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尽管韩语是SOV型语言,但韩国学生仍易出现句末误加宾语的偏误。经考察,造成这种偏误的原因主要有不及物动词后误带宾语、离合词后误带宾语、误加个别动词、遗漏介词并将状语误用为宾语、“一……也/都”句式中误加宾语以及成语后误加宾语六种。汉语教师应针对各类偏误的特点在教学时予以强化,尽量减少此类偏误的发生。
关键词:韩国留学生 汉语 宾语 偏误
一、引言
关于宾语,汉语学界比较侧重其本体研究,而外国留学生习得汉语宾语的情况始终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相关研究不多。因此,本文选取100万字的初、中、高级韩国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对其中出现的宾语偏误类型及原因进行具体分析,以期对对外汉语中的宾語教学提供帮助。
从语序角度来看,汉语是SVO型语言,而韩语是SOV型语言,借助对比分析理论我们可以预测,韩国学生容易将宾语置于句中谓语动词之前,从而产生偏误。如:
(1)*我来中国以后,很多地方去过。
(2)*我以后的生活也很期待。
在王静(2006)的论述中讨论到了这类宾语偏误,如“山上很多树种着”,王静将其分析为“一般体词宾语错序”,实为“山上种着很多树”。这种分析角度不无道理,但本文认为,如果从语言系统角度整体来看,正是由于这种错序,使得例句由“单宾句”变成了“无宾句”,也可以理解为“宾语的遗漏”。
在考察当中我们发现,韩国学生的确经常出现诸如例(1)、例(2)“宾语遗漏”类偏误,但同时引起我们注意的是,韩国学生出现的“宾语误加”类偏误也很多,即将原本没有宾语的句子错写为带有宾语的句子,主要是将“无宾句”误用为“单宾句”。例如:
(3)*我想一定会成功,可是去军队后失败我的目标。
这种偏误类型并不符合我们对比汉韩两种语言所做出的预测。为了探究此类偏误的成因,本文选取了100万字的初、中、高三级韩国留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重点分析造成韩国学生出现“宾语误加”类偏误的具体类型及原因。
二、“宾语误加”偏误类型及原因
“宾语误加”是指本不应该出现宾语成分的句子,由于学生的偏误使得句子从形式上多了一个宾语成分。总结造成这种偏误现象的原因,我们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不及物动词误加宾语
汉语中绝大多数的不及物动词后面是不能带宾语的,韩国留学生对此使用规则掌握不准确,经常使用“不及物动词+宾语”的结构,导致此类偏误频发。例如:
(4)*我想旅行很多地方。
(5)*我出差很多国家。
(6)*看到那么美丽的风景,好像消失所有的辛苦。
(二)误加动词
1.误加动词“是”
由于“是”字句习得较早,使用范围也比较广,因而在中介语当中极易出现滥用情况。犯错的学生往往认为,“是”才是句中的谓语动词,不可缺失,所以往往在不该使用“是”的句型中也随意使用,导致本应没有宾语的句子变成了单宾句。如:
(7)*她也是哭了。
(8)*这部电影的主演是李成在。李成在是很穷,所以过得很难。
(9)*她是二十一岁。
结合上下文语境可以看出,例(7)~(9)中的“是”在句中并非用来表示强调,而是实义的判断动词。例(7)~(9)是一般的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和名词谓语句,因此,“是”在这些句子中不但是多余的,而且还使其后成分都变成了宾语。可见,韩国学生普遍认为“是”字句比较容易,却忽略了其使用条件,造成了较高的偏误率,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
2.误加动词“有”
同“是”的泛用一样,韩国学生的语料中经常出现不该使用动词“有”却使用了的情况,一方面造成了“有”的冗余,同时也使其后面的成分转变成为“有”的宾语。如:
(10)*但是中文有美丽。
(11)*后来有了后悔。
3.误加动词“做”
除了“是”和“有”,韩国学生还经常误加“做”造成宾语误加。一般是在句中已有动词可直接作谓语中心语的时候,仍在其前使用“做”。例如:
(12)*当然我要做学习。
(13)*我们总是一起做玩儿。
(14)*七点起床以后做洗澡。
(15)*他的父母为了儿子去远的地方做工作。
(16)*后来我在台湾留学的时候也做了打工。
在考察中我们发现,中、高级阶段韩国学生常见的错误是“做打工”“做工作”等,而初级阶段的韩国学生滥用“做”的情况更为复杂多样,除了“做学习”“做工作”之外,甚至还会出现“做洗澡”“做玩儿”等。这就提示我们在教学的初级阶段尤其要注意纠正和避免韩国学生的此类偏误。
4.误加其他动词
韩国学生还容易误加其他义项比较多样的基本动词,比如“打”“过”等。如:
(17)*最近我和我的好朋友一起打运动。
(18)*我们在南京过生活得很高兴。
(三)离合词直接带宾语
现代汉语中,大多数离合词不能直接带宾语,当有宾语出现时,往往采用两种形式:一是用介词“和、跟、与、给”等将宾语提到前面,作为介宾结构充当状语,如“和他见面”;二是将宾语放在离合词中间,如“见他一面”。不仅如此,各离合词带宾语的规则又不尽相同,因此,对于留学生来说,离合词是学习的难点,极易发生偏误,在出现的相关偏误中,很多都会使得句中的宾语类型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宾语系统的面貌。例如:
(19)*到春节的时候,我可以见面很多亲戚。
(20)*我在韩国毕业高中。
(21)*我不能去拜年你。
例(19)~(21)都是由于学生对离合词带宾语的规则掌握不准确造成的偏误,“见面”“毕业”“拜年”都是不能直接带宾语的离合词。如果学生可以掌握离合词的这一特性,正确使用介词,那么上述三例的正确形式“跟很多亲戚见面”“高中毕业”“给你拜年”都是无宾句。
(四)状语误为宾语
状语应该用在句中动词之前,而一些韩国学生将其置于动词之后,从形式上来看变成了误加的宾语。例如:
(22)*关于中国,大多数韩国人认为比我们差,小时候我也想这样,但是现在不想这样。
从例(22)中可以看出,学生想表达的意思是“小时候我也这样想,但现在不这样想了”。此时“这样”应该作为表方式的状语用在“想”的前面,而不是用在其后成为宾语。同样的误例还有:
(23)*只要做这样,就能找到一个好办法。
(24)*我现在住五台花园,住一个人。
(25)*人在世界上不能生活一个人。
(26)*以后男孩仍然等着这条河。
例(26)在错将状语置于宾语位置的同时还遗漏了介词“在”,应改为“以后男孩仍然在这条河等着”。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加名词形成的介宾短语经常用在动词前,在句中作状语。但由于對介词用法掌握不足,韩国学生经常会遗漏介词,而将名词置于动词后成为整句的宾语。诸如此类的偏误十分常见,比如上文中提到的“离合词”直接带宾语也是这类偏误的一种表现。下面我们从常被遗漏的介词角度进行总结并举例分析。常被遗漏的介词有“在”“对”“从”“跟”“和”等。
1.“在”的遗漏
“在”可以接地点和时间名词形成介宾短语,在句中作状语,而外国学生容易将介词“在”遗漏,将地点或时间名词直接置于动词后成为形式上的宾语。从语料中我们发现,“在”表地点时遗漏较多,韩国学生容易误在“上班”“工作”“上学”“学习”等动词后直接加地点名词。例如:
(27)*我上班贸易公司。
(28)*我工作学校里的小商店。
(29)*她现在上学韩国放送大学。
(30)*我很高兴学习南京大学。
例(27)~(30)都是在汉语学习之初便会接触到的简单动词谓语句,因此,汉语教师应该在教学时注意纠正此类偏误。其他动词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例如:
(31)*他的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小时都播出全世界。(都在全世界播出)
(32)*因为她的眼镜找到很容易的地方。(在很容易的地方找到)
也有遗漏了“在”而将时间状语误用为宾语的情况。如:
(33)*那活动只是举行春天。(在春天举行)
2.“对”的遗漏
介词“对”可以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或关系者,用法是“对+名词”在句中作状语。同样,韩国学生容易将“对”遗漏,而将动作行为的对象或关系者置于动词后成为形式宾语。例如:
(34)*我在中学的时候特别感兴趣车。(我对车特别感兴趣。)
(35)*我失望自己。(我对自己失望。)
3.“和/跟”的遗漏
介词“和”“跟”后引进的是动作协同对象,二者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作状语,而韩国学生常将其遗漏,将协同对象置于动词后误为宾语。例如:
(36)*我打算交往中国同学。
(37)*我想快去韩国,因为我想谈谈我的朋友。
(38)*她刚分手男朋友。
4.“从”的遗漏
介词“从”用来引出动作行为的起点,该介词短语一般也用在动词前作状语。如例(39)和例(40)的正确形式都应该是“从……出来”。
(39)*那个绿色的亮光出来它的后边。
(40)*我犹豫地出来了朋友家。
5.其他介词的遗漏
以上是遗漏较多的介词,还有一些介词如“为”“给”“被”“由”也出现此类偏误。如:
(41)*我很骄傲我的村里。(遗漏“为”)
(42)*刘义泰自己看病她。(遗漏“给”)
(43)*我很早吸引了中国的文化。(遗漏“被”)
(44)*汉语水平考试构成一共4个项目。(遗漏“由”)
(五)“一……也/都……”句式误用
“一……也/都……”是汉语中的一种强调格式,用否定最少、最基本的数量来表示完全否定,隐含比较的语义。其基本格式为“一+量词+名词+也/都+不/没+动词”,如“我一个汉字也不认识”。但在韩国学生的语料中,我们发现多条将名词置于动词之后的误例。如:
(45)*他一个也没买东西。
(46)*在韩国时一次也没有机会。
例(45)、例(46)中,“东西”“机会”本应在“一个”“一次”的后面,这时句中是没有宾语的,而韩国学生将其误用在动词之后便使得句子中多出了宾语。有时还会出现下面的情况:
(47)*可是我一句话也不会说汉语。
(48)*来中国以前我一句话也不知道中国话。
例(47)、例(48)中,在“一句”的后面虽然带了宾语“话”,但按句子的本意来看,“话”和句末的“汉语”“中国话”冲突,也属于误加了宾语,其正确形式应为“一句汉语也不会说”“一句中国话也不知道”。同样的偏误在疑问代词表示任指的句中也会出现,如下面句子的正确形式应为“孩子们什么错误都没有”。
(49)*孩子们什么都没有错误。
(六)成语后误加宾语
成语往往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用法,表示某种意义或包含某个典故,且至少由四个语素构成,因此,其语义往往是自足的,在语句中也多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尽管有些类型的成语是具有动词性质的,在句中可以充当谓语,但后面可接宾语的成语十分少见,大部分谓语性质的成语后面不可直接带上宾语。外国学生如果不注意这点,就可能出现误加宾语的情况。如:
(50)*他一见钟情了她。
(51)*我三令五申自己。
(52)*我跟朋友叹为观止这个地方。
(53)*不过上个星期天他没来我们班的活动,背信弃义我们。
从例(50)~(53)可以看出,韩国学生对于这些成语意义的理解是准确的,但由于对成语的用法掌握不到位造成了偏误,这说明我们在词汇教学中不能只讲解意义,同时要侧重用法的教学。
三、语结
调查发现,留学生宾语误加类偏误主要与一些特殊的动词、介词、强调句式及成语有关,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外汉语的实际教学中,对易引起偏误的词语或句式予以重视。如讲解到具体离合词、不及物动词时重点强调其带宾语的规则,在讲解动词“是”“有”时注意说明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句中不需要使用,在讲解“学习”“工作”“打工”等动词时强调其前不需要加动词“做”,在讲解容易遗漏的介词时多进行介宾短语作状语的练习,在讲解“一……也/都”句式时强调句末无需另接宾语等,以求规避偏误、提高留学生宾语使用的准确性。
(本文得到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4SJB064]经费的支持。)
参考文献:
[1]付义琴,赵家栋.宾语前数量词隐现的篇章分析[J].华文教学与
研究,2012,(3).
[2]付义琴.“有NPVP者”结构篇章功能的历史考察[J].现代语文
(语言研究版),2015,(6).
[3]王静.留学生汉语双宾语偏误分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6,(4).
[4]徐开妍,时娅.基于语料库的韩国留学生汉语宾语使用情况研究
[J].金田,2014,(6).
[5]徐开妍.基于语料库的韩国留学生“是”字结构习得研究[J].现
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6,(4).
[6]周有斌.“是”字句研究述评[J].汉语学习,1992,(6).
(徐开妍 江苏南京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210044)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7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