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就”字头词条订补

2017-07-06 11:03王本灵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7年5期

摘 要:《汉语大词典》虽然代表了我国目前辞书编纂的最高水平,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瑕疵。本文具体指出《汉语大词典》“就”字头词条在收词、释义、书证、溯源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对该书的修订有所助益。

关键词:汉语大词典 “就”字头词目 订补

作为我国最具权威的大型多卷本历史性语文辞书,《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汉大》)自问世以来,在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发展社会主义教育、文化、科学事业,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受到了国内外读者的广泛好评。随着我国语言文字研究的不斷进步、研究成果的不断丰富,词典中的各类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一些内容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对其进行修订势在必行。第二版《汉大》的编纂工作于2012年启动,现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笔者在读该辞书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阙失之处,现不揣浅陋,仅就“就”字头词条所见问题,分类胪列如次,以就教于方家。文中所引文献均核对过影印本或整理本。

一、词条失收

1.就见:前往拜见。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元·辛文房《唐才子传·陆龟蒙》:“剌吏率官属就见,龟蒙不乐,拂衣去。”清·赵翼《廿二史劄记》卷十三:“英宗自东安门入,景帝迎拜,英宗答拜,各述己意,逊让良久,乃送英宗于南宫,群臣就见而退。”

2.就役:服役。汉·张衡《东京赋》:“驱以就役,唯力是视。”后晋·刘昫《旧唐书·杨炎传》:“又献议开丰州陵阳渠,发京畿人夫于西城就役,闾里骚扰,事竟无成。”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物异考十》:“时郡县乡邑悉遣筑城,发男女,无少长,皆就役。”

3.就捕:犹“就逮”,被逮捕。宋·周密《齐东野语·王宣子讨贼》:“卒睹官军,错愕不知所为,亟鸣金啸集,已无及矣,于是成擒,余党亦多就捕。”元脱脱《宋史·谭延美传》:“太平兴国初,为蕲州刺史,连徙庐、寿、濠、光州军巡检使,剧贼之为害者悉就捕。”明·叶权《贤博编》:“既而举家就捕,仁独逃,莫知所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德胜门外有七人同行劫,就捕者五矣,惟王五、金大牙二人未获。”

4.就诊:就医。明·薛已《内科摘要·脾胃亏损停食痢疾等症》:“横金陈梓园,年六十,面带赤色,吐痰,口干,或时作泻,癸卯春就诊。”清·汪启淑《飞鸿堂印人传·岳高传》:“邑中人赖以存活者无算,每晨就诊者切蹄摩肩,门庭如市。”清·王韬《淞隐漫录·鲍琳娘》:“女自此为人施符水治疾病,应手辄愈,远近闻其名者,争来就诊,馈遗无算,家日以裕。”

5.就温:往温暖之地。《列子·黄帝》:“避平依险,违寒就温。”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四裔考二二》:“又二日,至汤城淀,地气最温,契丹若大寒,则就温於此。”明·汪汝懋《山居四要·摄生之要》:“去寒就温,无泄皮肤。”

6.就读:①从师学习;前往学习。唐·李延寿《北史·申微传》:“因赋诗,题于清水亭。长幼闻之,皆竞来就读。”清·陈忠倚《皇朝经世文三编·上海强学会章程》:“乾隆时敕建文汇阁于扬州,建文宗阁于镇江,例准士子就读。”②在某学校读书。《申报》(1922-07-09):“其子弟现皆就读于德国学校。儿童观念最易改变,既受德人育化,景仰德国文物之心将油然而生。”刘衍文《雕虫诗话》卷五:“始知炎即为师之哲嗣,年尚少,时正就读于浙江大学。”刘心武《四牌楼》第十二章:“去了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学的是人类学。”

二、词形不全

1.就弟:同“就第”,指免职回家。汉·班固《汉书·刘向传》:“宜发明诏,吐德音,援近宗室,亲而纳信,黜远外戚,毋授以政,皆罢令就弟。”又《张敞传》:“间者辅臣颛政,贵戚太盛,君臣之分不明,请罢霍氏三侯皆就弟。”

2.就婿:同“就壻”,指就婚于女家的男子,犹“赘婿”。清·翟灏《通俗编·就亲》:“《公羊传注》:‘今就婿为缀婿。按俗谓出赘外家曰就亲。”清·钱大昕《潜研堂集·答问九》:“今人以就婿为赘婿,亦失之。”又《纪事》:“而后世乃有终其身不嫁者,有就婿之室而事其父母者,甚至有以身殉者。”

3.就途:同“就涂”,上路;动身。唐·权德舆《奉送薛十九丈授将作主簿分司东都序》:“离觞举白,征盖就途。”宋·岳珂《金佗稡编·劳仍寓圣训》:“入觐无早晚,但军事可以委之僚属,即便就途。”明·林希元《祭黄后峰寺丞文》:“逮夫削职编户,欣然就途,城巿不入,杜门著书,甘心穷饿,略无恨辞。”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画马》:“既就途,马骛驶,瞬息百里。”

三、释义不确或义项不全

(一)释义不确

就:《汉大》中“就”义项?:“谓用某种菜来佐餐或下酒”。举《红楼梦》第四九回为例。

按:释义不够确切。用来佐餐或下酒的除一般的菜蔬以外,还有其他东西。有时是果品,如老舍《赵子曰》第十六:“喝着莲花白,就着黑白桑椹大樱桃。”刘心武《钟鼓楼》第一章二:“何师傅……拿出‘二锅头,坐下约路喜纯就着水果、蜜饯喝上一盅。”有时是调味品,如莫言《天堂蒜薹之歌》第三章:“他知道那些警察同志已经开始就着醋、蒜吃饺子啦。”有时是水,如铁凝《笨花》第九章:“娘儿俩只在车站买了两个贴饼子,就着一碗白开水充饥。”其他的还有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馒头(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第二十七章)、芝麻糖(冯骥才《三寸金莲》)等等。所以“就”的对象有很多,不仅仅限于“某种菜”。综上,“就”这一释义可改为:“谓用菜肴、果蔬等来佐餐或下酒”。

(二)义项不全

1.就草:《汉大》中列有“犹临蓐,分娩”“起草,属稿”二义。

按:还可补一义:“犹放青”。即把牲畜放到青草地上吃草。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田事出,赋人二十畮。至四月草生,发郡骑及属国胡骑伉健各千,倅马什二,就草,为田者游兵。”清·吴暻《左司笔记·兵食》:“京师官兵马匹,岁以六月边塞草长之时,发口外就草,曰放青。”清·嵇璜《清通典·内外厩牧课》:“岁四月朔,以内外廐公马四百匹就草张家口外。”

2.就决:《汉大》中列“受死刑”一义。

按:“就决”还有“(前往)裁决,决断”义。后晋·刘昫《旧唐书·李元素传》:“宰臣以狱大宜审,奏请覆之,命元素就决,亚迎路以狱成告。”明·湛若水《泉翁大全集》卷五六:“乡人有讼,或来就决,无不协服而去。”清·张廷玉《明史·王当遂传》:“曾孙颐堀好学秉礼,尤谙练典故。藩邸中有大疑,辄就决。”黄小配《洪秀全演义》第十九回:“天王道:‘方才会议窥取汉阳,有议明攻的,有议暗袭的,孤不能决。因此来就决于先生。”

3.就要:《汉大》中列有“就是要,即使要”“就会,将要”二义。

按:还可补以下几义:①立即要;马上要。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三回:“西门庆见金莲十分情意欣喜,恨不得就要成双。”又第十八回:“一面进入房中,只见孟玉楼正在床上铺茜红毡看牌,见敬济进来,抽身就要走。”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九回:“萧云仙夺了他手中短棍,劈头就要打。”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九回:“平儿忙喝了一口,就要走。”“就”有“立即”义。《汉语大字典》“就”义项?:“相当于‘随即‘马上。《广韵·宥韵》:‘就,即也。《书·西伯戡黎》中‘殷之即丧孔传:‘言殷之就亡。”[1](P601)“就要”是“立即要,马上要”,该义和“就会,将要”都表示情况即将发生,但“立即要”更强调时间的短暂性和情况的紧迫性。②就应该;应该要。清·李渔《连城璧》卷五:“(妇人家)万一姿色到了七分八分、九分十分,又有些聪明才技,就要晓得是个薄命之坯,只管打点去嫁第一等第一名的愚丑丈夫。”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第四一回:“帐房师爷……又想:‘这事就要做得快,一天天蹉跎过去,等上头查了下来,反为不妙。”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四回:“我们第一要晓得《春秋》要分文、事和义三样……第四就要晓得《春秋》确有四本。”清·李亮丞《热血痕》第二十二回:“(管家婆)发话道:‘既然到了这里,替人为奴,就要晓得作奴婢的规矩。”李涵秋《广陵潮》第八十四回:“你既夸下大口,代他撰那匾对,就要撰得惊奇出色,压倒元白,才可以自负。”

四、书证疏误

(一)引文有误

1.就:《汉大》中“就”义项⑩下所引第四例: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一折:“就着这黄菊清芬,白酒正清醇,相逢万事都休问。”

按:《范张鸡黍》全称《死生交范张鸡黍》,有元刊本存世。据徐沁君《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2](P591),“黄菊”后脱“喷”字。亦可参郑骞《校订元刊杂剧三十种》[3](P322)等。

2.就田:《汉大》中“就田”下所引第二例:《周书·苏绰传》:“诸州郡县,每至岁首,必戒敕部民,无间少长,但令能持农器者,皆令就田,垦发以时,勿失其所。”

按:“无间少长”不可解,据百衲本,“间”实作“问”。“无问少长”即“不论老幼”。另,因后文出现“令”字,故“但令”之“令”为衍字,当删。亦可参中华书局点校本《周书》[4](P384)。

3.就令:《汉大》中“就令”下所引首例:《北齐书·段韶传》:“此城一面阻河,三面地险,不可攻;就令得之,一城池耳。”

按:据百衲本,“池”当作“地”。亦可见中华书局点校本《北齐书》[5](P213)。

4.就此:《汉大》中“就此”义项①下所引第二例:《二刻拍案惊奇》卷九:“今日正是黄道吉日,就此去罢。”

按:“正是”后脱“个”字。《二刻拍案惊奇》最早于崇祯五年(1632)由苏州尚友堂刊行,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影印本可参考[6](P459)。亦可参江苏古籍出版社石昌渝校点本[7](P189)。

5.就是:《汉大》中“就是”义项①下所引首例:《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就是在下,也非惯于为媒。因年常在贵山买菓,偶闻令爱才貌双全,老翁又慎于择婿,因思舍亲,正合其选,故此斗胆轻造。”

按:《醒世恒言》的最早刻本为明·叶敬池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收录其影印本[8](P355)。对比原文,“为媒”后脱“的”字。亦可参江苏古籍出版社魏同贤校点本[9](P130)。

6.就教:《汉大》“就教”下所引中“就是”第二例:《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见卢柟决不肯来,却倒情愿自去就教。”

按:据明叶敬池影印本[8](P1718),句中“倒”当为“到”。

7.就粮:《漢大》中“就粮”下所引首例:《后汉书·邓禹传》:“吾且休兵北道,就粮养土,以观其弊。”

按:“养土”不可解。检百衲本,“养土”实为“养士”,意即休养士兵。亦可参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10](P603)。

(二)出处有误

1.就化:义项②下所引示例:唐·白居易《唐抚州上弘和尚石塔碑铭》:“言讫趺坐,恬然就化。”

按:白居易《唐抚州上弘和尚石塔碑铭》全称《唐抚州景云寺故律大德上弘和尚石塔碑铭》,检之全文,未见引例文句。其实该证出自紧接其后的《唐江州兴果寺律大徳凑公塔碣铭》。此可参《四部丛刊》景日本翻宋本《白氏长庆集》卷二四、中华书局《白居易集》[11](P916)等。《汉大》“报身”条亦引此例为证,出处不误。

2.就田:首例:《宋书·孔季恭传》:“百姓虽不亲农,不无资生之路。若驱以就田,则坐相违夺。”

按:此句当在《孔灵符传》,而非《孔季恭传》。孔灵符为孔季恭之弟。可参中华书局点校本《宋书》[12](P1533)。《汉大》“违夺”条亦举此例,出处无误。

3.就食:义项②下所引第三例:清·昭梿《啸亭杂录·牧庵相国》:“尝私行市井间访察民隐,每就食于面馆,吴人传为美谈。”

按:检之清钞本,《牧庵相国》一篇非出自《啸亭杂录》,而在《啸亭续录》。又见上海古籍出版社《啸亭杂录续录》[13](P325)。《汉大》“私行”条亦引此例为证,作《啸亭续录》,确。

(三)书证不一

1.就:义项w下所引第四例:清·李渔《比目鱼·联班》:“就要孩儿学戏,也只好在戏文里面,趂些本分钱财罢了。”

按:《汉大》“就要”条义项①下亦举此例,作:清·李渔《比目鱼·联班》:“就要孩儿学戏,也只好在戏文里面趂些本分钱财罢了……”“里面”后一个点断,一个未点断,不统一。

2.就列:第三例,《后汉书·邓彪张禹等传论》:“怀禄以图存者,仕子之恒情;审能而就列者,出身之常体。”

按:《汉大》“常体”条义项①下亦举同例,但作“《后汉书·邓张徐张胡传论》”。一作“邓彪张禹等传论”,一作“邓张徐张胡传论”,不一致。

3.就命:晋·向秀《<思旧赋>序》:“嵇博综伎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

按:《汉大》“临当”条第三例亦举此例,作:晋向秀《思旧赋》:“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对比二例,有两处不一:(1)“就命”条作《<思旧赋>序》,“临当”条作《思旧赋》。笼统写作《思旧赋》也未尝不可,但更具体来说,当出自正文前的“序”。(2)前者作“伎艺”,后者作“技艺”,“伎”“技”不一。文献中两种写法都有。作“伎艺”者如《晋书》《通志》《续后汉书》等;作“技艺”者如《六臣注文选》《西晋文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等。《汉大》引例当前后一致。

4.就是:义项②下所引第二例:《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满生听得此言,就是九重天上飞下一纸赦书来,怎不满心欢喜?”

按:《汉大》“满心”条亦举此例,但句末用的是感叹号。

5.就驾:首例:《韩非子·显学》:“发齿吻形容,伯乐不能以必马;授车就驾,而观其末涂,则臧获不疑驽良。”

按:《汉大》“末涂”条义项①下亦举此例,作:《韩非子·显学》:“……授车就驾而观其末涂,则臧获不疑驽马。”“就驾”后一个点断,一个未点断,不一致。

(四)其他问题

1.就:义项?下所引第二例:宋·杨万里《北风大作》诗:“今朝幸不就船行,白浪打船君更惊。”

按:诗题不全。据《四部丛刊》景宋写本《诚斋集》卷十八,诗题当作《正月晦日自英州舍舟出陸北风大作》。《汉大》“得3(2)”条亦引此诗为证,诗题无误。

2.就坐:首例:《汉书·东方朔传》:“后数日,上临山林,主自执宰,敝膝,道入登阶就坐。”

按:断句有误。“执宰敝膝”之“执”,王先谦补注:“刘攽曰:执当作服。”[14](P1280)“宰”,此处为“宰夫”义,即厨师。“敝膝”,颜师古注:“为贱者之服。”[15](P2854)《汉大》第五卷“敝膝”条:“系在衣服前面的围裙。敝,通‘蔽。”[16](P469)“执宰敝膝”义为“公主穿上厨师用的围裙”。引例在“执宰”后点断,则让人难以理解。此可参中华书局点校本《汉书》[15](P2854)。《汉大》“敝膝”条亦引此例为证,断句不误。

3.就范:第二例:清·薛福成《通筹添设领事官疏》:“惟须认定主见,中外一意,合力坚持,得寸得尺,相机筹办,必可循序就范。”

按:检清光绪刻《庸庵文编》,篇名当作《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馆保护华民疏》。《汉大》“暴敛横征”“宕延”“援照”“枝节横生”等条亦引此例,均无误。

4.就亲:义项②下首举清·翟灏《通俗编·就亲》,次举清·李渔《凰求凤·囚鸾》。

按:书证失序。在《汉大》中,“词语的历时性是通过一系列书证来体现的。一条条书证应按时代的先后次序排列。书证的排列次序弄乱了,词语发展的脉络也就弄乱了。”[17](P328)李渔(1611-1680),翟灏(?-1788年),二人相差约一个世纪,李渔例当在翟灏例前。

五、溯源过晚

1.就:义项?谓用某种菜来佐餐或下酒。首举《红楼梦》第四九回为例。

按:还有更早用例。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虫鱼疏·予以采苹》:“苹,今水上浮萍是也,其粗大者谓之苹,小者曰蓱,季春始生,可糁蒸以为茹,又可用苦酒淹以就酒。”

2.就中:义项②居中;从中。首举《红楼梦》为例。

按:此前已有用例。如宋·杜绾《云林石谱·鱼龙石》:“石之下,即着沙土。就中选择数尾相随游泳,或石纹斑剥处全然如藻荇,但百但百十片中,然一二可观。”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三十九:“招致四方豪杰,就中选骁勇的,厚其资粮,朝夕训练,号为‘忠义军”。

3.就此:义项②从此。仅举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为一例。

按:清代作品中已有用例。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蘧大守知道了,成事不说,也就此常教他做些诗词,写斗方,同诸名士赠答。”

4.就任:赴任;担任。举平佚《临时政府成立记》为例。

按:此前已有用例。宋·欧阳修《蔡州再乞致仕札子》:“既不获恳辞,遂勉力就任。”清·俞万春《荡寇志》第七三回:“因此高俅喜欢他,提拔他做到推官之职。他却不去就任,只在高俅府里串打些浮头食,诈些油水过日子。”

5.就决:受死刑。举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一例。

按:此前已有用例。宋·李昉《太平广记》卷四百五十九引唐皇甫氏《原化记·相魏贫民》:“﹝贫民﹞但言昨打杀者十余条蛇,埋之于此,并不杀人,不知此祸何来。若为就决,实为大枉。”

6.就法:被处死刑。举明·沈德符《野获编》一例。

按:还有更早用例。如北齐·魏收《魏书·元孚传》:“又孟都、潘绍等数百人皆叩头就法,请活使君。”此言孟都、潘绍等人请求代元孚受死。宋·李昉《太平广记》卷一二三引唐尉迟枢《南楚新闻·秦匡谋》:“匡谋将就法,谓其子曰:‘今日之死,实冤枉无状,奈申诉非及,但多烧纸墨,当于泉下理之耳。”

7.就草:义项②起草;属稿。举明·范濂《云间据目抄》为例。

按:还有更早用例。明·都穆《都公谭纂》卷下:“三山游击宇文固……流寓荆州,日惟卖文为生,求之者甚众,每有所作,辄援笔立就,未尝就草,自巡抚大臣以下皆礼貌之。”《都公谭纂》成书于正德十年(1515),而《云间据目抄》成书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都穆例较早。

8.就要:义项①就是要;即使要。常与“也”相呼应,表示假设的让步。举清·李渔《比目鱼·联班》一例。

按:还有更早用例。明·抱瓮老人《今古奇观》卷七:“老亲翁是个正人,为何行此暧昧之事!就要做媒,也只该明讲,怎么设定圈套,弄起我来?”

9.就要:义项②就会;将要。首举《儒林外史》为例。

按:此前已有用例。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大凡人不可有私心,私心一起,就要干出没天理的勾当来。”

10.就是:义项④犹言不过;只是。表示转折。举老舍《四世同堂》为例。

按:还有更早用例。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先生最喜欢我的,说是我的文章有才气,就是有些不合规矩。”清·不题撰人《续小五义》第四四回:“此物虽旧,上面宝石珍珠,可算价值连城,就是有些损坏之处。”

11.就是:义项⑥表示同意。举老舍《四世同堂》一例。

按:此前已有用例。明·郑若庸《玉玦记·博弈》:“[净]不信偏我会输。拿象棋来,我与张兄一局,就这一百五十两作孤注赌了罢。[末]就是就是。”清·蒲松龄《聊斋俚曲集·增补幸云曲》第二五回:“丫头说:‘我就忘了呢,就是就是。慌忙去了。”

12.就贡:应举。举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汪遵》一例。

按:还有更早用例。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争解元》:“﹝李群﹞矍然曰:‘及其成功,一也!遂束书就贡。比及京师,已锁贡院,乃槌院门请引见。”又卷十《海叙不遇》:“孙定,字志元,涪州大戎之族子,长于储。定数举矣,而储方欲就贡。”

13.就许:也许;或许。举曹禺《原野》一例。

按:此前已有用例。清·褦襶道人《妆钿铲传》第八回:“神鳔道:‘丢清门下出身的,就许有些的难缠。”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就请老弟你到屋里瞧瞧,管保你这一瞧,就抵得个福星高照,这俩小子将来就许有点出息儿!”

14.就痊:病愈。举鲁迅《书信集·致许广平》为例。

按:还有更早用例。如唐·权德舆《祭子壻独孤少监文》:“冀此宴闲,百疴就痊。”明·何三畏《云间志略·周学宪莱峰公传》:“至癸卯秋试,疾且就痊,一挥而文就。”清·吴贻棠《风月鉴·叙》:“余于戊寅冬得痿疾,阅三载而未就痊,起坐虽可,维不倩人,而步履维艰矣。”

15.就闲:谓无职事羁绊,闲居在家。举唐·元稹《感梦》一例。

按:还有更早用例。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抱疾就闲,顺从性情,敢率所乐,而以作赋。”

16.就僇:就戮。举明·王世贞《鸣凤记·驿里相逢》一例。

按:此前已有用例。宋·刘克庄《山谷书范滂传》:“膺、滂诸贤,率身贯五木,骈颈就僇。”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物异考十五》:“有盗金十一者,号‘铁弹子,聚众剽掠,不可制……后覆出,获之诸暨县,始就僇。”

17.就辟:就徵。举《醒世恒言·陈孝基陈留认舅》一例。

按:此前已有用例。唐·李延寿《南史·孟顗传》:“昶贵盛,顗不就辟。”此言孟昶地位尊贵,孟顗不应诏任职。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张登传》:“后就辟,历卫府参谋,迁廷尉平。”

18.就戮:受戮;被殺。举明·王琼《双溪杂记》一例。

按:此前已有用例。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回戈东征,吕布就戮。”宋·李昉《太平广记》卷七六引唐康骈《剧谈录·桑道茂》:“及泚叛,道茂陷贼庭,既克京师,从乱者悉皆就戮。”

19.就举:参加科举考试。举金·元好问《续夷坚志·王云鹤》一例。

按:此前已有用例。宋·李昉《太平广记》卷一五五引唐·钟辂《感定录·李固言》:“元和初,进士李固言就举。忽梦去看榜,见李固言第二人上第。及放牓,自是顾言,亦第二人。固言其年又落。”

20.就歼:指被歼灭。举郭澄清《大刀记》一例。

按:还有更早用例。唐宪宗《平李师道德音》:“渠魁就歼,枭獍同戮。”清·李桓《国朝耆献类征·都明》:“二月,擒贼目庄大田,余匪悉数就歼。”

(本文为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大型语文辞书引证疏误及解决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4SJB378]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汉语大字典编委会.汉语大字典(第2版)[Z].武汉:崇文书局,

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

[2]徐沁君.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郑骞.校订元刊杂剧三十种[M].台北:世界书局,1962.

[4]令狐德棻.周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1.

[5]李百药.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

[6]古本小说集成委员会.二刻拍案惊奇[A].古本小说集成[C].上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7]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

[8]古本小说集成委员会.醒世恒言[A].古本小说集成[C].上海:上

海古籍出版社,1990.

[9]冯梦龙.醒世恒言[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10]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11]白居易.白居易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12]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3]昭梿.啸亭杂录续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14]王先谦.汉书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5]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16]汉语大词典编委会.汉语大词典(第5卷)[Z].上海:汉语大词

典出版社,1990.

[17]李申,王本灵.《汉语大词典》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5.

(王本灵 江苏徐州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2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