时间,期间几乎没有休息”。一对情侣背靠背坐在一头大象上,小伙子手执玫瑰要向姑娘表白心声,而身旁的姑娘含情脉脉。大象温顺地驮着这对情侣,慢慢地穿行在傣家的芭蕉林间,远处的傣家竹楼若隐若现。

诸如这样的作品数不胜数。汪元在1999年创作的剪纸作品《民族风情》在“99中国民间剪纸博览会”,荣获优秀奖。2001年7月,云南民族博物馆就收藏了这套作品,共7套7件。

事实上,与其他传统的民间艺术一样,剪影作为剪纸的一种,艺术感强,市场前景巨大,但也正面临“后继无人”的危险。“随着老艺人的不断离世,从事剪影的人更少了”,汪元说。现在,汪元正筹划着出一本《名人剪影专辑》,作为对自己多年来剪影艺术的一个总结。同时,他还有一个愿望,希望更多的人学习剪影,传承剪影技艺。endprint

猜你喜欢
剪影花样剪刀
花样童年
钝剪刀
洁齿的花样
泰国剪影
工作剪影
风有一把剪刀
小小金剪刀
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