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流行语”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传播途径调查

2017-07-06 18:21李秋萍李莲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传播途径

李秋萍+李莲

摘 要:《咬文嚼字》自2008年起,每年都会公布由读者推荐、经过专家评议后的“十大流行语”,所评选的“十大流行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在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中,流行语的流行度和传播途径必然存在着差异。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十大流行语”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途径。

关键词:十大流行语 边疆 传播途径

在汉语里,传播是指长久而广泛地宣布、传扬。在英语中,传播(communication)是指传递、交流、通信、传达、交往、沟通、传染等①。传播主要由传播者、接受者和信息三要素构成,同时必须通过一定途径才能实现传播。传播的途径一般可分为口语传播和书面语传播。口语传播以周围人的口耳相传为主,书面语传播则可以通过书刊、广播电视、网络等途径实现。

为了调查“十大流行语”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途径,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分别选取六类不同职业的人为调查对象,同时兼顾不同年龄、不同领域、不同文化程度等信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十大流行语”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途径。

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20份。我们综合了分群体调查和不分群体调查两种方式,在不分群体调查中,要求调查对象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周围的人等几种传播途径中做单选题,选出一种了解、接触“十大流行语”的主要途径,不可兼选其他途径。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在不分群体调查结果中,发现“十大流行语”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途径主要以网络为主,广播电视次之;书刊等传统媒体的影响力较新兴媒体有大幅度下降;通过周围人的口耳相传这一途径所占比例较小,这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现代人比较具有独立自主学习的意识,较少依赖别人进行学习。

不同的群体对2008~2014年70个“十大流行语”的认识了解,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同一个群体对各个流行语,认识途径也可能存在差异。在分群体调查中,我们选取了大学生、教师、公务员、公司白领、媒体工作者、农民等六类群体为调查对象,每类群体各选20名代表,让他们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周围的人四个主要传播途径中进行多选。调查结果见表2。

对大学生这一群体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了解接触“十大流行语”,这与大学生是网络的主要使用主体不无关系。广播电视途径次之,通过与周围的人学习交流位列第三,这说明大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也是一种学习途径。书籍报刊途径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所占比例最少,这从侧面反映了当代大学生阅读书刊的时间远远少于使用手机、电脑上网的时间。

对教师这一群体分群调查的结果显示,教师主要通过书刊接触流行语,其次才是网络,说明教师这一职业比较倾向于通过传统媒介来学习,同时也能够使用网络了解接触流行语。需要说明的是,本次调查的教师群体全部为大学教师,大学教师面向的是年轻有活力的大学生,是使用网络的主力军,这就要求大学教师要与时俱进,通过网络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相比之下,教师通过周围的人了解、接触流行语这一途径反而所占比例最小,这与教师的知识结构、人际关系、学习途徑基本固化不无关系。

公务员了解接触流行语的途径主要是书刊,这与公务员经常要阅读书籍报刊有紧密关系,通过广播电视、网络两种途径了解的比例基本持平,从周围人口中接触流行语所占比例最小。

公司白领是一个收入高、流动性大、思想观念比较开放的群体,“十大流行语”在这一群体中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网络,这与白领这个群体自身的特点和他们多数使用网络办公有密切关系。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周围人口耳相传的传播途径在这一群体中所占比重为第二,这应该与公司白领经常与别人交际有关。通过书刊了解的途径在这一群体中所占比例最小。

媒体工作者是最早接触社会前沿热点的群体,本身就是流行语得以传播的助推者,广播电视是他们工作的主阵地,因此,“十大流行语”在媒体工作者群体中主要通过广播电视这一途径得以传播。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调查的媒体工作者多数是传统媒体的记者,因此,通过网络接触流行语反而少于通过广播电视接触。通过周围的人了解接触流行语所占比例最小。

农民群体受生活环境和文化程度的限制,了解接触流行语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广播电视,途径比较单一和集中,其他主要是通过和周围的人交谈了解接触,通过书刊和网络了解的只有寥寥数人。

综上所述,“十大流行语”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四种:书刊、广播电视、网络、周围的人。调查发现,在这四种传播途径中,以网络传播为主,广播电视次之。根据不同职业的分群结果来看,“十大流行语”在大学生和白领中主要通过网络传播;在教师和公务员群体中主要通过书刊传播;在媒体工作者和农民群体中主要通过广播电视传播。职业成为影响传播途径的主要因素。

(本文为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近七年‘十大流行语在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研究——以德宏州为例”[项目编号:2015C128Y]阶段成果之一,主持人李秋萍。)

注释:

①周芸,崔梅.语言传播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6.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周芸,崔梅.语言传播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谢俊英.新词语与时尚词语社会知晓度调查与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4,(1).

[4]张陈晨.近十年流行语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刘懿.流行语模因类型与特点——以近五年《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为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6]夏中华.关于流行语性质问题的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2012,(1).

(李秋萍 李莲 云南芒市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678400)

猜你喜欢
传播途径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源自何处
汉乐府古辞在唐代的传播
流行甚“High”的网络流行语
警惕环境恶化的新因素
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研究进展
题壁诗歌创作在自媒体时代下的存继与思考
犬狂犬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控
新媒体背景下的影视传播途径及传播特点分析
浅析新媒体下环保动漫公益广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红色经典”对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