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树玉
五大发展理念在滹沱河生态综合规划中的实践
刘树玉
(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河北石家庄050021)
五大发展理念是贯穿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灵魂和主线,也是做好新时期水利工作的根本依据。本文剖析了滹沱河存在的问题,确定了规划的指导思想、功能定位、治理目标、总体布局及治理措施等。分析了五大发展理念在生态规划中的具体体现,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五大发展理念;生态规划;滹沱河
滹沱河源远流长,发源于山西繁峙县,流经山西,过黄壁庄水库后,穿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大广高速,在饶阳县大齐村进入献县泛区,至献县枢纽与滏阳新河汇合后,经子牙新河入海,流域总面积24664km2。河北省境内滹沱河总长296.2km,其中黄壁庄水库至献县枢纽段河道长194.1km,为本次规划的治理范围。
滹沱河作为燕赵的母亲河,世世代代滋润着千万亩肥沃的良田,保护和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沿河人民,成为沿岸文明发展的摇篮。由于流域持续干旱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滹沱河在防洪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在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着常年干涸、断流,河床裸露、水体污染等问题,生态系统功能不断退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针对滹沱河存在的问题,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对滹沱河的治理工作,特别是“96·8”洪水以后,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经多年治理,防洪体系已基本完善,局部段生态修复取得一定效果。为改善滹沱河生态环境状况,2015年,河北省委省政府提出对滹沱河进行生态综合治理不仅十分必要,而且也将对全省的河系综合治理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对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意义重大。
2.1 准确制定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按照河北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和“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完善防洪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水源保护、截污控污、生态修复、增水添绿等系统治理,逐步恢复河流生态功能,扩展生态环境空间,形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自然和谐的绿色河流生态廊道,把滹沱河建成“有水的河、绿色的河、清洁的河、安全的河”。
2.2 充分分析功能定位
通过梳理历史上滹沱河在防洪、灌溉、水源补给、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作用,确定了本次综合治理的功能定位,即防洪除涝、生态示范、娱乐休闲、经济引领、文化传承5大功能。通过因地制宜系统治理,打造3季有花、4季见绿,森林、湖泊、湿地相间的生态景观,在充分发挥防洪效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3 合理确定治理目标
通过系统治理,实现防洪工程全面达标、生态环境整体改善、景观面貌大幅提升,打造溪流—湖泊—湿地连通的健康河流生态系统,形成一条水绿相间、生态休闲、亲水乐水、风景靓丽的生态廊道。
(1)防洪工程全面达标。北大堤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南大堤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防洪体系进一步完善,防洪保安全能力全面提升。
(2)生态环境整体改善。建成162万m2生态净化湿地,深度处理沿线入河中水,使入河水质全面提升,满足水功能区要求;对河道内垃圾全面进行清理,建设7000hm2生态防护林带,形成水清岸绿、上下贯通的绿色生态廊道。
(3)景观面貌大幅提升。形成风景区面积2345万m2、滨河公园面积885万m2、水面面积2725万m2,打造景色优美、亲水乐游的休闲观光带。
2.4 科学谋划总体布局
根据滹沱河沿岸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南水北调总干渠、机场路为界,把滹沱河分为上游生态保育段、都市生活景区段、中下游绿色长廊段3个区段。形成“1条生态廊道、2大自然景区、5座滨河公园、6处生态湿地”的空间格局。如图1所示。2.5 分类确定治理措施
图1 滹沱河干流综合治理平面位置
针对滹沱河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确定的治理目标,重点实施防洪工程、水环境治理、生态(经济)林带和滨水景观建设等4类工程。
(1)防洪工程。包括河道清淤疏浚、险工整治、滩坡绿化、标准化堤防建设等工程。其中新筑堤防114km,整治河槽174km,修建和提升改造堤顶路300km。
(2)水环境治理工程。包括入河排污口尾水深度净化湿地、底泥处理、清理垃圾。建设周汉河口、建设藁城、无极、晋州、深泽、安平等生态净化湿地,面积162万m2;清运河道内垃圾1893万m3。
(3)生态林带工程。在黄壁庄至南水北调总干渠段行洪治导线以外种植水源保护林,平均宽度1km,总面积4000hm2;在太行大街至献县枢纽段南北堤两侧各种植50m宽生态防护林,总面积约3000hm2。
(4)滨水景观工程。建设滹沱河郊野森林公园、都市生活景区等2处自然景区,总面积2345万m2;建设藁城、深泽、安平、饶阳、献县等5座滨河公园,总面积885万m2。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贯穿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灵魂和主线,它不仅是我党新时期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保证,也是新时期治水新思路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是做好新时期水利工作的根本依据。在2016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陈雷部长指出,要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加快转变治水兴水管水思路,同时在规划设计、工程管理、体制机制和政策举措等方面全面跟进、同频共振,统筹解决好水短缺、水灾害、水生态、水环境问题,促进人水和谐相处。规划与设计是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先导,在滹沱河综合规划方案编制过程中,始终坚持规划引领作用,在各个阶段贯彻并融入“五大发展理念”成为规划设计人员的指导方针。
3.1 坚持创新规划理念
在规划设计中创新。河道规划范围450km2,河道内地形复杂,采砂坑、乱掘地遍布,林地、耕地纵横交错,给规划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如何加快规划进度,如何提高规划质量,设计人员突破传统思维束缚,提出航空摄影新技术解决方案,成为河北省第一个采用此技术的项目,短时间内同时提交了数字地形图DLG、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正射影像图DOM 3套成果,大大提高了规划效率和质量。在此基础上大胆提出了建设“数字滹沱河”的方案。
在管护机制中创新。方案中提出推行“大河长制”试点方案,由各市县行政首长对滹沱河水污染防治和河道管理负总责,建立生态保护、议事协调、生态空间管控机制,完善生态环境破坏追究机制。试点政府通过购买“专业化维修养护公司”服务等方式实施物业化管理,确保工程持续发挥效益。
3.2 坚持协调规划理念
统筹考虑上下游、左右岸的生态环境现状和经济发展水平与需求,制定了以上游水源地保护、都市段景观改造提升、中下游段湿地生态环境修复为重点的布局方案,在保留滩地现有大量耕地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的有机融合。
为解决水源后续保障问题,规划坚持大水利、大生态,多水并用、多源并举。确定了以再生水回用为基础,以黄壁庄水库水、南水北调水和引黄入冀补淀水为补充的配置方案,实现滹沱河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3.3 坚持绿色规划理念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人水和谐。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规划设计过程,最大限度地修复、保护自然环境与生态健康。通过实施水系连通、生态林带、人工湿地生态修复等措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生态修复、水质净化、空气调节、水源涵养等综合效益。使河道在发挥防洪功能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在景观、交通、旅游、城市发展等方面的综合价值。
3.4 坚持开放规划理念
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酒”的思路,树立开放规划理念。规划编制过程中,反复征求各行业、各部门、各级政府的意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在资金争取上广开思路,树立开放理念,集中资源,打破条条框框,有效整合环保、林业、国土、发改、财政等多部门中央资金,同时积极争取中央专项建设基金、银行PSL贷款,采取PPP等模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3.5 坚持共享规划理念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成功与否,最终的判别标准是能否将蓝图变成实际工程,能否被大众认可。无论是生态林带、湿地公园建设,还是沿线的防洪排涝、河湖水质改善等工程,都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规划中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原则,通过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维护广大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参与,全民共建的良好氛围。让市民在参与中获得更多幸福感,在参与中共享国家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带来的成果。
由于自然界的不可重复性,每一项水利工程均有其唯一性,也决定了水利工程的复杂性。滹沱河生态综合规划的实践表明,规划设计人员既要考虑如何在规划设计方案中融入五大发展理念,又要用五大发展理念来指导规划设计。只要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并深入领会和贯彻执行,规划的思路和理念就会发生转变,规划设计成果的效率和质量也会得到很大提升。
[1]于坤烁.生态环境友好型河道整治工程对策探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05):14-16.
[2]梁贞堂,范丽君.水利规划设计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思考[J].中国水利,2016(16):25-26.
[3]武光明.基于生态修复的汾河流域河川径流计算分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05):26-28.
[4]徐士忠.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努力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做贡献[J].海河水利,2016(02):8-9.
[5]孙娟绒.山西省大水网水量调度分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04):5-7+113.
[6]王浩,唐克旺,杨爱民,等.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理论和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7]董哲仁,孙东亚.生态水利工程原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8]徐祖信.河流污染治理技术与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9]于文静.以发展新理念引领利新实践[EB/OL].新华网,2016-01-13.
TV212.5+2
A
1672-2469(2017)03-0007-02
DO I:10.3969/j.issn.1672-2469.2017.03.004
2017-01-17
刘树玉(1971年—),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