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福红
摘要:指出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后,保护区管理与资源开发、保护区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保护区管理机构和各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产生冲突,而保护管理机构建设能力弱,缺乏管理资金和管理设备,这对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带来威胁和压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研究的重点,经过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牟定县;自然保护区;资金保障;巡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S75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0028403
1 引言
牟定县白马山州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滇中高原的中部,在牟定县城东北面,是2003年经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州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实际面积为15821.13 hm2,涉及全县3块县国有林和5乡镇。是以滇中地区典型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2 牟定县白马山州级自然保护区现状
2.1 管理机构和人员配置
自州政府批准建立牟定县白马山州级自然保护区以来,由于一直未作保护区总体规划,至今未成立相关机构,统一由林业局代管,至今保护区没有成立相应的科室,也没有建立科研监测、宣教股室。目前保护区正式编制人员1名,巡护临时护林员6名。
2.2 制度建设
保护区管理所制定了《白马山州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护林员管理办法》,使保护管理工作初步做到了日常化、制度化,管理所工作人员认真履行管理职责,积极开展巡山护林、森林防火、宣传教育等工作。
2.3 巡护管理
积极开展保护区巡护管理工作,使保护区资源得到较好保护,除保护区管理人员外,聘用了6名护林员,人均巡护出勤天数220 d以上,巡护次数85次以上,有巡护完整记录。在森林防火戒严期,在保护区主要入山路口和保护区制高点设立临时火源检查点和火情观察点多处,对入山人员进行火源检查和防火宣传;清理登记保护区周边耕作农户,并逐一签订防火责任书,落实登记保护区周边放牧人员。
2.4 科研监测
保护区建立以来,由于经费、科研人才问题,科研监测活动基本处于空白。
2.5 宣传教育
每年紧密围绕保护区管理所各项保护管理工作进行了统一筹划,采用召开专题会议和上传工作信息形式对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管理工作等进行宣传,通过召开群众会议、赶集、发放宣传单、张贴标语(刷写标语)等方式对社区居民、旅游者开展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宣传。
2.6 基础设施
设立白马山州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后,管理所现有145 m2的建筑房屋,其中办公用房50 m2,宿舍45 m2,其他50 m2;摩托车4辆,电台、对讲机各1台,风力灭火机2台,办公桌椅、电脑设备各1套。目前主要依靠县林业局的基础设施及人员开展保护区的管护工作。
2.7 生态保护情况
保护区总面积为15821.13 hm2。其中:林地面积14824.67 hm2,占总面积的93.70%;其余为非林地。截止2014年,有638.21 hm2剩余林地面积未纳入森林生态补偿。保护区动植物资源统计见表1。
3 存在的保护与管理问题
3.1 机构能力建设弱
牟定县自然保护区面积较大、周边社区多而复杂,保护区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所的基础设施较差,管护设备不足,科研力量薄弱,严重制约了保护区事业的发展,楚雄州编委下达编制为6名,实际的管理机构事业编制为1名。
3.2 保护区标桩定界
自保护区成立以来,一直没有进行保护区的总体规划,保护区的界线不清,功能区也没有得到区划,保护与管理难度很大,亟待解决标桩定界和功能区区划。
3.3 社区共管问题
保护区周边社区的群众,由于受地域、交通、自然条件、经济能力、自身素质等的限制,以及多年来沿袭高度依赖自然土地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仍处在一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发展速度大大滞后,在科技意识与科技能力方面均有很大不足。周边地区群众从保护区采集食用菌、放牧、采集药材、薪炭林采集仍是他们的主要或辅助经济生活来源,保护区有部分集体林,特别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后,保护区周边社区对保护区进行林木采伐以获取报酬,由此加大了管理难度。因此,探索一条能够长期运作、并能有效实施的共管措施尚需多方努力。
3.4 保护与发展问题
对濒危动植物等的保护对象绝大部份集中在保护区的国有林,保护区内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特别是高山栲林的面积较大,加之近年保护区的旅游业发展较快,游客的增多,破坏活动增多,甚至会威胁到保护区保护对象的生存环境,形成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3.5 保护区内林下资源丰富,周边群众对保护区存在一定的经济依赖度
保护区内有丰富的野生食用菌、野生蜂及多种中药材分布,每年到了采收季节,当地群众都能从中获得一些经济收入,并且多年来已成为当地群众一项相对固定经济来源。因此,入山人多后,增加了护林防火及森林动、植物资源的保护难度。
3.6 缺乏自养能力
保护区管理所目前没有开展任何可持续的经营活动,尚无自养能力。
4 保护对策与建议
4.1 确定机构和运行机制
设立合理的保护区组织机构及管理形式,建立科学管理体系,相关管理部门职责分明,加强机构间联系,实行高效率的管理。在原有的保护区管理所下设管理站,确定以保护区管护站为保护区领导机构,属牟定县林业局下属的股所单位,下设保护管护点,实行三级管理。
在运行机制方面,保护区各职能部门,实行分工管理负责制。通过管理系统的正常运作,实施對保护区的全面管理的运行机制。保护区上级主管部门负责检查督促建设项目及各项工作实施情况。
4.2 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尽快建立健全保护区管理机构,理顺管理体制。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提高综合业务素质,使人才结构合理化。可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有计划地进行各专业技术培训,以提高保护区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有效提高保护区保护管理水平。
4.3 针对各种威胁因素,研究制定预防及解决方案
要针对各种威胁因素,研究制定预防及解决方案,做到因害设防,重点布控。
林火管理。近10年来保护区林区基本杜绝了森林火灾,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同时,由于保护区森林覆盖率高,特别是集体林区内分布着大量的云南松和旱冬瓜林,林下腐殖层厚,加之近年来牟定县森林防火形势极为严峻,特别是2009年8月以来,牟定县遭遇百年来最为严重的特大旱灾,全县降雨量同比往年减少40%,这次旱灾由于持续时间较长,给森林防火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同时区内从事放牧、旅游、采矿、林下产品采集等活动的人员不断增多,森林防火压力巨大。牟定县白马山州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由牟定县森林防火指挥部管理,制订了各项森林防火制度,积极开展各项防火宣传、严格野外用火,认真执行森林防火值班、报告和火灾处置制度。每年防火期前,县政府签订森林防火目标责任状,并及时召开辖区内各乡镇、村委会及护林员参加的森林防火联防会,层层签订防火责任状,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奖惩制度,形成全民参与森林防火工作格局。
巡护管理。保护区建立了管理所—管护点—护林员的巡护体系,实行“分片包干,分组负责,重点巡护”的巡护原则,并聘请了多名护林员进行巡护,保护区现有巡护道路43 km,通过巡护,不断了解山情,林情、村情、社情,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保护区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4.4 增强社区发展能力,引导社区调整产业结构
结合当地扶贫、农业和林业等产业项目规划,在保护好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在实验区进行适度开发,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水资源和景观资源,扶持社区群众开辟有利于自然资源保护的生产活动,引导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群众收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水平,从而减轻社区对保护区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逐步提高周边社区发展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自然保护与社区利益的矛盾,使社区群众消除抵触情绪,自觉参与到保护事业中来。
4.5 建立有效的科研监测体系
保护区是云南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的教学实习基地,与大中专院校的合作,使保护区的科研工作有一定的提高,但对外合作还有待新的突破。
依据保护区科研及监测工作的实际需要,合理配备人员结构,构建一支具有专业技术水平的科研骨干和科学带头人,建立有效的科研监测体系;根据保护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监测项目,并建立科研监测数据库,推动保护区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为保护区开展动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6 加大宣传力度,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管理
加强对周边社区群众、利益相关者在法律法规方面的宣传教育,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建立保护区,为什么要保护生态,为什么不能在保护区捕猎和破坏植被,以及保护自然与人类生存的关系。让他们充分了解保护区在改善生态环境以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制定和完善各项保护管理制度,强化管理。通过建立社区共管组织,领导周边社区开展共管活动,讓社区群众主动自觉参与保护区自然资源的保护工作,使区内放牧、乱砍滥伐、偷猎、林下采集等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4.7 资金保障
多渠道筹集保护资金。由地方财政投入为主,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投入;同时,积极争取国际组织、NGO、企业与个人参与保护区建设投资,使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管理运行费用、人员工资有固定来源,能够基本保证日常管护工作需要,稳定保护区其他工作人员的收入。
加强资金管理。根据自然保护区财务管理规范,各项资金的使用应合法、合理。实行严格的专项管理制度,采取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单独建帐、单独核算,对每一项经费开支,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管理办法执行各项工程报销依据,不截留、挪用、串用资金,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合理和专款专用。
资金审计与监督。保护区的工程建设项目的专项资金,必须全部用于项目建设,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改变资金性质和使用范围。资金使用要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审计等部门组织的监督检查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8 人才保障
严格用人和进人制度。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属公益型事业单位,实行岗位聘任制度,为保护区充实优秀的管理人才。参照省西部大开发技术人才引进政策优惠待遇到保护区的科研员。重视改善其生活、福利待遇、科研环境。并有相关人才培养、晋升制度和待遇,建立岗位激励和奖励机制。
5 结语
对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要根据保护区实际情况,做到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分区管理,将保护区分两个区域:重点和一般保护区域,对核心绝对保护区域要加强巡护、监测和科学观察,保持其生态系统和物种不受人为干扰,维持物种和自然景观的原生性。对于实验区的一般保护区域,可适度集中安排建设和生产、生活及管护项目与设施,以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增强保护区自养能力、改善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为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振基.福建汀江源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4.
[2]冯勇生,陈陆琴.太原市城区珍稀濒危植物的调查研究[J]. 现代园艺,2015(7).
[3]常学科.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探究分析[J].绿色科技,2015(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