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建明
今年春节前后,我一直在看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从笫一季开始,一期不落地看到笫二季笫十场(2月7日晚结束),觉得这个节目真的好,令人耳目一新,身心愉悦!
说它好,是因为它是利用现代传媒来实现诗词娱乐化的。在诗词还是小众的时候,用这种方式来将诗词这样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千家万户、万水千山,对促进全民读诗、写诗确有表率作用,实该点赞!
成绩不容否定。如果让我说其不足,我以为作为诗词节目,应有创作部分。还有一点就是对抗性太强,优胜劣汰的紧张对抗,不适合中国人温良恭俭让的审美兴趣。应当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以和为贵,毕竟诗词不是用来竞争的武器。
还是今年春节前后,我在手机短信和微信上,经常读到丑石(实名龚仲达)和菊花仙子(实名程菊仙)两位本土诗人创作发表或鉴赏的诗词。我虽不擅长作诗词,但我喜欢诗词。有诗相伴,让我过了一个文化的大年。
众所周知,兴观群怨,是诗词的四大功能。就诗词创作而言,“兴”,即歌颂现代生活,歌颂中国梦。“观”,即观察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群”,是诗词的社交功能。“怨”,是对社会或自然中某些不利于发展的情况进行批判表达。
古城黄州,是个有丰富文化积淀的地方,又因九百多年前苏轼在此生活过,更拥有深厚的诗词文化传统,不仅表现在她荣获了全国诗词之市的美称,更有一大批格律诗词创作队伍和诗词文化的自觉推行者,在东坡赤壁诗社登记入社的就有二千多人。他们不分男女老幼,遍布各行各业,平常“无病不呻吟,无情不弄月”,一旦有活动,他们就“旧瓶装新酒,赞美新生活”。比如年年的元宵诗会,的确精彩。
我更欣赏本土诗人龚仲达先生和程菊仙女士用手机短信、微信,将传统诗词或自己创作的格律诗作为交际的方式,不仅普及推广了中华诗词知识,还为学写诗的人,提供了学习和展示平台。这不就是让诗词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学校、进家庭、进旅游景点的一种新尝试吗?我完全相信,如坚持下去,黄冈可以出一大批弘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秀。先说龚仲达吧,他是《东坡赤壁诗词》的副主编。40多年来,他创作了近千首格律诗词,大多公开发表。今年春节前后,我几乎天天能看到他发我手机微信上的诗作。如七律《梅花五首》,七绝《春潮》《诗友轶事》,还有《赤壁秋韵》等,并配有图案和音乐,美极了。再说诗人程菊仙,她是市诗词学会、东坡赤壁诗社的副会(社)长。她利用电视公共频道,推出首档诗词鉴赏类节目《唐诗来了》。仅她先后发我手机微信就数十篇。如王昌龄的抒情与议论于一体,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出塞》,孟浩然的写景名篇《宿建德江》,还有杜甫的千古绝句、被人们代代相传的《望岳》等等。她发的,不仅有原文,还有专家一句句的解读、赏析和释义。如对《出塞》的释义是:依旧是秦朝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渡过阴山。读着读着,也便记住了。我认为,他们用手机短信、微信鉴赏古诗词,蕴含着文化自信,而自己创作的诗词,也充满了正能量。可以说,诗词已经转化为他们的人格力量。他们这样做,既使传统文化得到了娱乐化的弘扬,又使人获益良多,是一种传承和鉴赏诗词的好方式,值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