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宏,李喜娥,刘赵帆,李广学,周锁奎,张亚星,柳发财,李雅洁
(平凉市农业科学院,甘肃 平凉 744000)
辣椒是西北地区广泛栽培的蔬菜品种之一,其中露地种植面积约占总面积的70%,而露地栽培中鲜干两用品种和干制品种的栽培面积占50%以上;辣椒疫病是西北地区辣椒生产的首要病害,近年来病害发生呈加重趋势,常造成辣椒大面积枯死,损失惨重,已成为严重制约辣椒生产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因此,开展鲜干兼用抗疫病辣椒新品种选育,对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辣椒生产发展十分必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母本9764是由山西引进的常规辣椒品种良椒3号中的优变单株,经连续8代定向自交纯化,选育而成的辣椒自交系,中早熟,长势中等,株高70 cm左右,单株结果30个以上,青果绿色,长羊角形,果面有褶皱,浓辣,肉质脆嫩,抗病性广,配合力强;父本9748是由地方品种猪大肠与宁夏羊角椒中优变单株杂交,从其F2代群体中选择优势单株多代自交定向纯化选育而成的辣椒自交系,中熟,生长势强,果实不规则形,果面光亮有实褶皱,辣味适中,肉质脆嫩,适口性佳。2005年配制组合,2006年进行一般配合力测定,2007-2008年进行品比试验,2010年进行栽培技术试验,2010-2011年进行多点试验,2012年进行生产试验,2013年开始生产示范,2015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定名为“平椒7号”,审定编号为甘认菜2016008。目前已在全省各地及陕西、宁夏等周边地区推广,示范面积达486 hm2。
2.1.1 品比试验结果
2007-2008年,平椒7号(9764×9748)在平凉市农科院泾滩试验场、崆峒试验站进行品比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6.7 m2。结果为:2007年平椒7号前期产量较对照平椒3号减产4.54%,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2008年平椒7号前期产量略高于对照平椒3号,二者差异达到显著水平;2007年平椒7号总产量较对照平椒3号增产11.55%,2008年平椒7号总产量较对照平椒3号增产13.07%,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平椒7号2年前期产量每667 m2平均为1 692.4 kg,较对照减产1.06%,平椒7号2年总产量每667 m2平均为4 065.1 kg,较对照增产12.34%(表1)。
2.1.2 多点试验结果
2010-2011年由平凉市种子管理局主持,平椒7号在平凉市崆峒区、庆阳市镇原县、天水市秦城区、固原市彭阳县、宝鸡市陇县进行了连续2年多点试验,各试点按统一方案实施,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0 m2,以平椒3号为统一对照。2010年平椒7号5点前期产量每667 m2平均为1 718.2 kg, 较对照平椒3号减产1.08%,5点总产量每667 m2平均为4 010.0 kg,较对照平椒3号增产11.72%,2011年平椒7号5点前期产量每667 m2平均为1 671.5 kg,较对照平椒3号减产0.92%,5点总产量每667 m2平均为3 960.2 kg,较对照增产12.27%;平椒7号2年各点前期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总产量与对照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表2)。
表1 平椒7号品比试验产量结果
表2 平椒7号(9764×9748)多点试验产量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平椒7号为中早熟、丰产、抗疫病鲜干兼用型辣椒一代杂种,其果肉薄,肉质脆嫩,辣味浓,果实商品性状符合西北地区消费习惯,鲜食、干制皆宜,且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宜在平凉、天水、庆阳、宝鸡、固原等地及类似地区推广种植。
2.1.3 生产试验结果
2.1.3.1 平椒7号栽培技术试验结果。2010年在平凉市农科院崆峒试验站进行了平椒7号栽培技术正交试验,试验设苗龄(A)、密度(B)、施肥(C)3个因素,各设3个水平,采用L9(34)正交表设计,试验共9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不考虑交互作用,小区面积13.4 m2,试验田四周设保护行。
试验采用营养钵分期育苗,5月15日定植,10月10日终收。试验地667 m2施腐熟牛粪5 000 kg,除试验处理外其他田间管理同大田生产。观察记载各处理物候期,试验多次采收(间隔10 d),按小区记载青椒产量,对产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探明试验各因素对平椒7号青椒产量的影响,找出最优处理组合,为制定平椒7号丰产栽培技术方案提供依据。
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对各因素水平间及处理组合间产量差异进行显著性测验,从丰产和生产成本两方面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苗龄、单位面积移栽量、施肥三因素对青椒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其作用主次顺序为:苗龄>单位面积移栽量>化肥用量。苗龄以90 d水平为最优,移栽量以每667 m2定植6 670株(双苗)为优,施肥以每667 m2基施磷酸二铵30 kg、硫酸钾7.5 kg、尿素分3次追施30 kg水平为优。采用优化水平组合,平椒7号青椒每667 m2产量可达到4 000 kg。
2.1.3.2 平椒7号生产试验结果。2012年平椒7号在平凉市农科院崆峒试验站、平凉市静宁县、庆阳市镇原县、固原市原州区、宝鸡市陇县进行大面积生产试验,以当地主栽同类型品种为对照,平椒7号5点青椒每667 m2平均产量4 034.36 kg,对照品种5点每667 m2平均产量3 604.7 kg,平椒7号较对照平均增产12.36%(表3)。
2012年10月平凉市科技局组织有关专家对平椒7号生产试验进行了现场测产,平椒7号5点每667 m2平均产量4 229.3 kg,对照品种5点每667 m2平均产量3 847.4 kg,平椒7号较对照平均增产9.93 %。
2.2.1 田间自然发病情况调查结果
2012、2013年秋季对平凉市农科院崆峒试验站平椒7号生产试验、示范田间自然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2年里,平椒7号和对照品种均有极轻的疫病、炭疽病和病毒病发生,平椒7号发病程度较对照略轻,抗性表现为高抗。平椒7号疫病、炭疽病、病毒病的病情指数均低于对照品种平椒3号。
2.2.2 抗病性鉴定结果
2014年8月,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在平凉市崆峒区花所乡光明村对平椒7号生产示范田进行了辣椒疫病田间抗病性鉴定,平椒7号辣椒疫病的病株率为3.8%,病情指数为1.8,对照辣椒品种平椒3号病株率为5.0%,病情指数为2.5。平椒7号属于抗辣椒疫病类型,抗性水平高于对照品种平椒3号,建议在适宜地区推广种植。
平椒7号浓辣,风味纯正,果肉较薄,鲜干兼用。据甘肃省农科院测试中心测定:平椒7号鲜青椒含干物质117.0 g/kg、VC 475.41 mg/kg、可溶性总糖42.7 g/kg。
中早熟,从定植到始收45 d左右。株高70 cm左右,茎粗1.33 cm,开展度93.6 cm×72.2 cm,生长势强。叶深绿,披针形,最大叶11.9 cm×6.0 cm,始花节位10节。花冠乳白,柱头黄绿色。果顶向下,果柄较短,单株平均结果42.1个,青果绿色,老熟果深红,细长羊角形,果顶渐细尖,果基下包,果面微皱,平均果长21.7 cm,果肩径2.86 cm,果肉厚0.23 cm,2~3心室,单果质量32.5 g。青椒干物质117.0 g/kg、VC 475.41 mg/kg、可溶性总糖42.7 g/kg。浓辣,果肉薄,鲜干兼用。抗疫病、炭疽病、病毒病,中早熟,适应性强,适于露地及春大棚栽培。一般青椒每667 m2产量4 000 kg左右,干制栽培每667 m2可产400 kg。
平椒7号适于西北及类似地区露地鲜食、干制或鲜干兼用栽培。陇东2月上旬育苗,5月上旬定植,苗龄90 d为宜,双苗栽植,每667 m2栽植6 500~7 000株,行距50 cm,穴距40 cm左右。整地前每667 m2施腐熟农家肥5 000 kg、过磷酸钙50 kg,均匀撒施翻入土中,起垄时每667 m2集中施磷酸二铵30 kg、硫酸钾7.5 kg,施于垄中定植带并充分与表土混匀,再起垄覆膜。定植时灌足定根水,3~4 d后补苗并浅灌缓苗水,地皮见白后及时松土,高温季节要保持足够的土壤水分,秋雨季节要注意排水防涝;于定植10 d后、首次采收后、首次采收1个月后分别追肥1次,每次667 m2追施尿素10 kg,追肥后及时灌水;整个生长期要及时中耕除草;门椒以下侧芽(侧枝)要及时抹除,青熟后及时采收,采收间隔期1周左右为宜;鲜食栽培时,灌水或大雨后要及时扶起倒伏植株,鲜干兼用和干制栽培时,因植株上挂果多、质量大极易倒伏,要及时用竹竿搭架固定植株以防倒伏。整个生长期要及时防治蚜虫。
表3 平椒7号生产试验产量结果
表4 平椒7号生产试验田间自然发病情况调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