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话语分析对翻译遣词造句的作用

2017-07-06 22:58胡佩伶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话语分析翻译

摘 要:在翻译实践中,话语分析帮助译者剖析原文信息、遣词造句形成译文。本文选取学术语篇和会话语篇各一篇,进行英译汉实践。从功能语法、语用学、认知语言学角度入手,分析原文本的语体、主述位、题材、参与角色、交际媒介、文本功能、空间感知和指称功能,并从上述维度入手,辅以例句,揭示学术语篇和会话语篇的语言差异,从而为翻译过程中的选词造句提供帮助。

关键词:话语分析 语篇对比 翻译

一、引言

话语分析和翻译紧密相关。一篇文稿的翻译离不开译者对原文本的理解加工。文章的文体类型、功能目的以及译者的认知水平和角度都将影响译文产出的质量。在翻译实践中,译者追求的是最大化体现原文的语义和语篇功能,产出高质量的译文。在话语分析中,从功能语法、语用和认知语言学角度入手,能够帮助译者更深入剖析文本,指导译文,力图实现原文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二、前人研究及其方法

“话语”是使用中的语言,在语言学研究中也可称为“语篇”(杨雪燕,2012:31)。学术研究领域对“话语分析”和“语篇分析”的术语区分一直未引起重视(黄国文,2007:6),术语之争尚未尘埃落定①。较为常见的翻译则是“text:语篇、篇章、文本、话语”“discourse:话语、语篇、语段”(黄国文,2006:3)。根据黄国文建议,在英美学派中,使用语篇分析,关注语言和语言使用;而福柯学派采用话语分析,关注语言的社会因素;对于批评话语学派来说,语篇分析和话语分析皆可接受(黄国文,2006:2)。目前,话语分析在语言学领域已逐渐发展成熟,逐步开拓批评话语分析、生态话语分析(辛志英、黄国文,2013)领域,批评性话语分析经过多年发展,也逐渐形成较为系统的分析目标、方法等(辛斌、高小丽,2013)。同时,话语分析也同翻译研究相结合,应用于翻译实践中。翻译与话语分析的结合,在于寻求一种科学的指导方式,一种科学的翻译理论。但已有的译文点评通常主观成分较大,多为随想式、经验式、点评式,缺乏成套的理论指导体系(黄国文,2004:16),一直采用“拿来主义”,采用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的视角进行研究(朱永生,2003:45)。翻译实践也是如此,没有规范可操作的译前准备或译后点评、指导、润色、修改。黄国文在《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途径》(2004)中检验了功能语言学在语篇分析和翻译研究中的可应用性和可操作性,运用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探索,并说明译者为什么使用某些特定形式的译文而非其他形式。根据其建立的模式,功能语篇分析分为六个步骤:1.观察;2.解读;3.描述;4.分析;5.解释;6.评估(黄国文,2002:30)。这一模式能够启发译者在译前、译中和译后更规范地分析原文。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研究视角包含了话语分析的三个主要视角,即话语、认知和社会文化(杨雪燕,2012:32)。韩礼德认为,语言有三个功能,包括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潘洁、翟红华,2015:199)。语篇的翻译从三个角度切入,追求实现上述三项功能。但在实际生活中,语篇包含具体情境,涉及不同学科,语篇分析可跨学科,如结合认知心理学,解释语篇的衔接性、连贯性、目的性、信息度、情景性等一系列语篇特征。(杨雪燕,2012:35)

自上世纪70年代话语分析作为一门学科兴起,至今已有40余年历史,而自1952年Zelling Harris在Language杂志上发表Discourse Analysis一文,已有60余年。在这一发展历程中,话语分析首先注重的是对个体语篇的分析,而后逐渐引入较为系统的分析方法,关注语境、语域、衔接、连贯、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等;随着跨学科的进入,话语分析引入认知语言学,吸收心理学、人类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有益理论和方法(朱永生,2003:45),拓展研究面,探索系统的分析方法。不同文体间的分析与比较也是话语分析的一个方面。本文通过翻译实践,从话语分析的角度探讨学术语篇和会话语篇在翻译过程中使用方法的不同。

本文选取两段英语语篇,语篇1来自比利时学者Andre Lefevere的Translation,Rewriting,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中第六章Translation:Poetics The case of the Missing Qasidah(2010:73-74),語篇2来自网站Youtube上美国脱口秀节目“艾伦秀”节选Ellen Show:This 3-year-old Gymnast Is Flipping Awesome(anonymity,2015),尝试从功能语法、语用学、认知语言学角度对两个语篇进行分析,指导翻译。

三、实例分析

在语篇翻译过程中,笔者分别从功能语法、语用学、认知语言学若干维度切入,对原文本进行分析对比,指导翻译实践过程,并体现翻译过程中的选词造句的考量。

(一)从功能语法角度分析语篇功能

1.语体判断

语篇1 语篇2

小句复合体总数:10 小句复合体总数:71

小句总数:23 小句总数:88

每个小句复合体平均小句含量:2.3 每个小句复合体平均小句含量:1.2

并列小句比例:26.1% 并列小句比例:84.1%

主从小句比例:56.5% 主从小句比例:16.9%

嵌入句比例:17.4% 嵌入句比例:0%

根据句子结构划分,句子可分为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简单句由一个小句构成,并列句和复合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小句构成,后两者差别在于复合句中小句有主从之分。在实际语篇中,译者可根据日常阅读积累所形成的语篇语体模式,对尚未翻译语篇、语体做初步判断。笔者所选的语篇分别来自国外翻译理论书籍和美国脱口秀节目,前者属于学术语篇,后者为会话语篇。根据生活经验可知,学术语篇偏好复合的长难句,会话语篇则倾向于使用简单句或并列句。由此,笔者对原文文本的小句进行统计比较,有利于更加正确判断语体,并在翻译过程中有意识指导翻译,采用译语中相同语体的表述进行译文写作。上表显示,在节选语篇字数相当的情况下,后者小句复合体总数大大高于前者;前者每个小句复合体平均小句含量高于后者,且主从小句比例也高于后者。前者采用嵌入式句子行文,可见行文句式复杂,主从句使用和嵌入式语式也体现了英文书面语的逻辑严密性;后者则未使用嵌入式句子,句子并列成分多,所表达的句子趋向简单化。因此,我们可初步确定,前者,即语篇1为学术语篇,后者,即语篇2为会话语篇。相应地,在译语写作中,前者的译文语句间应凸显逻辑性,用词造句更为书面化,而后者则采用简单的词汇和句式,符合日常口语表达习惯。

(1)A genre belonging to the Islamic system also established itself within European poetics and enjoyed considerable popularity for a number of decades,significantly in the wake of a famous rewriting that could hardly be called a translation in the sense in which that word was used by the rewriters contemporaries.

伊斯兰体系中的文本类型也将被定义为欧洲诗学,并且数十年来广受欢迎,尤其是在改写理论萌芽之后。所谓改写,难以称其为翻译,因为措辞用语均为改写者所处时代的产物。

(2)She got incredibly clumsy and I was hoping that gymnastics would help with it.They said that she was a talent for it and they started to moving up and weve been going strong for a while now.

她当时十分笨拙,我希望练体操可以帮助她改善肢体。他们说她有体操天赋,于是开始帮助她训练,现在她的身体越来越强壮了。

这两个例子同样含有多个小句,但是例(1)中属于主从关系的小句多,例(2)均为并列关系,体现了两种语体在严谨度上的区分。学术语篇句间联系强,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主从关系,并根据译语习惯更改主被动态等,在必要时候对句子进行拆分,符合译语竹节式语言特征。而会话语篇中,“and”一词更多是说话者思考间隙的连接语或者是逻辑顺承的连接词,因此,译文倾向于采取更松散的结构表达,且选词更加生活化。

2.主位述位转换

英汉双语在句子结构上存在差别。从功能语法的角度分析,小句是意义的聚集体。在小句中,主位为信息的起点,句末是信息的焦点,是说话者向听话者提供的未知信息。根据英汉双语的用语习惯,英语原文与汉语译文如果主位相同,则可顺译;如果原文的主位和述位不符合汉语习惯,则需要在翻译过程中进行调整。

在学术语篇中,由于作者强调客观事实性,通常倾向于隐去作者身份,使用被动语态,并且逻辑要求严密,行文更青睐长句;在会话语篇中,主要目的在于流畅地进行交际,更侧重信息表达的通俗易懂,简单句居多,主述位情况的转换较少。

(3)The term qasidah,which has been used for about fifteen hundred years to designate these works,does not rate mention in the Micropedia of the current Encyclopedia Britannica,the compendium of what Western culture considers important.

“颂歌”这一术语已使用了约1500年,用以描述这些作品,但在西方文化所重视的现代《大英百科全书》中包含的《百科简编》中却并未收录。

(4)Ellen:And,when did you start doing gymnastics?

艾伦:那么,你是什么时候开始练体操的呢?

Emma:When I was two and a half.

艾玛:在我两岁半的时候。

例(3)中,“the term”在上文中已经提及,属已知信息,是主位,后面则是说明未知的信息,为述位。由于原文插入定语从句作补充说明,根据汉语的语法规则,译文需将其拆分成两个小句,因此,定语从句遵循主位、述位,但原文主句则重新构建为“the term qasidah does not rate mention in the Micropedia of the current Encyclopedia Britannica,the compendium of what Western culture considers important”,并将述位提前,说明状语信息,再提及核心信息,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克服译文的欧化表达。例(4)涉及两个以“when”引导的小句,但根据说话人的身份不同,进行不同的处理。第一个小句“when”引导问句的產生,在汉语中,即便是问句结构,施动者宜置于开头位置,后再表述提问内容,因此,译文主位舍弃状语,改用人称代词“你”作为主位。在第二个小句中,一考虑到三岁小女孩的言语表达特点较为直接简单,二考虑到该句的表达目的在于回答主持人的问题,因此遵循原句的主述关系译出。

由此可见,主述关系的转换在任何语体中都会出现,关键在于理清原文的逻辑关系和上下文语境。

(二)语用学角度分析

1.参与的题材、角色关系、交际媒介

话语分析之于翻译实践,即,翻译之前需要对话语进行分析,分析目的之一在于明晰原文的语境特征,包括题材、参与者的角色关系、交际媒体等等,最终明确原文的文本功能或交际目的,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

对两个语篇进行研读可知,在题材上,学术语篇讨论诗学与伊斯兰教文学体系,会话语篇则是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对体操健将小女孩的采访,因此,译文要抓住话题关键词,对原文描写、论述的主体切勿产生偏差。

在参与者角色上,学术语篇是作者对诗学的论述,体现个人的研究成果,它面向专业读者,是隐去作者身份的陈述,说话者和读者的距离较远,内容上更为客观,多为独白式论述。会话语篇中,共有主持人、小女孩和妈妈三个人物角色,人物参与度高,并且运用说话者的情感主导对话走向,给读者以代入感,因此,不论是说话者或读者,对原文的参与度较高。

在交际媒介上,学术语篇限于纸媒,通过作者论述传递信息,较少使用修辞,多为独白,因此交际媒介单一;而会话语篇中,主持人使用了反问句、感叹词等手段丰富话语,采访过程也是问答过程,媒介较复杂,相应在译文中,译者需要体现角色的转换。

(5)In his anthology published in 1900,therefore,Epiphanius Wilson could write that some of these “little songs” might have been“written by‘AnacreonMoore, and other by Catullus” (49).

因此,在爱德华1900年出版的选集中,埃皮法尼乌斯·威尔逊写道:这些“短诗”中,或许有些“‘阿克那里翁摩尔已经写过了,有些卡图鲁斯也已写过”(49)。

(6)Ellen:Look at those muscles.You are very very strong,arent you?

Very strong.Whos your favorite gymnastic person?

艾伦:看看这些肌肉。你真的非常强壮,对吗?

真强壮。你最喜欢的体操健将是谁?

例(5)侧重于对已有事实的客观陈述,不带个人情感,译文紧扣语篇主题“诗学”,涉及相关词汇术语“选集”“短诗”等等;相反,在会话语篇中,说话者采用祈使句,更加生活化,并且使用“very”加入个人情感,连续使用两次疑问句,其中反义疑问句使用个人观点来引导对话的进行,因此,译文相应地译为“看看”“真的非常”“对吗”,体现生活用语气息。译文用词也相对简单,符合成年人和小女孩的对话特征。

2.原文文本功能

社会因素影响说话人的语言使用。每个人都是多方言或者多文体的。说话内容和用语因对象的改变而改变。通过上述对语篇的语境分析可知,学术语篇的目的在于对学术理论的阐明和论述,作者意在向专业读者介绍新的翻译理论。而对于会话语篇,采访者和受访者之间的话语旨在引出观众所感兴趣的事物。采访者的言辞循循善诱,小女孩的简单言语也赚足观众的呼声。

付诸于语篇翻译实践,学术语篇要严格遵守学术语言要求,讲究句间逻辑和术语的准确性,翻译前查找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以及作者的学术著作,才能更好地把握原文的脉络。对于会话语篇,则在于明确语境对会话的要求,并且话语符合说话人的身份,揣摩说话人的意图。

(7)Qasidahs

颂歌

(8)Emma:A daddy kiss jar.

艾玛:一个“爸爸亲吻罐”。

例(7)一词为选择语篇的核心词汇,且该词汇来源于阿拉伯语,通过查证,该词汇接近现代英语的“ode”,因此译为“颂歌”,该词也符合语篇所在篇章的“诗学”主题。例(8)中的“爸爸亲吻罐”来源于一个三岁女孩,因此,译文需要符合三岁小女孩的认知,选词应简单,能给听者亲密、温暖的感觉。

(三)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

1.空间感知

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下,人们对语言的认知产生差异,主要表现在对空间的感知上。不同语言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体现空间关系,并且受语言习惯的影响。在文化的演变中,语言习惯可能逐渐取代空间方位词的原意,逐渐向非核心意义转变。

(9)over the world

在世界范围内/在世界上

(10)in gymnastics

体操(动作)

例(9)选自学术语篇,就“over”一词而言,其基本意义侧重于“在……上”,强调从某物的表面掠过,或者B物处在A物的正上方,无表面接触。结合原文语义,例(9)旨在说明俳句风靡全球,许多诗人都在使用这一诗学形式。在翻译过程中,结合译语表述习惯,首先考虑是否可保留原意,再转而求其次使用译语的惯有表达,译为“在世界上”或“在世界范围内”,在译语的用语习惯中均可接受。例(10)中,“in”原义表示“在……里/内”,此处指的是“在某一方面”,这是语言不断发展而演化的结果,但在译文写作过程中,原文中主持人提及的是小女孩喜欢什么体操动作,如果刻意译为“在体操方面喜欢什么动作”,则显机械而文理不通。笔者认为,“in”一词在“your favorite thing to do”与“gymnastics”之间的归属关系,应采取隐形处理,即译为“体操动作”。

2.指称功能分析

指称词可分为七类,分别是人称指示语、地点指示语、时间指示语、话语指示语、社交指示语、感知指示语和演讲指示语。笔者节选的两种语篇均涉及到话语指示语,出现频次较高,在此着重提及话语指示语。学术语篇中,运用“therefore,however,on the other hand”等指示语来表示语义的转折或变化;在会话语篇中,主持人的职责在于引导受訪者说话,因此在另起话题时,多用“so,and”等词汇。在翻译过程中,“therefore”表示因果关系,“however,on the other hand”表示转折关系,因此,译文必须体现指示语连接语义的作用;相反,在会话语篇中,主持人所运用的指示语目的在于衔接话题之间的空隙,语义负载不大,在译文中可作省略处理。

四、结语

从不同角度对原文进行分析,即从语言本质的细节入手,加以考量遣词造句的微妙,我们得知学术语篇善用被动语态,隐藏作者主体身份,用词严谨客观;会话语篇则口语化、简单化、生活化,说话者的身份和情绪占主导作用。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把握诸多因素,从词、句、段、篇衡量,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做到符合文本的文体类型,从而使译文能够符合原文的概念功能、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

注释:

①关于“discourse analysis”本文采用术语“话语分析”;对于

不同文本,即“text”,采用“语篇”。

参考文献:

[1]Anonymity.Ellen Show:This 3-year-old Gymnast Is

Flipping Awesome[OL].Youtube.2015.https//www.youtube.com/results?search_query=Ellen+Show%3A+This+3-year-old+Gymnast+Is+Flipping+Awesome.

[2]Lefevere Andre.Translation,Rewriting,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10.

[3]黄国文.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途径[J].中国翻译,2004,

(5):15-18.

[4]黄国文.功能语篇分析面面观[J].国外外语教学,2002,

(4):25-32.

[5]黄国文,徐珺.语篇分析与话语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10):1-6.

[6]黄国文.中国的语篇分析研究——写在中国英汉语篇分析研究会

成立之际[J].外语教学,2007,(5):6-9.

[7]潘洁,翟红华.英语新闻语篇的批评话语分析——以《經济学

人》和《中国日报》对3.1中国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件的报道为例[A].华东外语论坛第10辑[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5.

[8]辛斌,高小丽.批评话语分析:目标、方法与动态[J].外语与外

语教学,2013,(4):1-5.

[9]辛志英,黄国文.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生态话语分析[J].外语教

学,2013,(3):7-10.

[10]杨雪燕.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话语分析[J].外语教学,

2012,(2):31-36.

[11]朱永生.话语分析五十年:回顾与展望[J].外国语,2003,

(3):43-50.

(胡佩伶 福建厦门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 361005)

猜你喜欢
话语分析翻译
批判性话语分析的视角下语篇人际功能分析
多模态视角下外语教学研究
科技新闻报道中的共识制造:转基因议题的框架与话语分析
从话语分析理论看《暮色》中男主角参与的对话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从《喜福会》看华裔家庭的文化困境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宣传网页的多模态解读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