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地球上的已知生命都是以碳和水为基础的,就像你和我,我们都被称为碳基生命。尽管以人类现有的认识水平,还没有发现其他形式生命存在的有力证据,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宇宙那么大,总会有无限的可能。
其中,最典型的生命形式无外乎外形炫酷、能力超强的汽车人了,这群硅基生命体代表在《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中,为了拯救世界再次挺身而出,这一次,有关它们的来头也将逐渐浮出水面。
碳基之外,无限可能
人类在研究外星生命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出生命的多样形态,比如可能出现在高温环境下的生物,他们以氟化硅酮或硫为介质;比如可能出现在寒冷环境下的类脂化合物生物,他们或以氨为介质(以氮为基础的),或以甲烷为介质,或以氢为介质。不管他们是以什么为溶液和介质,我们都将其称为“硅基生命体”。
生存条件-高温炎热
星球环境:富含丰富的氢气以及少量的氧气
1891年,波茨坦大学天体物理学家儒略·申纳尔(Julius Sheiner)在一篇文章中探讨了以硅为基础的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他可以说是提及硅基生命的第一人。
1893年,英国化学家詹姆士·埃默生·雷诺兹(James Emerson Reynolds)在英国科学促进协会的演讲中指出,硅化合物的热稳定性使得以其为基础的生命可以在高温下生存。
生存条件-极寒之地
星球环境:严酷而寒冷的星球,如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泰坦星
1997年10月,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欧洲航天局和意大利航天局共同开展的土星探测项目,发射了“卡西尼”号星际探测器,经过6年时间顺利抵达土星的轨道。
2004年,“卡西尼”号观测到一个温度为-179℃的泥泞星球,即泰坦。在这里水像岩石一样坚固,甲烷在河谷和极地湖泊的水池中流动。
2005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化学工程师和天文学家团队发明了一种理论细胞膜——“含氮体”(Azotosome),由细小有机含氮化合物组成,具有和脂质体一样的稳定性和灵活性,能够在泰坦星上的液态甲烷中发挥作用。最突出的分子化合物是丙烯腈含氮体。丙烯腈发现于泰坦星大气层中,这种无色有毒的有机分子,用于地球上所需的丙烯酸纤维、树脂以及热固性塑料。
存在形式-金属外壳
星球环境:由多种不同属性的金属矿石组成,大气层的主要成分为氧气,适合机械化生物对冷却的需求,如赛博坦星球(出自《变形金刚》)
在科幻界,硅基生命可能是最常见的其他生命形态了。早在1962年,阿西莫夫在一篇名为《非我们所知》的文章中就提出了“非水基生命”的概念。而在《变形金刚》的设定中,汽车人是以硅基高分子化合物结合金属所形成的细胞单位为基础的外星生命体,而不是通常意义下的机器人。
能量之间,生命未知
星球环境:质量非常大,并且高速旋转的星球,如白矮星等
1979年,科学家和纳米技术学家罗伯特·弗雷塔斯(Robert A. Freitas Jnr.)认为,维持身体基本的新陈代谢基于四种力的作用——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万有引力。
他认为与外来生物结构和以机器为基础的生命形式一样,电磁生命是地球上生物存在的基础。
以强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生物需要强大的核力作支撑。白矮星的磁场和引力是地球的一千亿倍,并且有一个约3 000米厚的铁结晶外壳,包裹着数量巨大的炽热中子和其他核粒子,最终形成一个以中子作为水而存在的生态系统。
以万有引力为基础的生物,可以从万有引力中获取能量。巨大的生命体通过黑洞、星系或其他天体获取能量,较小的通过行星的自转或公转吸取能量,更小的生物获取能量的通道则可以是瀑布、风、潮汐和海流,甚至是地震。
前三者都有可能出现生命形式,但以弱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生命形式存在的可能性则不大。由于弱相互作用经常出现在β射线和自由中子衰变的过程中,能实现对其的精确控制很难。
其他生命形式
基于机械的人工生命是目前科学界研究的热点。20世纪中期,匈牙利数学家和未来主义者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首次提出一个构思,他认为为了模仿人脑的功能,一台机器要有一个自我控制和修复的机制。于是,他提出了制造能自我复制的机器的构思。这种机器有一种通用的构造函数,不仅可以自我复制,也可以自我改进或制造副本,最终实现进化和与时俱进的复杂性。
这些理念很快用于太空探索领域,并制造出了冯·诺依曼探测器,将其送上太空也许会成为征服银河系最有效的途径。
当然,正如《质量效应》里外星种族看似相当豐富,但不少天文学家却认为还不够一样,面对我们还未知的宇宙生命,任何人都无法给出确定的答案,也许在茫茫宇宙中的某个星球上真的存在着这样的生命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