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搜寻理论的听障大学生教学体系优化

2017-07-05 15:28郭晨涛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大学生能力课程

郭晨涛 韩 梅 王 凯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 300384)

基于工作搜寻理论的听障大学生教学体系优化

郭晨涛 韩 梅 王 凯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 300384)

大学是听障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提升的关键期,是未来走向社会的培养基地。文章以工作搜寻理论分析为基础,通过对现运行的听障大学生教学体系的优化促进听障大学生工作搜寻能力、配置能力、创新能力提升,实现听障大学生更好的社会融入。

听障大学生;工作搜寻理论;教学体系;优化

一、工作搜寻理论内涵界定与听障大学生就业分析

(一)工作搜寻理论内涵界定。工作搜寻理论缘起于国外,如斯蒂格勒、麦考尔、莫滕森、戴蒙德等学者的不断研究,近来中国学者也对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工作搜寻理论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劳动经济领域。通过以上学者的研究并借鉴我国学者研究定义将其界定为就业者在嗜好与技能既定时,就业者寻找适当工作的过程[1]。工作搜寻有主动性、目的性、适应性三个特征,可以用来解释毕业大学生就业的概率及影响因素。工作搜寻理论基于以下原理运用[2]:1.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劳动市场的求职者与职位供给的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因此每个劳动者所得到的报酬就会产生差异,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劳动者为获得自身效益最大化,劳动者在劳动市场会产生工作搜寻行为;2.工作搜寻是有成本的。劳动者搜寻工作花费成本会随搜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边际成本递增,如图1F(t)曲线;3.基于成本曲线得出工作搜寻时间与劳动者之间的报酬成倒U型关系,如图1G(t)曲线所示,随着搜寻时间延长,劳动者的报酬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情况;4.工作搜寻成本与收益间存在关系:当成本<收益时,对工作搜寻着是有益的;当成本=收益时,工作搜寻达到最优选择,在这一段时间,工作搜寻都是有意义的。基于以上原理可知,如果信息对称,搜索工作没有成本,听障大学生工作搜寻将一直持续,直到实现自身工作最优化,但现实情况是信息的不对称造成工作搜寻时产生较大成本。此外依据工作搜寻模型与保留工资图示[3],横轴表示工资率出价,纵轴表示这种出价在总分布中所占的百分比,Wr表示听障大学生求职时的保留工资水平,Wk表示听障大学生期望获得的最高的工资水平,得出如图2图示,听障大学生在工作搜寻中获得工作的概率:P获得=(S2+S3)/(S1+S2+S3+S4),根据调查总结显示,听障专业选择范围主要是计算机和艺术两个领域,这也意味着较之于健听大学生,听障大学生图2纵轴出价企业的频数方面频次更低,普通听障大学生在专业领域内的就业面较为狭窄。因此通过教学体系优化设计提升听障大学生自身能力,通过听障大学生的工作搜寻能力、配置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建构与企业间的信任机制,从而降低听障大学生工作搜寻成本,企业找寻人才时间拉短。按照图1所示即G(t)曲线与F(t)交点位置向左上方移动;在图2综合表现为倒U型曲线顶点上移,Wk曲线右移,从而促进听障大学生就业概率增大,实现听障大学生更好就业。

图1

图2

(二)听障大学生就业分析。就业率越高反映教学体系与社会的契合度越高,教学体系的设计越合理,对听障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越具有说服力,听障大学生教学设计越应得到提倡。目前我国听障大学生就业率指标测算口径较宽,以个人档案最终去向为衡量标准结合调查进行实际测算,听障大学生的就业率仅为30%左右,听障大学生的就业率很低。针对听障大学生就业率偏低问题我国出台了较多的政策措施保障残疾人就业,但听障大学生就业率仍然比较低,究其实际原因,听障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较低是其主要原因。

二、听障大学生能力分析

(一)听障大学生工作搜寻能力分析。大数据、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检索能力成为当今社会谋求一份工作的基础能力。但现状是听障大学生的工作搜寻能力较低,主要表现在工作信息的搜寻能力、简历制作能力与沟通表达能力三方面。工作信息搜寻能力类似于蛛网模型,它是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相近信息检索集中的能力,听障大学生因自身的逻辑性不足,工作信息搜寻能力显得较弱;简历是听障大学生自我宣传的静态产物,对听障大学生的简历制作培训调查显示,听障大学生简历制作有不规范、特点不突出、美感缺失等较多问题。听障大学生简历制作能力较弱;沟通表达能力指听障大学生自我展示的交际能力,较大部分听障大学生丧失语言交流能力,与外界的沟通依赖手语,而我国手语现今普及率仍然较低,加之部分听障大学生的自卑感,听障大学生与外界的交流沟通较少,更多是在同质伙伴间的交流,沟通表达能力较弱。

(二)听障大学生匹配能力分析。听障大学生的匹配能力指听障大学生自我分析并进行职业规划的过程。听障大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借助人力资源的概念可归纳为听障大学生自我进行SWOT分析的能力[4]:SWOT分析中S(strengths)、W(weaknesses)是内部因素,O(opportunities)、T(threats)是外部因素,SWOT分析是对自身的一个深刻剖析。听障大学生目前自我SWOT分析能力较差,如对听障大学生对企业招聘毕业生考虑因素非常了解的问题调查发现,听障大学生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自我分析不能有效进行。作为选修课的大学职业规划课程,课程一直引不起相应的重视,听障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缺失造成听障大学生职业规划模糊,这也是引起就业问题的原因之一。

(三)听障大学生创新能力分析。听障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听障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部分听障大学生比较有创新能力,如一些艺术领域的听障大学生创作出极富有特点的作品,计算机领域听障大学生在动漫制作中制作出有特色的,结合实际的作品。但因传统教学的影响,较大部分听障大学生处于一种思想故步自封的状态,创新能力较弱。如从毕业生的作品展可以看出,较大部分听障大学生作品是往届学生成果稍微加工的简单复制,自身元素融入较少。较大部分听障大学生类似行为的发生究其原因在于听障大学生的现行教学体系设计的缺失。

三、基于能力提升的教学体系优化方向

(一)学校、特殊院校就业管理部门的有机结合。我国听障大学生高等特殊院校一般依附于一所大学,特殊学院在管理上自主权较大,因此在听障大学生的就业管理上将学校、特殊学院的就业管理部门有机结合,加强各种就业信息在听障大学生群体间的传递。坚持在校级组织结构为领导的原则下,特殊学院积极将政策与听障大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对听障大学生的就业进行辅助支持,实现听障大学生就业部门的职能发挥最大化,畅通各种信息在特殊学院、听障大学生群体的交流与传递。

(二)新型教学模式的不断融入与市场为导向的课程结构优化。基于听障大学生课堂学习质量提升,个人综合能力提升观念下,积极开展、实践新型的教学模式,如双语教学、参与式教学、小组讨论等各种教学模式,激发听障大学生的课堂兴趣;从课外教学途径方面,设置负责听障大学生课程的资源教师,以辅助课程形式为听障大学生提供课外咨询辅导。通过课外、课内教学模式的创新与综合运用,保障听障大学生课堂教学信息的接收程度。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以听障大学生自身较强的自主性为基础,有助于培养听障大学生的的沟通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有助于听障大学生就业力的提升,实现听障大学生未来更好的社会融入。大学生最终目标是融入社会,特殊学院全面了解市场人才需求标准,对听障大学生的课程结构进行优化,培养出更加符合市场标准的听障大学生,促进听障大学生的社会融入。

(三)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听障大学生的教师是听障大学能力培养的引导者,他们专业素养是听障大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影响因素,因此通过对教师综合的培训、管理,提升听障大学生教师的身心素养、人文素养、学科素养[5]。这样听障大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进行课堂的宏观把控,基于听障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针对性进行教学,实现听障大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各种能力的培养。

(四)辅助支持手段的深化。传统听障大学生的辅助支持手段侧重于一些硬件设施的支持,如各式的教学设备。辅助支持手段的深化指听障大学生软件辅助支持结构的建立。具体指课堂上,听障大学生因学习基础差异,听力损失等级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听障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均有各自的擅长点与不足,在此过程中听障大学生可相互之间进行合作,建立同伴支持体制,寻找彼此的受益点。同伴支持体制的建立不仅促进听障大学生知识习得,更能促进听障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促进听障大学生的自我提升。另外,部分听障大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可通过资源教室的补偿机制促进听障大学生之间的学习。通过辅助支持手段的深化保障听障大学生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五)评估模式的重视与完善。教学评估是保证教学工作等各项工作得以螺旋式上升的关键一环。传统课堂对评估环节缺乏重视,听障大学生的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评估环节的建立主要有对教师的评估与对课程的评估。对教师评估,教师专业素养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建立教师专业素养的考核标准并建立相应的进入退出机制,保证教学质量的展开。对课程评估,以教学目标为评估目标,观察和记录听障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把评价学生的行为表现与技能同课程直接联系起来,帮助教师构建更好的教学程序。课程本位评估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未来就业展现上更加的卓越。通过评估模式的重视与完善提升听障大学生的学习质量,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六)教学设计的信息畅通化。工作搜寻理论的前提是信息的不对称,造成劳动者在搜寻工作中成本的产生。听障大学生教学体系在设计过程中建构与企业对接教学模式,畅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从而从根本上降低听障大学生工作搜寻过程中的信息交易成本。具体措施是特殊教育学院与企业建立联系,企业可将用人标准反馈于学校,学校按照企业要求进行专门培养;企业也可与学校进行联合培养,学校教学体系设计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拓宽听障大学生出路。

[1]罗兵.工作搜寻视角下的劳动力供给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3.

[2]汪霞,钱小龙.高校课程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基于工作搜寻理论的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3):22.

[3]孙文凯,宋扬,王湘红.劳动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183.

[4]张益民.大学生职业规划研究[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90.

[5]郭爱鸽.河南省特殊教育教师专业素养调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3):75.

[责任编辑 刘金荣]

DeafCollegeStudents’TeachingSystemOptimizationBasedonJobSearchTheory

Guo Chentao Han Mei Wang Kai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384)

University is the critical period to train and improve the college students’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it is the training base for students before going into the society.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Job Search Theory,this paper aims to improve job searching ability,allocation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college deaf students for their better integration into the society by improving the teaching system for deaf students

deaf college students;Job Search Theory;teaching system;optimization

G762

A

2095-0438(2017)07-0037-03

2016-10-23

郭晨涛(1991-),男,河南平顶山人,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残疾人高等教育管理;韩梅(1964-),女,河北秦皇岛人,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聋人高等教育。

2014年天津市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融合教育模式下聋人特殊高等教育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2014-8);2013年天津理工大学教学基金项目“随班就读听障大学生教学体系设计”(YB13-04)。

猜你喜欢
大学生能力课程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