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雄,邓星华,岳建军
(1.玉溪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2.华南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3.安徽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体育人文社会学
政策工具视野下中美《全民健身计划》的比较分析
汪 雄1,2,邓星华2,岳建军3
(1.玉溪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2.华南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3.安徽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基于政策工具分析法的理论框架,从X和 Y两个维度分别对美国《国民体力活动计划(2016—2020年)》和中国《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政策文本内容进行分类筛选、内容编码与计量等比较分析。研究认为,在《国民体力活动计划(2016—2020年)》中,政策工具类型运用合理,供给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处于均衡,比例均为29.55%,推动和拉动效用较为显著,环境型政策工具运用恰当,比例为40.90%;体育与教育、医疗、卫生等政策内容协调运行;非政府、非营利社会组织是其重要创新举措。在《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中,政策工具类型运用不合理,供给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不均衡,所占比例为37.89%、5.27%,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过溢,所占比例为56.84%;主要通过管理体制创新、体育产业市场、体育社会组织和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等政策内容进行适度干预;群众健身需求和健身项目供给明显不足。通过比较分析,希望对完善和优化我国全民健身政策文本有所裨益。
政策工具;政策文本内容;全民健身计划;国民体力活动计划;中国;美国
为进一步促进美国国民体力活动水平能力的提升,由美国国民体力活动联盟(NPAP联盟)制定并颁布实施了最新《国民体力活动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美计划》)。为提升我国全民族的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健康中国2030”的宏伟目标,我国于2016年6月23日颁布实施了最新《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中计划》)。从公共管理政策[1]的视角来看,《中计划》和《美计划》都属于公共体育管理政策的范畴,政策工具是公共政策分析的有效手段,政策工具的合理运用则直接决定政策文本的执行效果[2]。因此,就政策工具的视角而言,看似完善的全民健身计划的公共政策文本可能存在走样和执行力偏差,从而导致政策文本可能陷入“政策悖论[3]”之中,影响政策文本实施的效果和总体目标的达成。基于此,从政策工具分析的视野出发,结合内容分析法对《中计划》和《美计划》进行比较研究,旨在为我国全民健身计划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1.1 政策工具的 X维度
基于 Rothwell和 Zegveld提出的政策工具分析的“理论思想精髓[4]”,将《中、美计划》的政策工具类型分为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并以此作为《中、美计划》政策工具分析的X维度(图1)。供给型、需求型政策工具对《中、美计划》政策文本的运行实施具有重要的推动和拉动作用,而环境型政策工具对其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
图1 《中、美计划》政策工具 X维度的分析框架
1.2 政策工具的 Y维度
依据统筹协调发展的“三只手合力[5]”,从政府、社会、个人等三方面入手,将《中计划》Y维度确立为“管理体制创新、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体育社会组织、体育产业市场、项目供给设置、群众体育需求、体育国际交流、体育文化宣传与建设”等8个领域。依据政策文本的模块内容,将《美计划》Y维度确立为“公共健康、健康保健、教育、交通土地与社区设计、公共健身娱乐、工商业、非营利组织志愿者、大众传媒”等8个领域[6]。基于《中、美计划》政策文本分析的X维度和Y维度,构建《中、美计划》政策文本的二维分析框架(图2)。
2.1 《中、美计划》政策文本的内容编码
扎根理论由格拉斯(Barney Glaser)和斯特劳斯(Anselm Strauss)共同研究提出,是对获取资料的反复斟酌和争辩,从而建构起理论分析框架的过程[7]。对《中、美计划》政策文本内容进行分类筛选、内容单元和编码,最终完成《中计划》编码 95个,《美计划》编码44个(表1、表2)。由于政策文本内容的庞杂,内容分析单元和编码并未完全列出。
表1 《中计划》政策文本内容分析单元编码[8]
表2 《美计划》政策文本内容分析单元编码[6]
2.2 《中、美计划》的 X维度分析
2.2.1 《中计划》的 X维度分析
从表3和图3数据看,《中计划》政策文本中供给型、环境型、需求型的政策工具运用情况存在明显差异。由此说明,现阶段我国主要依靠环境型政策工具为导向,结合适度的供给型政策工具,辅以少量的需求型政策工具,来组织和运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
表3 《中计划》X维度基本政策工具分布情况
图3 《中计划》基本政策工具内容运用百分比
2.2.1.1 供给型政策工具运用适中,但略侧重于科技创新 图3显示,供给型政策工具运用比例为37.89%,从内部情况看,体育场地设施和体育科技创新占有相同比重,均为22.22%,公共体育服务的比例为16.67%,体育人才培养和运动项目设置的比例均为 13.89%,体育资金投入和体育咨询服务所占比例均为5.56%。首先,这说明了我国政府在《中计划》政策文本制定和实施中的职能效用和助推作用较为显著,同时也为国民提供了高效、均等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其次,现阶段我国体育场地设施、体育资源供给数量较少且质量低廉,远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因而特别强调体育场地设施、体育资源的优质、充裕、便利的有效供给;最后,突出强调体育科技创新的政策内容,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公民基本体育权利、体育人才培养、运动项目设置等内容略显不足,体育资金投入和体育咨询服务的内容有所涉及,以资金投入作为保障的同时,提供体育咨询服务的健身指导。所以,在《中计划》供给型政策工具内容中,体育场地设施的高效供给是基础,体育科技创新是动力,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制度保障,体育人才培养和运动项目设置是方法和手段,资金投入和体育咨询是有效途径等[9]。各政策工具内容比例的合理运用,突显了供给型政策工具在《中计划》运用中的巨大推动作用。
2.2.1.2 需求型政策工具缺位,政府购买力度不足
需求型政策工具在《中计划》颁布与实施运行中扮演着重要的拉动作用,应占有较大比重。但从图3数据看,需求型政策工具内容仅为5.27%,这与现阶段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需求不相吻合,需求型政策工具缺位且拉动效用不突显。从内部运用情况看,体育国际交流占有较大比重,这与实现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有重要关联,尤其是全民健身中的典型故事、人物和事迹,通过体育国际交流彰显“中国体育正能量”,同时体育国际交流也有助于吸取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政府购买服务的比例为 20.00%,这说明我国政府在逐渐简政放权,政府提供一定的服务并加以相应的引导和管理,从而激活全民健身消费市场[10]。但从现有情况看,还必须依靠政府加大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力度,以满足多元的健身需求。服务外包的比重占20.00%,反映了对现有体育场馆资源的盘活利用,促使学校、企业等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发,鼓励相关企业或个人对部分场馆实施外包运营,以此提升公共体育服务的产品质量和服务体系。贸易管制的内容为0%,这与全民健身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实现体育产业1.5万个亿的突破不相符合。
2.2.1.3 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过溢,且较为倚重策略性措施 由图 3可见,环境型政策工具比例为56.84%,过多依赖于环境型政策工具的导向作用,这与现阶段我国全民健身意识不强、场地设施缺乏、健身文化宣传与建设不力等有必然联系[11]。策略性措施运用较为频繁,而策略性措施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可操作性,政府希望通过策略性措施对以往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规避和根治;政策法规内容为促进和完善《中计划》的政策内容寻求有法可依的途径;金融服务的内容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发展;体育目标的制定和规划是《中计划》实施的最终落脚点,也是关乎百姓健身和健康的重要内容;弘扬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宣传与建设的核心内容;税收政策反映了当前需要多渠道融合,多方面协同;知识产权的提出预示着即将走向具有知识创新、文化产品建设等法制时代。总之,现阶段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过多依赖于环境型政策工具的运用,而策略性措施使用频繁则说明仍然还需要通过有效的策略,来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快速发展,但运用比重过大也影响了其他政策工具类型的协调运用。
2.2.2 《美计划》政策文本内容的 X维度分析
《美计划》中政策工具类型运用情况较为均衡(表4、图4)。供给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内容的运用比例恰当且均衡,而环境型政策工具内容的运用比例占主导,说明美国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也需要借助环境型政策工具的内容来影响或干预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运行和实施。
表4 《美计划》X维度政策工具编码分布情况
图4 《美计划》X政策工具内容分布百分比
2.2.2.1 供给型政策工具内容运用恰当,重点关注公共健身娱乐 《美计划》政策文本中供给型政策工具内容运用比例为 29.55%,说明美国政府在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中的职能作用并未完全褪去,仍然通过一定的政府供给或引导其他非营利性志愿组织为美国公民健身活动提供一些固定场地资源或物质支持[12]。从供给型政策工具运用的内部情况看,公共健身娱乐的政策内容占较大比重,教育、场地设施以及公共健康的政策内容也备受关注。相反,工商业和非营利志愿组织在供给型政策工具内容中没有涉及,说明美国体育产业化发展和非政府组织在全民健身活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不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为体育产业或商业及其非营利志愿组织供给任何相关的全民健身事项,反而适当关注为大众传媒或组织机构提供一定程度的辅助。总而言之,上述情况反映了美国全民健身事业的多点布局和全面展开,政府在其间的职能作用逐渐隐退,大众传媒、教育事业、商业活动、公共健身娱乐市场、场地设施的供给等成为重点关注的领域。因此,就《美计划》政策文本制定的本身而言,供给型政策工具内容的运用比例适中,且各政策内容运用比例相对较为均衡,突显了供给型政策工具在《美计划》组织运行实施中的巨大推动效用。
2.2.2.2 需求型政策工具内容比例适中,侧重教育与非政府组织 需求型政策工具在《美计划》政策工具类型运用中占有重要位置,是政策文本实施中拉动体育产业消费的重要抓手。由图 4数据可知,需求型政策工具运用比例为 29.55%,这与美国公民多元的体育健身需求非常契合,需求型政策工具的拉动作用得到显著发挥。从需求型政策工具运用的内部情况看,各政策内容使用较为均衡,且分布在不同的模块内容之中。《美计划》较为统筹兼顾和关注社会各项资源的整合,协调运用一切可以为全民健身事业所用的各项利好条件,对公共健康和健身娱乐、教育、卫生、医疗及其工商业和教育等政策内容都有所涉及[13]470-477。但是 重点关注 教育和非营利志愿组织机构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功能,为《美计划》的顺利实施和有效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和社会资源支持。需求型政策工具运用比例适当且各项领域内容都有所涉及,对《美计划》政策的组织运行和良性实施具有显著的拉动效应。
2.2.2.3 环境型政策工具内容占据主导,依靠大众传媒与教育培训 环境型政策工具在《美计划》政策文本制定过程中运用较为频繁(40.90%),在三大政策工具类型中占据相对的主导地位。从环境型政策工具运用的内部情况看,主要依靠大众传媒的宣传手段,比例为44.44%;重点关注教育方面的内容,比例为 42.86%。希望通过教育引导国民进行科学健身,获取科学的健身知识和健康指导;与此同时,还关注工商业在整个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中的影响作用,通过体育产业发展来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组织实施。《美计划》政策工具内容中,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占较大比重,说明美国公民参与体育健身锻炼的意识仍需不断加强,全民健身文化的宣传与建设不足也影响了《美计划》的有效运行和组织实施。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内容来促进美国公民的身体健康和公共健身娱乐,也反映了《美计划》实施中政府对政策具体操作方法和使用的方向性和针对性。总之,环境型政策工具内容运用的比重较大,说明在美国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希望通过环境型的政策工具内容来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并推动《美计划》政策的有效运行。
2.3 《中、美计划》政策文本内容的 Y维度分析
2.3.1 《中计划》政策文本内容的 Y维度分析
引入政策工具的 Y维度对《中计划》政策文本内容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将有助于对《中计划》政策文本内容中相关政策工具内容的运用情况进行全面审视和深入分析(表5)。
2.3.1.1 重点突出管理体制创新,体育产业市场平稳起步 表5数据显示,两个领域的内容值得特别关注:1)管理体制创新的政策内容(49.47%),几乎达到一半的比重;2)体育产业市场的政策内容占总数的13.68%。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引领体育健身服务产业消费市场,盘活现有体育资源,结合相应的制度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将全民健身事业逐渐置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中,加快促进体育产业消费市场领域,形成人人喜欢健身、人人愿意参与全民健身,通过这一“非医疗干预措施”而不断营造花钱买健康的良好健身氛围[5],强调其全民健身服务业在整个体育产业消费市场中的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
2.3.1.2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健身项目供给明显不足 从表5数据可以看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方面的内容受关注程度为总数的 9.47%,项目供给设置则紧随其后(7.37%)。具体来看,在《中计划》政策文本内容中,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涵盖了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延伸和扩展,强调重点应该关注的全民健身领域问题,将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纳入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范畴。但关于健身项目开发与设置的相关内容却只占总数的7.37%,健身项目供给明显不足,从而不能凸显其在《中计划》政策文本中的积极推动作用。
2.3.1.3 社会组织和群众需求关注不够,拉动作用不显著 从表 5数据看,首先,体育社会组织在 Y维度中的比重为 6.31%,主要涉及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向法治化、社会化、高效化方向转变,全面提升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全民健身服务的能力和质量。通过体育社会组织的带头示范作用,加强对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培育,形成类型多样、服务多元的体育社会组织机构。鼓励有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自行组织健身竞赛活动,政府通过引导和提供相应的服务和管理,对体育社会组织举办的各项健身活动进行监管[14]。其次,群众体育之需的内容仅为 6.31%,是《中计划》的立项之本和最终目标,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拉动效用也并不显著。
2.3.1.4 文化宣传与国际交流重视不够 首先,通过文化宣传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树立人人爱锻炼、人人爱健康、人人乐分享的健身社会风尚,进一步发挥全民健身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体育正能量、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和价值[9]。其次,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加强国际间全民健身文化的互动与交流,将全民健身文化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不断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从表5数据看,全民健身文化宣传与建设、全民健身国际交流与融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只占其政策文本内容的4.21%和3.16%,未能发挥全民健身文化宣传建设和体育国际交流在推进全民健身事业过程中的突显价值。
表5 《中计划》Y维度多元审视的内容编码及频次
2.3.2 《美计划》政策文本内容的 Y维度分析
《美计划》政策文本中各模块内容之间相互衔接且统筹协调,并以此作为《美计划》政策工具的 Y维度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图5)。
图5 《美计划》政策工具 Y维度的内容分布比例(%)
2.3.2.1 大众传媒营造氛围,教育手段加以引导在《美计划》政策工具内容中,表现为依靠大众传媒的影响来营造良好的健身氛围,借助教育的手段或媒介进行合理引导。首先,大众传媒的政策工具内容占有8个编码,比例为44.44%,足见其美国相关政府及体育协会组织较为依赖对大众传媒政策工具内容的运用。具体内容主要涉及“加强交流并形成伙伴关系,实现资源共享,颁布联邦法律,持续支持体力活动运动宣传;加强体力活动计划品牌宣传与建设;制定5~10年的体力活动宣传计划;利用网络和新媒体,加强8个部门一体化的机制建设;利用全球定位系统、电子游戏等技术,对体力活动进行宣传与促进”[6]等。其次,教育政策工具的内容占有7条编码,比例为 15.91%,具体内容主要涉及“明确规定了体力活动的项目和体育教育的质量、数量及其义务和责任;要求与体育教育相结合;鼓励高等院校及其中小学校为学生提供便利的体育活动机会,并将相应的体力活动纳入到相关的考试审核中来”[13]452-458等。总之,在《美计划》政策工具内容中,重点关注通过教育的手段和媒介来影响和促进《美计划》的有效贯彻和运行实施,美国相关部门或民间社会组织都希望通过教育的手段或媒介对《美计划》进行较好的宣传、推行和引导,以期为美国公民提供便利的、有文化的、安全性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2.3.2.2 公共健身娱乐与健康保健是核心要素,发挥工商业的拉动效应 从《美计划》整体来看,公共健身娱乐与健康保健是《美计划》中重要的政策工具内容,工商业的政策工具内容在《美计划》中起到较大的拉动效用。首先,公共健身娱乐的政策工具内容有6个编码,比例为13.64%;美国相关部门或协会组织将《美计划》的部分内容定位为健身娱乐化,这样便于《美计划》的推广与组织实施,也能引导美国公民自觉自愿地参与其中。其次,健康保健的政策工具内容也占有6个编码,比例为13.64%,说明非常重视健康保健的政策工具内容在《美计划》中的比重。同时还重视发挥工商业在《美计划》颁布与组织实施中的重要拉动作用,将体育产业发展与美国全民健身事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编写制定在《美计划》的政策文本工具内容中,且所占比例为11.36%。但工商业的政策工具内容仅仅分布在需求型和环境型的政策工具内容中,在供给型政策工具内容中并未涉及,这说明《美计划》政策工具内容中体育产业等工商业领域的内容已较为发达,现暂无需相关组织为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2.3.2.3 公共健康是本质,场地设施与设计是基础保障 首先,从《美计划》政策工具内容的 Y维度视角来看,公共健康的政策工具内容在《美计划》政策中占有 5个编码,涉及内容广泛而深入,比例为11.36%,说明公共健康领域的内容在《美计划》政策工具内容中受到应有的重视。公共健康领域的内容分布在不同的政策工具类型中,其中供给型和需求型的政策工具内容分布均衡,且均为2个编码的内容,有1个编码的内容分布在环境型政策工具类型中,说明在公共健康领域里也想通过环境型的政策工具内容来影响和干预《美计划》政策内容中公共健康的本质目标的达成。其次,交通土地与社区设计的内容在《美计划》政策文本中也占有 4条编码内容,比例为9.09%。在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内容中均有涉及,但是一半的政策工具内容分布在供给型政策工具类型中,说明美国在全民健身开展实施的过程中,也都同样面临场地资源和设置布局的问题。总之,公共健康是其本质目的,场地及其土地、社区体育规划等是《美计划》的基础性保障措施问题,在其《美计划》的政策工具内容中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
2.3.2.4 非营利组织志愿者是创新举措 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的政策工具内容在《美计划》政策文本中是一项重要的创新举措,这与美国日渐成熟的全民健身事业和良好的健身氛围以及公民参与健身的积极性等有较大关联。通过非营利组织志愿者来督促各州的国家政策制定者明细《美计划》政策的具体内容并付诸实践,定期召集各个部门利益相关者,进行商讨体力活动计划的合作策略,依据《美计划》的总要求来推进发展,改变非营利组织和志愿者自身行为,积 极 进 行 参 与 锻炼[13]452-458。非 营 利 组 织志愿者的政策工具内容在供给型政策工具类型中没有分布涉及,仅仅只是在需求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内容有所涉及。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的政策工具内容编码的比例为6.82%,其有 2条分布在需求型政策工具内容中,1条分布在环境型政策工具内容中,说明美国政府相关部门不需要为非营利组织志愿者提供相应的政策内容支持,在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的政策工具内容中只需通过需求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内容来拉动和影响《美计划》政策工具内容的运行实施。
2.4 政策工具视野下《中、美计划》的比较分析
在 X维度的供给型、需求型、环境型的基本政策工具分析框架基础上,结合Y维度统筹协同的多元审视,考虑到在X维度和Y维度之间政策文本内容的交叉性和复合性,构建了《中、美计划》政策文本二维分析框架(图6、图 7),以便更加直观地分析和审视《中、美计划》政策文本内容中相关领域问题。
图6 《中计划》政策工具内容二维分析框架
从X维度看,在《中计划》和《美计划》中政策工具类型的运用存在明显差异。图 3和图 4数据显示,在《中计划》和《美计划》中供给型、需求型、环境型三种政策工具类型的内容都有涉及和分布,但在《中计划》政策文本中供给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类型的运用呈现不均衡现象,37.89%的供给型政策工具远大于 5.27%的需求型政策工具,而 56.84%的环境型政策工具则明显使用过溢,由于供需不平衡导致主要依靠环境型政策工具类型的内容来影响和调剂《中计划》的运行实施;而在《美计划》政策文本中,供给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类型的运用比例均为29.55%,呈现良好的供需平衡关系,环境型政策工具合理运用且比例恰当,共同为促进《美计划》的组织实施和良性运行提供重要的政策支持。
图7 《美计划》政策工具内容二维分析框架
从Y维度看,《中计划》和《美计划》政策文本内容的涉及领域都较为广泛,但侧重点和核心内容却存在较大差异。《中计划》侧重于管理体制创新及其体育产业市场和公共体育服务领域的政策内容,而《美计划》则主要侧重于教育与医疗、卫生及其公共健康、健康保健与健身娱乐等方面的内容。从分布均衡方面看,《中计划》Y维度中大多数的政策工具内容分布在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内容中,而《美计划》则均衡分布于各项政策工具类型中;从组织实施方面看,《中计划》呈现政府职能基本包办、服务外包和政府购买力不足的情况,而《美计划》则减政放权于非政府的民间社会组织,政府主导但不完全包办;从供需情况看,《中计划》更多强调能提供什么样的公共体育服务产品,而《美计划》则更多关注需求什么样的公共体育服务产品,并强调多渠道整合社会资源为其提供健身服务[15]。
1)从 X维度而言,《中计划》政策文本内容中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过溢,供给型政策工具运用适中,需求型政策工具内容运用严重不足,供给和需求关系极其不平衡的矛盾突显,推动作用显著而拉动效用缺失;《美计划》政策文本中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适度,供给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运用均衡,供给和需求关系平衡,且推动和拉动效用均较为显著。建议:适当降低环境型政策工具的运用,逐步加大需求型政策工具的使用,调整供需平衡关系,重视发挥供给和需求的推动和拉动效用,实现供给型、需求型、环境型等政策工具之间的协同发力。
2)从 Y维度而言,《中计划》政策文本中突出强调管理体制创新的内容,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和体育社会力量参与的关注明显不足,群众体育需求未受到重视,体育产业市场平稳起步,体育文化宣传与建设、体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关注不足;《美计划》政策文本内容中,重点关注大众传媒和教育的手段内容,把公共健身娱乐、健康保健、公共健康、工商业、非营利组织志愿者、场地设施和社区资源等统筹协调。建议:逐步加大对群众体育需求的关注,突出强调体育产业的市场调节作用,加强体育文化宣传与建设及其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教育相结合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3)从各政策工具类型运用的内部情况看,在《中计划》政策文本中,供给型政策工具重点关注管理体制创新、公共体育服务、体育产业市场和项目设置与供给等内容;需求型政策工具只涉及体育国际交流与管理体制创新的内容;环境型政策工具重点关注管理体制创新、体育产业市场、群众体育需求和体育社会组织等内容;只有管理体制创新的内容在各种类型的政策工具中都有所涉及,其他领域的内容并没有分布在各政策工具类型中。在《美计划》政策文本中,供给型政策工具的内容重点涉及公共健身娱乐和教育、公共健康以及交通土地与社区设计等方面;需求型政策工具的内容主要涉及工商业、教育和健康保健等方面;环境型政策工具的内容重点关注大众传媒、工商业和教育等领域;各个模块的内容在各种类型的政策工具中都有所分布,呈现交叉、复合和聚合的现象,且集中体现在关注教育、工商业和公共健康与健身娱乐等方面的内容。建议:加大税收政策、金融服务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内容,鼓励各社会组织积极投身于全民健身市场,多渠道筹集资金,进行服务外包的贸易管制,逐步将管理体制创新的策略性措施转向非营利、非政府的民间社会组织。
4)从整体性视角而言,在《中计划》政策文本内容中,大部分还停留在体育健身事业的局部,在体育产业和服务外包等领域有所提及,但并未涉及体育与教育、医疗、卫生等内容方面的融合。在《美计划》政策文本内容中,政策工具内容涉及领域较为广泛,特别关注教育与健身活动的结合,体力活动与健康保健、医疗、卫生等内容的有机衔接,将体育与教育、医疗、卫生及其社会公益事业等进行有效联动。建议:在组织与运行实施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体育与其他社会组织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全民健身的辐射效应,通过全民健身的“非医疗手段”实现“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宏伟目标[16]。
[1]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彭和平,周明德,金竹青,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9-13.
[2]迈克尔·豪利特,M.拉米什.公共政策研究——政策循环与政策子系统[M].庞诗,译.北京:三联书店,2006:13-24.
[3]张新文,潘思柳.政策网络:行业组织参与下的解读与思考[J].吉首大学学报,2007,28(6):105.
[4]Roy Rothwell,Walter Zegveld.Reindusdalization and technology[M].London:Logman Group Limited,1985:83-104.
[5]胡鞍钢,方旭东.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内涵与发展思路[J].体育科学,2016,36(3):3-9.
[6]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Plan Alliance.National PhysicalActivity plan[EB/OL].(2010-05-08)[2016-09-25].http://physical activity plan.org/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Plan.pdf.php/.
[7]Glaser,B.Generating Formal Theory[M].In R.G.Burgess(Ed).Field research:A source book and fieldmanual.London:George Allen&Unwin(Publishers)Ltd,1982:6-23.
[8]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国发[2016]37号[EB/OL].(2016-06-23)[2016-09-25].http://www.gov. cn/zhengce/content/2016-06/23/content_5084564.htm.
[9]刘国永.实施全民健身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J].体育科学,2016,36(12):3-10.
[10]张瑞林,王晓芳,王先亮.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一臂间隔”运作模式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32(1):6-8.
[11]冯爱云,王东红,任保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创新政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32(6):38-41.
[12]Bornstein D B,Pate R R,Buchner D M.Development of a 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Plan for the United States[J].Physical Activity Health,2014,11(3):463-469.
[13]Laura A E,Katherine SV,Annette M Z.Local adaptation of the 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plan:Creation of the active living plan for a healthier sanantonio[J].Physical Activity Health,2014,11(3):452-477.
[14]于永慧.健康中国:全民健身工作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6,37(4):71-76.
[15]Russell R Pate.An inside view of the U.S.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J].Plan JPhysical Activity Health,2014,11(3):460-463.
[16]岳建军.美国《国民体力活动计划》中体育与卫生医疗业融合发展研究[J].体育科学,2017,37(4):29-38.
责任编辑:乔艳春
Comparative Studies on National Fitness Program of China and USA Based on Policy Tools
WANG Xiong1,2,DENG Xinghua2,YUE Jianjun3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Yuxi Normal University,Yuxi653100,Yunnan,China;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Science,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1,Guangdong,China;3.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0,Anhui,China)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policy tool analysis method,the authors respectively classified and screened,content encoded and measured the policy text content of the 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Program(2016—2020)and the National Fitness Program(2016—2020)from the two dimensions of X and Y.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Program(2016—2020),the use of the policy tool type is reasonable;policy tools of the supply type and demand type are balanced,the proportion is 29.55%;the promotion and pulling effect aremore significant,the use of the environment type policy tools is appropriate,the proportion is 40.90%;Sports and Education,Health Care,Health and other policy content is coordinated operation;Non-Governmental and Non-Profit Social Organizations are very important innovation initiatives.In the National Fitness Program(2016—2020),the use of policy tool types is unreasonable,application amount of policy tools of the supply type and demand type are imbalance,the proportion is 37.89%and 5.27%,the use of environmental type policy tools is overflow,accounting for 56.84%;themanagement system innovation,sports industry market,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 and public sports service system and other policy contentaremainly used to intervenemoderately;civil fitness needs and supply the fitness project is obviously inadequate.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it w ill be benefit to improve and optim ize the China’s national fitness policy text.
policy tools;policy text content;National Fitness Program;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Program;China;USA
G80-051
A
1004-0560(2017)03-0013-09
2017-03-03;
2017-05-1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治理下中美全民健身计划协同路径比较研究(16BTY074);2015年度玉溪师范学院首批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资助项目。
汪雄(1982—),男,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政策与管理。
邓星华(1970—),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原理,E-mail:93451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