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信息技术手段提升阅读教学效益研究

2017-07-06 21:16壮凌云
成才之路 2017年17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思维

壮凌云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江苏 常州 213161)

摘 要:语文教师应努力探寻阅读教学和信息技术手段不断融合的策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广泛使用信息手段,从而为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奠定基础。文章从借助信息手段、打开学生内在思维,借助信息手段、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借助信息手段、搭建学生语用平台几方面,研究如何借力信息技术手段提升阅读教学效益,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思维;丰富储备;语用平台;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8-0033-01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努力探寻阅读教学和信息技术手段不断融合的策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广泛使用信息手段,从而为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奠定基础。

一、借助信息手段,打开学生内在思维

著名语言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体悟,说到底其实就是借助文本语言,穿越文本语言的束缚直抵文本的内容。这一认知的解读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自身思维历练的过程。但受到学生认知能力的限制,他们对于文本语言的体悟常常会停留在表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文本内容和情感的直接感知。因此,教师就需要通过媒介手段,引领学生将自己的意识与文本的语言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从而提升学生解读文本的整体效益。而这种媒介手段就是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开启学生的内在思维动力,具有极强的引领和促进作用。例如,教学《烟台的海》这篇课文时,教师紧扣烟台夏天的海浪漫的特点,引领学生借助文本的语言感知作者笔下烟台的海浪漫在何处。而在引领学生进一步深入到语言文字内部时,教师则引领他们进行拓展想象:从作者的语言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烟台的海?在具体描述过程中,一些学生由于对烟台的海的特点感知甚少,缺乏相应的感性经验,因而在表述过程中就显得语言匮乏,缺少感染力。此时,教师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一方面为学生播放了有关烟台的海的图片以及视频,另一方面还配置了轻柔的音乐,将学生的身心浸润在课堂教学情境之中。这样,学生在多媒体课件的浸润与支持下,内心世界完全打开,思维的动力也得到了极大的调整,对烟台的海的描述也就更加丰富多彩。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并没有把教学仅仅局限在课文的语言文字当中,而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特点,引领学生在信息手段的支撑之下,打开了自己的思维,使学生的意识与客观的文本核心进行了有效链接,真正地弥补了学生内在经验的缺乏。

二、借助信息手段,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一篇文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内容相同、主题相关的文本形成了有机的文本体系,散发着独特的光辉。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要树立这样的意识: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拓展、补充与文本相关的资料,让学生能够在多维化、立体化的资源支撑中形成对文本的有效解读。如在教学《虎门销烟》这篇课文时,由于课文所反映的事件以及人物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较大的距离,一些学生难以理解虎门销烟对于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甚至有个别学生直接进行了这样的质疑:林则徐为什么要虎门销烟呢?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呢?这样的提问看似好笑,其实却反映了学生历史背景知识的严重缺乏。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引领学生借助自主上网搜集资料的方式,进一步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林则徐的生平事迹以及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只有真正了解了这些背景知识,学生才能对教材中的课文形成丰富的感知。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并没有将教材文本作为唯一的教学资源,而是充分借助网络手段,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淀,又使学生形成了内在的知识储备,从而为深入解读文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借助信息手段,搭建学生语用平台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顺应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学生播放相应的直观形象化图片,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在的认知动力,为语用实践平台的创设奠定基础。如在教学《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时,教师引领学生关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学习作者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三大名松的方法,并借助这样的方法来写黄山其他名松的特点。同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引领学生自主上网搜集了黄山的其他名松,一幅幅生动可感的画面、一个个精巧别致的名字,将学生的思维全部聚焦在网络中。此时,教师再引领学生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把握每一种名松外形的特点,让学生借鉴课文中的写法,运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对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就显得非常民主化。教师并没有束缚学生的选择范围,而是将自主上网搜集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网络资源中畅游,明确自己写作的对象。这就有效地尊重了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保护了学生随文练笔的积极性,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只靠一支粉笔和一本教材的阅读教学方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作为语文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的同时,广泛掌握当下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策略,并有效将其与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紧密整合,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效益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薛凌,等.小学语文教学新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

[2]孙永强,钟绍春,钟永江.应用信息技術创新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路与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10).

[3]李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与尝试[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03).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