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靖然
孩童时代,跟着外婆在曲阜农村的老家生活。在农村,赶集对大人们是一件顶热闹的事。乡村的集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让大人们有了一个更好的场地,可以自行买卖东西;对孩子们来说,也算是一场另类的聚会,因为平日里父母不同意给买的物件,在这一天,只要多央求几句,就能轻易到手。对我来说也是如此,既能借着赶集的机会买一些心仪的物件,也能和朋友们相邀一起玩耍。即便跟着外婆去过这么多次集市,我仍然无比期待赶集。
外婆是一个极其传统的农村老太太。她艰苦朴素了一辈子,即便有了一些储蓄,生活的十分滋润,也总是闲不住。老家的风俗是“逢五赶小集,逢十赶大集”,往往有集的时候,外婆总会提前一天准备,将自家种的储备起来的玉米或者是闲暇时纳的鞋垫、织的小毛衣等物件,放到三轮车里,第二天拉到集市上售卖。
赶集最重要的就是要早起,“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也是外婆挂在嘴边最常教育我的话。因此,每当有集,我总会和外婆一起,在天还蒙蒙亮的时候就从暖和的被窝里“爬”起来,坐着提前准备好的三轮车,一路颠簸到赶集地点。路上坑坑洼洼,坐在车斗里的我,总是被硌得生疼,却愈发精神抖擞起来。
我們的三轮车一直是最先到集市的那拨车中的,赶个大早,就能占得在集市口附近人流量最大的好位置。外婆朝马扎上一坐,就和旁边的大妈大伯们东家长西家短地聊天。每每聊上几句,她都能和旁人变得熟络起来,然后放心地把我和三轮车,交给那些大伯大妈们暂时看管,自己去采购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晚上拿来做一顿丰盛的晚餐,以庆祝赶集的“成功”。
集市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热闹非凡。“刚从河里捞上来的新鲜鱼啊,三块一斤,不鲜不要钱啦”“散养的小笨鸡蛋,瞅一瞅看一看啊”……类似的叫卖声、吆喝声不绝于耳,穿梭的人流更显得集市热闹非凡。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乡下也逐渐富裕起来。除了原生态的农产品外,集市上的商品五花八门,因此赶集是个特殊的“技术活”,需要精细地挑选,更需要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外婆总是教我买东西要货比三家,什么都分个三六九等,可我大概是没有“慧根”,教了很多遍也不见领悟,仍旧是看见什么喜欢的,不管三七二十一买下来,买完在别的摊位上看见更好更便宜的东西再后悔。反倒是现在长大了,讨价还价、货比三家的功夫却是无师自通了。
我的伙伴在帮着家里忙完后便会来找我,外婆也总会给我一些零钱,让我“有底气”地在集上玩。每当这时,我总是非常激动,有种长大成人的兴奋感。我和我的伙伴手拉手蹦蹦跳跳地逛集市,看到什么新奇的小玩意,大家就轮流买了再一起玩。不过小女生看上的小玩意也多是一些漂亮的头绳、发卡之类的,得益于此,我的发卡和头绳攒了满满一筐子。一个别致的发卡倒是能吸引很多同龄人羡慕的目光,往往不出几天,同乡里的小姑娘们便会带上大致一模一样的发卡,昂首挺胸地在集市上蹦着跳着,高兴一整天。
时间如流水般悄然逝去,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把我接回城市上学,我便很少有机会再去赶集了。我无比怀念曾经的岁月,怀念那带着烟火气的熙熙攘攘的集市,孩童时代在农村的日子也已然成为我记忆中最璀璨的一段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