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国特色城乡关系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2017-07-05 08:27魏子青王远峤
智富时代 2017年6期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中国特色

魏子青+王远峤

(吉林农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摘 要】中国特色城乡关系思想是一整套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吸收和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关于处理城乡关系,发展城乡的精华。并结合当时的国内外实际情况,总结历史,以“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指导思想。实现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和谐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中国特色;城乡关系

一、中国特色城乡关系思想的内涵

城乡关系是广泛存在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普遍联系和互动关系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阶级关系等诸多因素在城市和乡村两者关系的集中反映。① “城乡关系的变化,主要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②

邓小平曾指出“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建国初期,我国的城乡分制制度,优先发展重工业,对农产品进行统购统销政策,工业产品与农业产品实行剪刀差政策,造成了城市和农村的对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二元结构”。随着国家的工作重心有政治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邓小平站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总结历史,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对中国的城乡发展现状以及城乡发展历史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以社会主义的本质为导向,为了人民的共同富裕,大胆地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城乡关系思想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中国特色城乡关系思想从多角度指导如何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发展城乡经济,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中国特色城乡关系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国内外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的优秀成分,并结合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原有的界限,实现了理论上的创新。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城乡关系思想是一整套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历久弥新,在历史的长河中永放光辉。

二、中国特色城乡关系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马克思曾经写到:“中世纪(日耳曼时代)是从乡村这个历史舞台出发的,然后,它的进一步发展是在城市和乡村对立中进行的;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而不是像古代那样是城市乡村化。”③马克思指出,城乡关系由最初的对立关系向融合关系发展。指明了城乡关系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规律。在由对立关系向融合关系发展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力的发展与提高。而马克思指出的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其本质就是乡村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与提高,在生产力发展与提高的同时向城市不断靠拢,也就是城乡一体化。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写道:“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城乡之间的对立是随着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地域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而开始的,它贯穿着文明的全部历史直至现在.......”④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表明,城乡关系的发展方向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摆脱对立走向融合。这是城乡关系发展的历史规律。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写到:“城乡关系的面貌一改变,整个社会的面貌也跟着改变。”⑤城乡关系虽然作为社会关系的一部分,一个剖面,但却映射出这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的生活状态,以及政府的施政力量与施政方针,是对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的真实写照。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消灭城乡之间的对立,是社会统一的首要条件之一。”⑥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表明,消灭城乡对立不仅是在形态上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定义与界限,而是要消灭消灭城乡的对立性,实现城乡和谐发展。

老一辈革命家曾明确指出到:“中国无产阶级应该懂得:他们自己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为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⑦毛泽东清醒地认识到工农联盟所具有的巨大的力量,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科依靠的中坚力量。工农统一战线不仅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农村和城市的联系。还推动了城乡关系的发展。

建国初期确立的"城乡兼顾、工农并举"的发展方针,体现了马恩主义在城乡、工农工作上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相互补充的辩证思想。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提出了"全党一定要重视农业,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极大"等重要论断,指导国家工农,城乡工作关系。1949年9月29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毛泽东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由此"城乡互助、内外交流"政策成为指导城乡发展工作的主导思想。

“十年浩劫”之后,城市工业遭到严重破坏,农村建设止步,农村人口的温饱已经成为问题。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拨乱反正将全国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明确指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農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首先解决农村问题。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邓小平十分重视农业在我国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关乎政治稳定,关乎经济发展。邓小平总结历史,结合中国城乡实际情况,高瞻远瞩提出“发展就是硬道理”,指明了全国人民的奋斗方向。表明唯有发展才是发展城乡的根本方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等思想的提出表明,城乡统筹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民提高。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处理城乡关系的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李泉《中外城乡关系问题研究综述》.甘肃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207-212页.

[2]徐荣安.<《中国新型城乡关系》重庆出版社.1988 年.第 74 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人民出版社,1960 年.第 480 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2004 年.第 155 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159,179 页.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7页.

[7]《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化1991年版,第645页.

猜你喜欢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中国特色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军队的学说研究
国内在探讨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的突破口方面的研究综述
人与科技的辩证关系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