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在建筑桩基施工中的运用分析

2017-07-06 20:14李辉
建筑建材装饰 2017年8期
关键词:混凝土应用

李辉

摘要:针对建筑桩基施工,首先对桩基施工中混凝土具有的主要作用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践经验,深入探讨混凝土及其工艺技术在建筑桩基施工中的具体应用,为发挥混凝土的预期应用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建筑桩基;混凝土;应用

中圖分类号:TU75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024(2017)08-0106-01

引言

桩基是建筑工程常用基础形式,与建筑稳定性与安全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是建筑施工首要环节,如果桩基存在质量问题,出现裂缝、断桩等问题,必然会影响建筑稳定性,甚至引发灾难性事故。混凝土作为建筑桩基主要施工材料,其施工质量对确保桩基,乃至建筑整体质量均有重要意义。

1.建筑桩基中混凝土主要作用分析

建筑工程桩基施工过程中,需使用大量混凝土材料,正因如此桩基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控于混凝土的材料质量与施工质量。如今,混凝土依然在建筑桩基施工中占主导地位,是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混凝土主要由水、骨料、胶结材料与集料构成,实际应用中还会根据需要加入外加剂。配制混凝土时,为使其满足设计与施工要求,需确保配比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科学合理的配比条件下,使用特定搅拌装置按比例依次加入原材料,然后振捣成型,在标准温湿度状态下进行浇筑与养护,最终形成性能优异的人造石材。混凝土具有造价低廉、原材料种类丰富、生产方法渐变、适用面广等特征,在当前的建筑桩基施工时,更为频繁的应用混凝土,这不仅仅是因为它具备上述特征,而是考虑到它具备良好的抗压性、强度与耐久性,适宜建筑桩基的施工和使用需求。

2.混凝土在建筑桩基施工的具体应用

在进行建筑桩基施工以前,首先需要严格检验混凝土各项配料的质量,同时根据桩基施工要求提出多套配比方案,通过试验与对比,确定最佳的配比方案,并按这一配比方案进行操作,配制混凝土。建筑桩基施工时,桩基的护壁需要高出地面不少于50cm。桩基本身所用混凝土的实际强度要和护壁所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保持一致,同时对护壁施以有效的防水处理。在整个建筑桩基施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浇筑施工,除了要避免在桩基的底部产生渗水现象与沉渣现象,还要对混凝土浇筑高度进行严格把控,这是为后续的振捣成型提供良好基础的关键。

2.1在缩孔控制中的应用。从建筑桩基施工工艺角度分析,缩孔控制过程中混凝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部分易出现缩孔问题的地段,为防止这种问题的发生,可减少用于成孔、清孔及钢筋笼加工制备的时间,合理缩减成孔的时间是有效控制缩孔的重要举措。此外,为减少钢筋焊接所用时间,可在施工中延长其节段长度,但不能对钢筋笼绑扎质量造成影响。

(2)施工于不同地层时,钻孔参数必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此时应围绕地层等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钻孔作业而言,其孔径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否则会对后续施工造成极大的不便,同时钻进速度和扫孔频率也要符合相应的标准。

2.2桩基声测管布置。在桩基内布置声测管时,应注意以下要点:

(1)在固定钢筋笼内侧的声测管时,同一水平面上的声测管必须保持平行状态,并采用“等边三角形”的布置形式。

(2)可使用焊接圆环与绑扎粗铅丝等方法对声测管进行加固,加固时要注意不能损坏声测管,以免影响测量精度。

(3)向钻孔内部下方钢筋笼时,声测管必须紧贴于笼身的内侧,同时要确保加固牢靠,避免出现滑脱等现象。

(4)声测管顶部标高需高出桩顶不少于50cm,注满清水以后使用封盖进行封闭处理。

2.3在沉淀层控制中的应用。孔底沉淀层会对桩基整体承载力造成直接影响,所以在进行浇筑施工以前,需确保孔底沉淀层实际厚度满足桩基设计要求。此时还应注意,若泥浆性能不符合施工标准,则会使实际的孔底沉淀层厚度和标准有较大偏差,最终影响桩基整体承载力。除此之外,在对桩基进行浇筑时,泥浆含砂率、比重等指标需根据场地地质条件适当调整。

2.4导管埋深控制。导管埋深是衡量桩基成桩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对成桩质量是否合格进行判断的依据。在埋设导管时,必须确保导管底端深入混凝土层下部一定深度,否则将不利于浇筑施工。混凝土浇筑时,为了防止导管底端未能达到指定深度而产生的反混浆等问题,需在一次下料时,将实际下料量提高到1m导管对应的初灌量。

2.5保证混凝土浇筑连续性。在对建筑桩基进行浇筑施工时,必须确保相关机械设备具备实现连续浇筑的能力。此外,还要对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各项性能予以严格的检查,重点检查坍落度。通过小范围试验明确混凝土坍落度指标能否满足施工要求,若通过实验发现存在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同时上报相关管理部门和监理工程师,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6混凝土养护。建筑桩基工程的混凝土养护主要有自然养护与加热养护两种方法。其中,加热养护仅在特殊情况下使用,常用建筑桩基使用自然养护即可。针对完成浇筑的混凝土,需在其终凝前的8-12h时间段内进行养护。具体的养护时间因不同水泥类型和抗渗要求而有一定差别,比如以洒水覆盖养护为例,若混凝土拌和时运用硅酸盐水泥,则有效养护时间应在7d以上;若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渗要求,则有效养护时间应在14d以上。养护期间做好现场管理,当混凝土实际强度低于.1.2N/mm2时,严禁施加荷载和人员踩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是建筑桩基施工的主要材料,而且混凝土材料质量与施工质量决定了桩基工程整体质量。因此,在施工中必须做好配比设计、浇筑、振捣和养护工作,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并辅以有效的施工管理,层层落实责任,进而从根本上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

猜你喜欢
混凝土应用
浅谈商品混凝土使用控制技术措施
混凝土早期变形对其耐久性的影响
自我修复的神奇混凝土
混凝土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