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世界遗产概述及滇越铁路“申遗”展望

2017-07-05 04:27何从生
云南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世界遗产展望

何从生

摘 要:根据《世界遗产公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会每年举行一次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及批准各国申报的项目进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分为两类,物质类遗产和非物质类遗产。截至2016年7月,我国世界遗产达50项,其中有5项来自云南。未来,云南将有可能增加滇越铁路等几项遗产。

关键词:世界遗产 申遗 展望

1 世界遗产概况

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七届大会因“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有使全世界遗产枯竭的有害影响”,而出台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即《世界遗产公约》。公约确定了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三种类型。文化遗产主要是遗址、建筑群、文物为主,能够体现人类杰出创造,见证历史的文明。自然遗产指具有科学研究和自然审美价值的自然地貌、动植物生境区、天然名胜区。双重遗产指含有文化和自然两方面因素的遗产。此外,1992年第十六届世界遗产大会做出了吸纳杰出文化景观进入遗产名录的决定,文化景观由此成为世界遗产内容之一。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该公约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至此,我们可以把世界遗产分为两类,物质类遗产和非物质类遗产。我国通常“将前一类称为文物,后一类称为民族民间文化”。[1]本文中的世界遗产主要是指物质类世界遗产。

根据《世界遗产公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会每年举行一次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及批准各国申报的项目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目前已召开了40届世界遗产大会,其中第28届遗产大会在中国苏州召开。

世界遗产的意义不仅仅是保护与旅游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告诉世界一个认识文明、认识自然、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尺度”。[2]值得一提的是“世界遗产研究”和“遗产教育”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学者所重视。前者如在1992年第1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美国代表提出要建立世界遗产的全球性研究体系,而且要必须立刻开始这种研究。后者如北京大学开设“世界遗产”课程,中国政法大学开设“世界文化遗产与世界遗产法”课程。

中国于1985年加入了《世界遗产公约》,并于次年开始申报遗产项目。截至2016年7月,我国世界遗产达50项,数量位于世界第二,其中文化遗产30项、自然遗产11项、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文化景观5项。

2 云南的世界遗产

截至2016年7月,云南共有5项世界遗产,分别作如下简要介绍。

2.1 丽江古城

因金沙江流经其境,“金生丽水”而得名丽江。古城始建于13世纪后期,现全城面积约3.8平方公里,是中国唯一没有城墙的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第2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对丽江古城做了如下评价:它“把经济与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融会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古老的供水系统,……纵横交错、技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丽江古城街道依山顺水而建,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代表。四方街的四角延伸出四条大街,即七一街、五一街、兴义街、新华街,四条主街道又延伸出许多街巷,如此,形成了以四方街为中心沿街逐渐外延的街道布局。

古桥是丽江古城的重要内容,在城区玉河水流上,共有木板桥、古板桥、石拱桥等354座,密度约为93座每平方公里。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四方街以东的大石桥,它由大明代木氏土司所建,属双孔石拱桥。木府是位于古城西南隅的一座辉煌宫殿建筑群,是丽江世袭土司木氏曾经的衙署。木氏自世袭丽江土知府以来,在西南诸土司中 “知诗书好礼仪”而称道于世。木府始建于元代,在明代曾呈现出“宫室之丽,拟于王者”[3]的景象。

2.2 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

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于2003年1月被遗产委员会批准为自然遗产,列入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它“三条大江在此区域内并行奔腾,由北向南,途经3000多米深的峡谷和海拔6000多米的冰山雪峰。这里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同时也是世界上温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三江并流地处东亚、南亚、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交汇处,位于青藏高原南延部分的横断山脉纵谷地区。发源于青藏高原冰山雪峰中的怒江、金沙江、澜沧江并肩向南奔流直下。雄伟高大的高黎贡山、云嶺、哈巴雪山、玉龙雪山自西向东排列,由北向南而下。大河与大山交错切割形成独特而复杂的地理地貌。多样性的生物、丰富的人文资源、神奇美丽的自然景观融会成了独特而唯一的世界奇观。

这一区域被认为是拥有中国25%以上的动物物种,其中许多是残遗群落和濒危物种。这一区域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气候带和生物带谱十分清晰并保存得相当完整的地区之一。它囊括了六种气候带,构成了显著的立体气候特征。“急剧起伏而复杂的地形和山体巨大的高差”[4]p.40,为多样性的土壤类型和丰富多彩的植物群奠定了基础。这一区域“至今仍居住着二十多个民族和上百种民族支系”[4]p.10。他们聚族而居或交错杂居,不同语言、不同习俗、不同宗教信仰构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2.3 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林

“中国南方喀斯特”由云南石林的剑状、柱状、塔状喀斯特,贵州荔波针状喀斯特,重庆武隆立体喀斯特共同组成,总面积约1460平方公里。“中国南方喀斯特”在2007年6月27日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全票通过评选为世界自然遗产。

石林涵盖了世界上众多的喀斯特类型,是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化和地理环境变迁形成的。石林喀斯特景观以“雄、奇、险、秀”,在世界享有盛誉。

值得一提的是石林的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已被译成20多种文字发行,并已改编成了电影。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也已名响海内外,这一诗一歌提高了石林作为自然遗产的文化魅力。endprint

2.4 中国澄江化石地

在2012年7月的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澄江化石地”以自然遗产身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984年,中科院古生物研究员侯先光在澄江帽天山发现纳罗虫化石,从而找到了揭开寒武纪大爆发之谜的大门。1992年,澄江化石地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地质遗产名录》。2006年,澄江化石地被列为国家自然遗产预备名录。2012年,澄江化石地荣登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澄江化石地是迄今为止,已发现的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种类最丰富的动物化石群,被科学界誉为“古生物圣地”“古生物化石模式标本产地”“世界级的化石宝库”“二十世纪最惊人的发现”等。距今5.3亿年的澄江化石地的重大价值在于揭开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谜。

2.5 红河哈尼梯田

哈尼梯田至今有1300多年历史,规模宏大,分布于云南南部红河州元阳、红河、金平、绿春四县,总面积约100万亩,其中元阳县哀牢山是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当地的梯田修筑在山坡上,梯田如等高线般从海拔2000米的山巅一路蜿蜒至山脚下,级数最多处有3700多级,最陡的山坡达到45°,景观壮丽。哀牢山哈尼梯田为云南梯田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山岭雕刻”。

在过去的1300多年间,哈尼族人民发明了复杂的沟渠系统,将山上的水从草木丛生的山顶送至各级梯田。他们还创造出一个完整的农作体系,包含水牛、牛、鸭、鱼类和鳝类,并且支持了当地主要的谷物——红米的生产。他们居住在分布于山顶森林和梯田之间的82个村寨里,这些村寨以传统的茅草“蘑菇房”为特色。2013年6月22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召开的第37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一致审议通过中国的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 滇越铁路“申遗”展望

随着云南省委、省政府对旅游、铁路建设的重视,滇越铁路的保护、“申遗”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滇越铁路由云南昆明到越南海防,于1903年动工兴建,1910年建成通车,全长855千米。由于轨距为1米被称作“米轨铁路”。它是云南第一条铁路,也是中国第一条国际铁路。根据《世界遗产公约》的规定,文化遗产中的一类是“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2]。滇越铁路是人类伟大工程杰作,当然符合《公约》规定的文化遗产。滇越铁路反映了人类在特定时期的工业成就及铁路修筑水平,“凝聚着法国工程师的智慧和中国劳工的血汗”[5]的“人字桥”可与埃菲尔铁塔相提并论。

滇越铁路是20世纪初法国殖民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扩张的铁证。法国不仅以强制、侵略的方式攫取了滇越铁路的修筑权,还把它当作重要的殖民工具。法国驻越总督墨曾曾说过:“滇越铁路不仅扩张商务,而且关殖民尤深。”并认为“盖此路成,则云南已为法国之云南故地也”。[6]p.115铁路修成后,法国控制了云南对外交通命脉,并利用铁路掠夺云南的矿产资源,并通过铁路垄断了云南商业贸易。

滇越铁路也见证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它的修筑部分取代了人背马驮的驿道运输,大大提高了商品运输量,扩大了贸易规模。云南的农业产品、有色金属可以直接运输到越南,再运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这就极大促进了近代云南农业、工业、商业的发展。铁路修通后,云南大锡产量猛增,“1909年产量为4734吨,1917年增至11995吨,一跃而居世界第二位”,个旧“锡都”之美名传扬于世。宣统二年,王鸿图聚集银元25万,成立了“商办云南耀龙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并从德国进口西门子机器设备兴建了石龙坝水电站。该电站是我国最早修建的水电站,昆明也由此首次使用电灯,成为全国最早使用电灯的城市之一。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国民族工业史上辉煌篇章的石龙坝水电站的设备是通过滇越铁路运送的。铁路的修筑使一些工商业城镇迅速兴起,如河口、蒙自、碧色寨、开远、宜良等,“形成了一个联系较为紧密的铁路沿线小城镇网络”。[7]

滇越铁路与近代中国的许多重大政治、文化事件有着关联,承载着重大的政治、文化价值。1913年3月31日,滇越铁路通车典礼在昆明举行,云南陆军讲武堂“放假一天,以示国耻”[6]p.115。孙中山曾利用滇越铁路修筑期间大量工人聚集铁路沿线而发动了河口起,为辛亥云南起义奠定了群众基础。袁世凯恢复帝制后,蔡锷离开北京,转道越南,从越南乘滇越铁路专列到达昆明与唐继尧等人发起了护国战争。西南联合大学被认为是近代中国的一流大学,西南联大的许多师生就是通过这条铁路来到云南的。

自2004年以来,很多专家、学者对滇越铁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给予了关注和支持。2012年云南省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傅仕敏表示:泛亚铁路建成后,“申遗”是对滇越铁路最有力的保护。并且认为和印度大吉岭铁路(该铁路于1999年被列为世界遗产)相比“滇越铁路的长度更长、工艺更先进;大吉岭铁路是寸轨,滇越铁路是米轨;另外,滇越铁路的地质条件比大吉岭铁路好”。2013年3月,“滇越铁路”昆明论坛成功举行。云南省政协主席罗正富出席了會议并致辞表示,举办论坛就是要深入探讨滇越铁路的保护和利用,促进滇越铁路“申遗”工作的开展。中、法、越三国的专家学者就“加强滇越铁路保护利用,促进‘申遗工作推进”进行了研讨,从不同视角、不同领域对滇越铁路保护利用和申遗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在2016年的云南两会期间,李保文等3委员建议省政府成立滇越铁路世界遗产申报办公室,并启动滇越铁路申遗工作,编制申遗文本。

根据世界遗产评选的制度,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预备名单》是申报世界遗产的先决条件,即只有进入预备名单的项目才有资格申遗。滇越铁路还尚未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因此,从它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到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预备名单》,再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应该还有一定的时间。

参考文献:

[1]吴宝璋.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五题[J].旅游研究,2009,1(1).

[2]刘红缨.世界遗产精神[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3]陈来生主编.世界遗产在中国[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6:37.

[4]王清华.自然与人文的交响诗——三江并流[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

[5]远去的小火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40.

[6] 谢本书,李江主编.昆明城市史:第一卷[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

[7]李培林.云南近代小城镇发展述略[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endprint

猜你喜欢
世界遗产展望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什么是世界遗产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 2020年将在福州举行
中国世界遗产分部图
举世无双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园林绿化植物应用现状与展望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展望” ——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