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明
(福建省蕉城区林业局,福建 蕉城 352100)
秋茄(Kandeliacandel)是红树林(Mangrove)树种中最耐寒的树种。宁德市蕉城区为秋茄自然分布的北缘,秋茄主要分布在三都湾的飞鸾河口、霍童溪八都和漳湾河口湾[1]。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蕉城区秋茄林面积不断萎缩。究其原因:一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征占用大量的沿海宜林地,其中不乏秋茄适宜造林地;二是秋茄人工栽培技术尚未过关,保存率较低;三是相对于秋茄而言,大米草更具适应性,入侵挤占了秋茄生存空间,抑制秋茄生长;四是“讨小海”是当地渔民一项重要的副业收入,其生产活动影响到秋茄的生长。目前蕉城区秋茄天然分布面积仅存3.5 hm2,人工栽培面积25.5 hm2。为进一步扩大红树林面积,发挥其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抵御自然灾害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探索秋茄人工栽培技术有着重要意义。笔者于2015年在蕉城区八都镇和漳湾镇开展秋茄人工林栽培试验,以期为闽东沿海地区扩大秋茄种群面积提供参考。
蕉城区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地处东经119°22′,北纬26°48′。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8.1~18.8℃,年均降水量1 750~1 800 mm,降水天数200 d,年日照时数1 450~1 500 h,无霜期290 d。试验地共3处。试验地一位于蕉城区八都镇云淡村邦门自然村,属高潮带海域,滩涂紧邻海岸,有相当部分是水土流失冲积土。试验地二位于蕉城区八都镇下汐村,属中潮带海域,海水潮汐流速较快,滩涂沙质含量较高。试验地三位于蕉城区漳湾镇雷东村熨斗自然村,属中潮带海域,滩涂深厚,土壤肥沃,养分含量较高。
试验地位于八都镇云淡村邦门自然村同一滩涂,海水平均盐度24.4‰~24.6‰。试验选取3种秋茄苗,分别是来源于福安市湾坞乡的胚轴苗、来源于蕉城区八都镇云淡村邦门自然村的实生苗、来源于广东汕头的容器苗。2015年开展3种秋茄苗栽培试验,栽植面积0.4~0.5 hm2不等,栽植密度0.5 m×1.0 m。分别在栽植后1a、2a调查苗高、地径等生长情况及保存率。调查面积20 m×20 m,重复3次。
试验地共两处,一处位于八都镇下汐村,海水平均盐度25.8‰~26.2‰,栽植面积0.48 hm2;另一处位于漳湾镇雷东村熨斗自然村,海水平均盐度20.3‰~20.9‰,栽植面积0.45 hm2。秋茄苗为同一批次的胚轴苗。2015年栽植,栽植密度0.5 m×1.0 m。栽植1 a后分别调查苗高、地径等生长情况及保存率。调查面积20 m×20 m,重复3次。
试验地分别位于八都镇云淡村邦门自然村。邦门自然村试验地属高潮带海域,海水平均盐度24.4‰~24.6‰,栽植面积0.5 hm2。下汐村试验地属中潮带海域,海水平均盐度25.5.3‰~26.1‰,栽植面积0.55 hm2。秋茄苗为同一批次的胚轴苗。2015年栽植,栽植规格0.5 m×1.0 m。栽植1 a后分别调查苗高、地径等生长情况及保存率。调查面积20 m×20 m,重复3次。
不同类型秋茄种苗1年生苗高、地径差异不显著,保存率差异极显著(保存率数值经反正弦平方根修正后统计,以下同);2年生苗地径差异显著,苗高及保存率差异极显著(表1、表2)。说明人工栽培秋茄以胚轴苗和实生苗为好。这与秋茄移植后根系发育有关,其原因是胚轴苗和实生苗可迅速生根且根系利于固着,进而易形成板状根,试验结果与郑坚等人研究结果一致[4]。
表1 秋茄不同类型种苗生长情况
表2 秋茄不同类型种苗生长方差分析
注:F0.05=5.41;F0.01=10.9
当海水盐度为20.3‰~26.2‰时,1年生秋茄人工栽植苗高、地径差异不显著,保存率差异极显著(表3、表4)。说明海水盐度较低的海域秋茄保存率高。
表3 不同海水盐度秋茄生长情况
在不同潮位人工栽植秋茄,其地径差异不显著,苗高、保存率差异极显著(表5、表6),这与造林地块的淤泥、盐度、风浪大小有关。中潮位滩涂淤泥深厚、肥沃,滩涂盐度低,适宜秋茄的生长;高潮位滩涂浸淹时间短,水分少,表土坚实,影响秋茄的生长;低潮位滩涂盐度偏高,比较松软,浸淹时间长,受潮水冲击多,影响了苗高和保存率。试验结果与许加意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5]。
表4 不同海水盐度秋茄生长方差分析
注:F0.05=6.61;F0.01=16.3,下同
表5 不同潮位秋茄生长情况
表6 不同潮位秋茄生长方差分析表
人工栽培秋茄以胚轴苗和实生苗效果好,造林地宜选择海水盐度20‰左右的中潮位滩涂。本试验开展时间较短,受自然条件所限,试验样本相对偏少,潮汐流速、土壤质地、海水浸泡时间、病虫害影响等诸因子对人工栽培秋茄试验有待开展。宁德市海岸线长度约占福建省的1/3,泥质滩涂广布。探讨秋茄在滩涂上的栽植技术,破解蕉城区秋茄面积不断萎缩难题,对恢复宁德市红树林面积意义重大。
[1] 陈文杰.福建宁德市红树林资源现状与保护 [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9,5(2):23-25.
[2] 吴桂觉.福建省福鼎市秋茄宜林地调查研究初报 [J]. 林业勘察设计,2011(1):184-185.
[3] 黄铃荣,杨旺利.宁德市红树林现状及保护对策 [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3,25(2):141-142.
[4] 郑坚,陈秋夏,王金旺,等.不同种源、种苗类型秋茄造林效果的比较 [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8):1221-1222,1355.
[5] 许加意,朱燕琳,徐上貌.苍南县秋茄红树林造林技术 [J].防护林科技,2010,(3):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