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寒假便开学了,没过几天,天气就变得暖和起来。我立即脱掉厚厚的羽绒服。妈妈看见了,连忙劝我:“别着急,过几天再脱羽绒服。”我不以为然地说:“天这么热,不脱会热死我的。”于是我穿了件夹克去上学了。
真是应了那句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到下午第二节课时,天气突变,好好的晴天变得阴沉沉的,温度也一下子下降了好几度,虽然教室里有暖气,但一出门,我还是感觉到了凉意。
一连几天,都是如此。我本以为天气变暖了,就不用穿羽绒服了,可到了后来,还是冻得我发抖。
这天晚上,我很奇怪地问妈妈:“为什么春天的天气这么怪呢?”
妈妈没有正面回答我,而是心平气和地提醒我:“你不是喜欢读书吗?要想知道这个问题,你不妨看看书。”
于是我钻进书房里查了起来,不一会儿,就查到了原委:春天的天气多变很正常。这是因为春季是从冷转热的过度阶段,天气虽然已经暖起来,但是气候经常变化,冷空气活动频繁,一天之内,一会暖一会冷,很正常。往往是太阳出来后,风和日丽,遇到刮风下雨就会冷起来。俗话说得好,春天像孩儿脸,一天变三变。我们在冬天已经习惯了多穿衣服,到了春天,如果不注意保暖,天一热就急忙脱衣服,就不能适应早晚与屋外的温度,就会因为难以适应气候变化而容易着凉得病。所以古人早就提倡春捂,意思就是在初春季节要有意地捂着一点,慢慢减衣服。
读到这些,我恍然大悟,难怪妈妈经常劝我:“那几天,再熱你也得捂着些。要不,会感冒的。”第二天,我很自觉地穿上羽绒服,好好捂着,再也没有被冻得发抖了。
从这以后,我更加喜欢读书了。我知道,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生活,获得更多的收获和知识。读书、实践和收获,三位一体,不亦乐哉?
【亮点透视】
1.以小见大,构思巧妙。这篇文章的构思很巧妙,作者联系自己的经历,进而通过读书知道了春天天气的变化,懂得了“春捂”的重要性,并在行动上予以改变,从一个很小的切入口,以小见大地表现了“读书”“实践”“收获”三者之间的关系,确乎独辟蹊径,令人叫好。
2.对比烘托,思路清晰。“我”刚开始不听妈妈劝阻,执意脱下羽绒服,冻得瑟瑟发抖;后来,问妈妈,妈妈劝“我”读书;接着,从书中得到答案,在行动上切切实实地“春捂”,再也没有出现被冻得发抖的情景;最后,由此及彼,自己更加喜欢读书了,从而以自己的感受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前后对比鲜明,思路清晰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