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词汇差异与互通性的调查与研究

2017-07-06 10:53孙燕琳胡森庆李力珊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海峡两岸

孙燕琳+胡森庆+李力珊

摘 要:多年的政治、历史、经济等因素造成了如今大陆与台湾同脉相生却各自发展的汉语词汇现象。随着两岸交流日益密切,两岸词汇差异及其互通性越来越具有研究价值。本文通过检索对比辞书、国小语文课本等词表,对两岸同实异名词、同名异实词、逆序词、两岸特有词汇等进行分类研究,比较两岸词汇的差异。通过问卷的形式调查以两岸大学生为代表的民众对对岸词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了解两岸词汇的互通性,以期促进两岸的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词汇差异 互通性 海峡两岸

一、引言

半个多世纪以来,政治、历史、经济等因素造成了如今大陆与台湾同脉相生却因两岸相隔而各自发展的汉语词汇现象。随着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两岸汉语词汇的差异及其产生的有趣现象也引起了学界的关注。

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两岸差异词汇的类型研究、两岸辞书的比较和两岸差异词汇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表现等三个方面。然而,现有研究尚不够深入,其局限在于或仅仅结合台湾与大陆的汉语教材将差异词语夹杂在教材研究中一笔带过,或以台湾与大陆的词典为据分析两岸词语或者词义的差异,少有学者通过实际的社会调查去了解两岸民众对差异词语或者词义的认知情况。

为打破已有成果的局限性,本文以两岸辞书、小学语文教材为语料来源,对两岸差异词语进行分类研究。同时,以问卷形式调查了以两岸大学生为主的部分民众对对岸词语的认知情况,探讨两岸差异词汇的互通性。

二、海峡两岸汉语词汇差异类型及其比较

(一)语料来源

本文提到的“海峡两岸”特指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语料来源分为两部分。一是台湾网络资源“中华语文知识库”,内含《中华语文大辞典》,为《两岸常用词典》的扩编,以收释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台湾称“国语”,大陆称“普通话”)中的通用词语为主,同时适当收释一些两岸各自特有而常用的词语,反映双方用法的异同,以便两岸交流和一般民众使用。截至2015年12月,本辞典已收10943字,复音词和固定短语88735条,合计共99678条。二是台湾康轩文教事业出版的国小国语课本一套,从基础词汇的角度为两岸基本词汇、日常词汇差异的研究与调查提供了语料鉴别的范围与依据。康轩文教事业成立于1988年,是台湾第一家专门致力于中、小学教科书出版的企业。

(二)两岸汉语词汇差异类型

本文收集到的两岸汉语差异词语主要分为五类,即同实异名、同名异实、同名异音、逆序词和两岸特有词汇。

1.同实异名

指义项相同而形式不同的词语。例如:

(1)免洗筷(台)/一次性筷子(陆)

(2)速食面(台)/方便面(陆)

(3)电脑排版(台)/激光照排(陆)

(4)录影机(台)/录像机(陆)

2.同名异实

指词语的外在表现形式相同,而表达的意义完全不同或有差异。例如:

(5)土豆:花生(台)/马铃薯(陆)

(6)窝心:内心感觉温暖(台)/受了委屈无法发泄而内心烦闷(陆)

(7)脱产:转移出脱财产(台)/脱离生产(陆)

3.同名异音

指词语的外在表现形式相同,而读音完全不同或有差异。例如:

(8)台:认识(rèn shì) 蜗牛(guā niú) 可惜(kě xí) 危险(wéi xiǎn)

陆:认识(rèn shi) 蜗牛(wō niú) 可惜(kě xī) 危险(wēi xiǎn)

4.逆序词

指构词语素相同,但顺序不同的词语。例如:

(9)道地(台)/地道(陆)

(10)猫熊(台)/熊猫(陆)

(11)泉源(台)/源泉(陆)

(12)平抚(台)/抚平(陆)

(13)探勘(台)/勘探(陆)

5.两岸特有词汇

指因一方独有的事物而产生的词汇,这种词汇的义项指向通常只在某一语言社区中广泛存在,而在其他语言社区中没有或者很少出现。例如:

(14)台湾:白目、假仙、眷村、三不五时

大陆:厂休、离休、个体户、吃小灶

(三)两岸差异词语类型在两种语料来源中的分布及其分析

首先,通过线上的“中华语文知识库”,本文检索到的两岸差异词语共有3496个。其中,同实异名词有2275个,是分布最多、最广的,占总数的65.09%,这一结果符合两岸文化同源但社会分化的现实。大陆特有词汇有873个,居第二,占24.97%。台湾特有词汇有244个,排第三,占6.98%。大陆特有词多于台湾,这与大陆幅员辽阔、人口稠密、民族众多、自然与社会生活多样化有关,同时,因大陆日益开放,两岸交流频繁,台湾强势文化进入大陆,大陆地区在吸收对岸词汇方面表现得强于台湾地区。而同名异实词有104个,分布最少,仅占2.97%。由于语料库尚不能设置搜索异音词、逆序词的条件,所以缺少对同形异音词和逆序词的收集数据。

此外,本文通过人工检索康轩文教事业出版的国小课本,整理并得出一份接近台湾民眾小学认读水平的差异词表,以观察基础常用词语中两岸词汇的差异。从国小一年级到六年级共计十二册课本中的各类差异词语的分布情况如下:总共有286个差异词汇。同名异音词最多,有97个,占总数的33.92%;同实异名词有92个,占32.16%;台湾特有词汇63个,占22.03%,多为台湾地理人文词汇;同名异实词有26个,占9.09%;逆序词最少,有8个,仅占2.80%。

表1显示,在台湾国小词表中,两岸差异词整体上在四年级以后表现得更为明显,可见,随着语汇的丰富,差异词的基数也在逐渐变大。同名异音词、同实异名词各占三分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两类差异词会是两岸基础词汇互通理解上的主要障碍。台湾特有词汇虽占22.3%,但大多是地理人文的特有名物词语,多属于知识文化词语,对交际表达的影响并不大。相反,同名异实的词语虽仅占9%,但是容易引起误解,仍值得关注。

三、海峡两岸汉语差异词汇互通性的问卷调查

(一)基本情况

《关于海峡两岸词汇差异与互通性的调查问卷》主要考察两岸民众(以高校大学生为主)认知对岸五类差异词语的情况。受到问卷容量的限制,本文首先根据上文中两种语料来源的差异词表,选择出待考察的常见差异词语,每类不超过20个。然后,问卷设置为5种选择题、2种填空题,让大陆民众根据台湾差异词选出或写出大陆对应词,反之亦然。故此,问卷设计为内容相互对应的两种,分别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发放与填写。其中大陆版问卷有效填写份数为110份,而台湾方面受到调查人力的限制,台湾版问卷有效份数为50份。

在大陆版中,广东生源占总数的71.82%,外地生源占18.18%,交换生占1.82%,留学生占1.82%,教师、职工占3.64%,其他占2.73%;在学历方面,4.55%是大一学生,39.09%是大二学生,40%是大三学生,6.36%是大四学生,1.82%是研究生,8.18%是其他学历;其中,女性占74.55%,男性占25.45%。

在台湾版中,台湾本地生占总数的87.7%,交换生占4.1%,外籍生占4.1%,其他占4.1%;在学历方面,32%是大一学生,42%是大二学生,10%是大三学生,12%是大四学生,2%是研究生,2%是其他学历;其中,女性占74%,男性占26%。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同实异名词

调查问卷中设置了11道关于同实异名词的填空题,请大陆人根据台湾同实异名词语填写出大陆对应的词语,反之亦然。调查数据如表2所示。

表2表明,大陆人对台湾同实异名词语的认知总正确率为43.88%,总错误率为56.12%;而台湾人对大陆同实异名词语的认知总正确率为60%,总错误率为40%。双方对对岸的同名异实词语的了解程度较为接近,台湾人了解更多。其中,两岸民众都较了解的词语有“幼稚园—幼儿园”“网路—网络”,另有近半数民众对“列印—打印”较了解。这些词语的词形和结构相似,语素义接近,互通性较高。而两岸民众都不了解的是“徒步区—步行街”“删节号—省略号”。此外,相比对岸,台湾人更为了解“软体—软件”“柳橙—橙子”“捷运—地铁”“滑鼠—鼠标”等词语,大陆人更了解“伺服器—服务器”等。其中,大陆被试没有人正确理解“鼠标”的台湾对应词“滑鼠”。这是由于这些词语大多构词语素不同,不易产生联想理解,且构词方式不尽相同,互通性不高。

2.同名异实词

问卷设置了8道关于同名异实词的单选题。请两岸民众分别选出该词在对岸汉语共同语中的义项。表3为8个同名词语在大陆和台湾的对应意思。表4是关于同名异实词两岸问卷数据的对比情况。

表4数据显示,大陆版认知总正确率仅29.89%,总错误率高达70.11%。而台湾版认知总正确率为47.56%,总错误率为52.44%。可见,大陆被试对同名异实的台湾词汇缺少了解,而台湾被试对同名异实的大陸词汇的认知较广。其中,两岸民众都熟悉的同名异实词是“公车”“女同志”,不太了解的是“摹写”“土豆”“影集”“机车”“语文”。台湾民众较大陆民众更为了解的词语是“电子眼”。

3.逆序词

调查问卷设置了2道关于逆序词的题目,题型为多选题和填空题。多选题是请两岸民众从14个本地词语中选出其认为是逆序后可以在对岸使用的词语。

根据表5数据可知,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台湾,14个备选词无一被空选,这说明它们都为一部分被试看作是两岸逆序词。这是由于逆序词多是并列式复合词,前后语素义相同或相近,因此,逆序后仍可以为人们所理解。

大陆人选择单个逆序词的比例最高为59.09%,最低为10%,平均选择比例为32.41%;而台湾人选择单个逆序词的比例最高为84%,最低为26%,平均选择比例为57.29%。相比之下,大陆人对台湾逆序词的了解相对较少,而台湾人对大陆逆序词有一定了解,但这种了解需要提示(如显示词语选项等),仅限于辨认、再认。

超过半数台湾被试选择的逆序词有8个,占总数的57.1%,依照比例大小依次为:“找寻、率直、意涵、猫熊、窃盗、并吞、道地、模楷”。而超过半数大陆被试者选择的逆序词只有2个,占14.3%,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寻找、运营”。其中,台湾国语同时存在“窃盗”和“盗窃”两种说法。只有“寻找(陆)—找寻(台)”被两岸被试普遍认知为逆序词。其他的词语,两岸的认知情况偏差较大。综上可知,两岸民众对于这类词汇是凭借自身语感与认知去选择选项的。逆序词的两岸互通性不高,台湾民众对大陆逆序词的认知水平与包容性比大陆的情况要好。

填空题部分是要求被试除了选择题的14个词以外,填写出自己所知道的的其他逆序词。大陆被试中仅有4人写出了正确的逆序词(4个)“欺诈(陆)—诈欺(台)”“夜宵(陆)—宵夜(消夜的误写,台、陆)”“逃窜(陆)—窜逃(台、陆)”“文艺(陆、台)—艺文(台)”,台湾被试则仅有1人正确写出了逆序词“夜宵(陆)—宵夜(消夜的误写,台、陆)”。由此可见,两岸民众对于逆序词的主动认知不足,无法促使其在心理词库中再现。

4.同名异音词

调查问卷设置了14道关于同名异音词的单选题,请两岸被试选出这些词语在对岸的读音。调查结果见表6。

大陆被试的认知总正确率为35.85%,总错误率为64.15%;台湾被试的认知总正确率为40.86%,总错误率为59.14%。由此可见,两岸民众对同名异音词汇的了解都不深。其中,两岸民众都较熟悉的异音词语有“垃圾、微笑、和”,而大陆民众更为熟悉的台湾异音词还有“星期”,台湾民众更为熟悉的大陆异音词还有“建筑、崭露头角、究竟、卤鸡爪”。两岸民众对“筑堤”的对岸异读音认知最低。

5.两岸特有词汇

问卷设置了2道关于两岸特有词汇及其特有意义的题目,题型为多选题和填空题。多选题是让两岸民众从备选词语中选出自己知道的对岸的特有词汇。大陆版的备选词汇皆为台湾特有词汇,台湾版的备选词汇皆为大陆特有词汇。

如表7所示,大陆被试选择比例最高的词是“早鸟票”,占54.55%,最低的是“眷村”,占30%,平均选择比例为39.24%。台湾被试选择比例最高的词为“给力”,占94%,最低的为“固体饮料”,占22%,平均选择比例为49.33%。

填空题部分,大陆被试中有12人写出了台湾特有词汇(含特有义项),这些词是“艋舺”“古早味”“鸡掰”“怪手”“龟毛”“福利社”“叭噗”“阿嬷”“北七”“拍谢”“七里香”“啥米”“啊给”“甜不辣”“淦”“白目”“麻吉”“柠檬爱玉”“昆布”“原住民”“啊力力”“正妹”“坎城”“安可”“C槽”等。其中,不少是食物、地点、人物等常见名词,也有源于方言、外来语的常见动词、形容词等,部分为年轻人惯用。由此可见,以大学生为主的大陆被试,虽然对台湾特有词汇的认知有局限,但是他们对台湾特有词汇的认识是与时俱进的。

台湾被试中则有20人写出了大陆特有词汇(含特有义项)。这些词是“傻逼”“牛逼”“装逼”“up主”“lz(楼主)”“三觀”“卧槽”“吓尿”“城管”“妹子”“宝宝”“哈味”“我擦”“淡定”“牛”“作死”“学霸”“刷屏”“驴友”“亲”“香菇”等。其中,“牛逼”出现的次数较多。由此可见,台湾人,特别是台湾大学生对大陆特有词汇有所了解,尤其是对部分网络词汇的了解较为充分,这些词汇的口语化程度较高。

(三)两岸词汇差异与互通的成因

语言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如今,台湾词汇不再被简略地归入港台词汇。两岸词汇正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慢慢冲破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阻隔,在对岸传播和接收。

1.外因

外因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教育和文化方面,学生在填报高考、研究生志愿时,多了一项赴台的选择,越来越多的学生前往台湾各大高校进行短期访学或长期研修。出于“求同”和“求新”心理,学生们在台湾学习的过程中,带去原来日常生活的词汇,为适应和融入当地生活,也会有意吸纳符合当地人语言习惯的词汇。学生返回原先所在地后,仍保留在台期间养成的语言习惯,于是这些词语得以从小范围到大范围传播。这种传播和吸纳在口语和书面语上皆有体现。

随着一批又一批城市开放自由行,且“追星”的热潮久久不去,人们利用假期、明星商演等契机前往台湾旅行,也会受到当地文化和语言的影响。

此外,在经济往来方面,台湾同胞踏上祖国大陆的土地后,在产生强烈认同感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因两岸长期隔绝而给他们带来的各方面的认知差异。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大陆不再是“落后”的代名词,他们发现大陆有越来越多的可取之处,语言也是其中之一。

然而,不同的政治态度、社会理想也会在语言应用过程中得以体现。海峡两岸语言方面的差异在国共两党对立、苏区、边区和解放区跟国统区并存之时就开始形成。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海峡两岸经济、文化、教育的交流和来往逐渐增多,但当今国际形势错综复杂,这种差异日后是否会因国家颁布的政策而被进一步强化,暂时还不得而知。

2.内因

台湾与大陆本来就是同源关系,台湾国语和大陆普通话本身同属于一种语言。虽然海峡两岸在语言应用上存在差异,但并不妨碍交流与沟通。以下因素不容忽视:一是台湾国语在日治时期受到日本外来词的影响;二是台湾国语受闽南语、原住民语言及客家话的影响;三是两岸对待专有名词、科技名词和外来词语的处理方式不同;四是两岸语言政策不尽相同。

两岸词汇在传播和被吸纳的过程中,从小范围的使用到大范围的推广,若能朝着规范化的进程发展,将有利于缩小分歧,方便两岸人民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

四、对海峡两岸汉语词汇差异及其互通性的认识

本文以两岸同实异名词、同名异实词、逆序词、同名异音词、两岸特有词汇及其特有意义为研究对象,通过搜集语料、两岸问卷调查等方式,结合对比和调查的结果,对海峡两岸词汇差异与互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

两岸以学生为主的被试对两岸词汇的了解并不深,但相较而言,台湾被试对于大陆词汇的了解比大陆被试对于台湾词汇的了解稍多。大部分大陆被试对少数台湾词汇有所了解,但对多数台湾词汇了解甚微;而有过半的台湾被试对多数大陆词汇有所了解,对少数大陆词汇了解甚微。两岸年轻民众对两岸词汇的差异有所了解,但在区分二者时却存在困难,特别是大陆学生对台湾的词汇了解更少。这表明了两岸之间的交流还未深入,目前多数交流仅限于表面,互通性不佳,不利于两岸民众的彼此了解和双方的相互合作。

由此可见,两岸语言差异与互通性研究可谓是“任重而道远”。本文研究成果仅为“大华语”语言研究提供微观个案,以促其研究不断深入,促进两岸语汇的相互理解与融合,有助于两岸在差异词汇中吸收并采用使用频率更高的、更为通行的词语以缩小分歧,对海峡两岸通用词表的研制与开发、加强两岸社会文化交流有着积极作用。

由于笔者只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赴台实地考察,所以对海峡两岸汉语词汇的差异和互通性只有初步的认识。相比较而言,曾经在两地长期生活的人会对词汇的差异和互通性甚至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更深刻的体会。另外,研究仅在小学课本和“中华语文知识库”中搜集语料。除此之外,国中课本、大学课本等教科书和网络词汇也可作为深入研究的语料来源。不同出版社出版的课本也有内容上和性质上的差异。此外,在词表与调查问卷方面,有待改进,对象可以扩展至社会的各个阶层。

(本文系广东省2016年度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项目(“攀登计划”专项资金)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pdjh2016b0921]。)

注释:

①“肃静”和“对比”二词在两份问卷中都出现了,作为混淆选

项。根据《两岸常用词典》,在大陆以及台湾,“肃静”与“对比”的语序一样,不用“静肃”或“比对”。但笔者在台湾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却听到过“静肃”和“比对”的说法。

参考文献:

[1]刁晏斌.两岸四地语言对比研究现状及思考[J].汉语学习,

2012,(3).

[2]李慧.从《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看两岸的同实异名词语[J].

当代修辞学,2005,(2).

[3]李昱,施春宏.海峡两岸词语互动关系研究[J].当代修辞学,

2011,(3).

[4]苏金智,王立,储泽祥.从两岸学生词语知晓度及其使用情况调

查看词汇融合趋势[J].语言文字应用,2015,(1).

[5]苏金智.两岸四地词汇相互吸收趋势探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6]王泽鹏,张梦玲.传播与吸收——台湾词汇在内地的传播情况调

查[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4).

[7]王立,储泽祥.海峡两岸汉语词语认知现状之探析[J].武陵学

刊,2014,(6).

[8]吴礼权.海峡两岸现代汉语词汇“同义异序”“同义异构”现象

透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9]谢悦辰.海峡两岸词汇差异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扬州:扬州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0]於贤德,顾向欣.海峡两岸词语差异的政治文化因素[J].汕头

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

[11]严奉强.台湾国语词汇与大陆普通话词汇的比较[J].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

(孙燕琳 胡森庆 李力珊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519088)

猜你喜欢
海峡两岸
2万余台青在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就业创业
第九届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新闻发布会在福建南安召开
海峡两岸共圆艺术梦想
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TWFI)
海峡两岸
书籍设计
海峡两岸
海峡两岸
海峡两岸茶博会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