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爱苹
“一带一路”峰会于5月中旬在北京召开,来自29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130多个国家的1500名各界人士,围绕“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的论坛主题,共商大计、共绘蓝图。目前,我国正处于国企改革期,“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国企改革、转型、结构升级提供了机遇和创新空间。本期案例栏目就以“一带一路”走出去的优秀企业对案例进行另一个侧面的解读。
10320公里公路、95个深水码头、10座机场、152座大桥、2080公里铁路……中国交建交出了一份漂亮的“一带一路”成绩单,同时,也践行着其打造“五商中交”一流企业的目标。
10320公里公路、95个深水码头、10座机场、152座大桥、2080公里铁路……在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中央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共建情况发布会上,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交建”)董事长刘起涛用这样一组数字,向外界亮出了他们在“一带一路”沿线建设中的漂亮成绩单。
据悉,中国交建是全球领先的特大型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主要从事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装备制造、房地产及城市综合开发等,为客户提供投资融资、咨询规划、设计建造、管理运营一揽子解决方案和一体化服务。中国交建在香港、上海两地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在全球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2016年,中国交建居《财富》500强110位;在国务院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11连A”、综合排名第4位。
资料显示,中国交建积极落实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目前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签署的合同协议已超过400亿美元,仅2016年,中国交建对外承包工程份额就约占全国对外承包工程的14%,沿线新签项目超过100个;港机业务在全球市场份额升至80%以上,遍布全球97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座港口码头。
中国交建的海外业务发展不得不说是占了“一带一路”的先机,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提出了各国共同创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能够极大地促进我国和中亚、南亚、欧亚等多个国家的贸易往来,进一步推进区域合作交流,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使周围的国际坏境得到稳定,把西部大开发战略在空间上予以拓展,使之到达一个新的层次。“一带一路”战略体现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的战略方针,贸易畅通是本质,道路联通是基础,中国交建的这些建设正是实现道路联通的重要方式,正在推动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现,努力推进沿线各国及地区的共同发展。
四大领域+四种模式催生“走出去”
“一带一路”战略践行过程中,中国交建将重点放在了推进连心桥、致富路、发展港、幸福城四大业务领域建设上,提出立志为世界提供优质基础设施产品,为区域经济带来巨大推动作用。
就这四大领域而言,连心桥,指的是通过桥梁建设跨越隔绝和天堑,让当地和中国手牵手心连心;致富路,即为通过投资建设公路、铁路,让当地人民发家致富;发展港,指的是通过港口投资建设打开所在国的门户,联通世界促进发展;幸福城,指的是通过投资建设一批新城新区产业园工业区,带动投资就业置业,实现生活发展水平整体提升。据悉,目前,中马友谊大桥、喀喇昆仑公路、科伦坡港口城等一批重大典型项目就是这四大领域建设的具体体现。
在经过一系列的工程项目和品牌打造后,中国交建集团已经形成中国交建、中国港湾、中国路桥、振华重工四个国际知名品牌。在参与当地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不仅为当地提供可靠的基础设施,还依靠重大工程和優势产业,培养大量人才,近5年创造就业14万人次;不仅参与助学济困和社区建设,还积极参与所在国自然灾害等抢险救灾活动,以负责任的态度,树立了中国企业在外的良好形象。
另外,在“一带一路”的战略下,中国交建根据自己的特色,构建了“中国企业+地方政府+境外园区+境外企业”的新颖模式。以埃塞俄比亚中交建材家居工业园为例,该项目充分利用当地企业的独特资源和中国广东陶瓷工业的先进技术,形成了产销一体化的共赢局面。
并且,项目完成并非终结。中国交建总结提出了“海港—产业—城市”和“旱港—物流—城市”这两种产业和交通基础设施互动的模式,目前这几种模式正在为很多国家的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机遇。这种产业模式的提出是中国交建从瓜达尔港和喀喇昆仑公路建设项目中得到的启发,后续,中国交建总结出了“一个扁担挑两端”的思路,即用中巴经济走廊连接瓜达尔和喀什国际内陆港,形成港城互动、产业互动、联动发展、合作共赢的局面。
其实,在“一带一路”中,国有企业担当了重要角色,也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那么,中国交建坚持做政府与经济社会发展急所的责任分担者、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度参与者、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优质提供者,与所在国政府、人民、企业共同发展、共享价值的做法是值得推崇的。在修路架桥、筑港通航,实现海陆空基础设施“硬联通”的同时,中国交建也通过系统性、长期性的社会责任实现中外民心的“软联通”。并且,中国交建的努力得到了所在国人民的口碑,在巴基斯坦的中国烈士陵园里,长眠着88位修筑中巴友谊路的中方筑路人,感动了很多巴基斯坦人。
转型动议 提出“五商中交”打造一流企业
中国交建成立于2006年10月8日,公司成立后,充分利用合并重组和整体上市带来的红利,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的战略机遇,到2012年,在短短6年间实现了从起步期到快速成长期的跨越式发展。到2012年这个转折点,中国交建已经将业务发展到了世界100多国家和地区,成为国内最大的港口设计和建设企业。并且,自2012年以来,中国交建一直位居ENR全球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前十,连续多年位居中国上榜企业第一名,世界领先的公路、桥梁设计及建设企业,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起重机制造商,中国最大的国际工程承包商和国际设计公司,中国第三大高速公路投资运营商。
2005到2013年,中国交建资产总额从727亿元增长为71973.4亿元,利润总额由29亿元增长到153.3亿元,可谓一路飞速发展。但是,中国交建在高速发展几年后,营业收入增长遇到瓶颈,换句话说,发展遭遇了“天花板”。为实现企业长远发展,集团董事长刘起涛提出了“五商中交”的战略构想,即把企业打造成全球知名的工程承包商、城市综合体开发运营商、特色房地产商、基础设施综合投资商、海洋重型装备与港口机械制造及系统总承包商。这一战略构想旨在打破传统生存模式和思维模式,使得中国交建由单纯的施工生产,投入到市场竞争中,转变为利润获得者和商业投资者,将商文化融入传统的工文化中,将商业思维与商业运作模式融入到单纯的施工生产中,实现企业从工到商的改革和跨越式转变。要通过战略升级、组织架构调整、资源整合、业务重组,强化产业链向价值链转化,通过专业化、差异化发展,形成分工协作的格局,率先建成世界一流企业。
或许是众望所归,中国交建的“五商中交”战略起到了转型性的重要作用,国务院国资委将中国交建确定为“两个重点联系企业”,要求中国交建率先达到“世界一流企业”标准。于是,中国交建将企业发展目标定义为“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奋斗目标确定为“率先建成世界一流企业”,即具备“一流的自主创新能力,一流的资源配置能力,一流的风险管控能力,一流的人才队伍,一流的国际化经营能力,一流的经营业绩,一流的企业文化,一流的品牌形象”。
提出“五商中交”正是为了适应这些变化,转变管理,转变角色,整合资源,升级发展。2013年6月,刘起涛分析了中国交建面临的发展形势,提出建立“适应性组织”、打造“五商中交”、实现升级发展的战略构想。据悉,“五商中交”涉及的领域都是中国交建经过多年积累和实践摸索形成的核心优势产业板块。“商”强调的是综合运作实力、统筹发展战略、产业升级再造、价值链高端运作。打造“五商中交”就是在继承中国交建优秀文化基因基础上,不断吸收现代商业文化,将“商文化”融入到传统的“工文化”中去,实现由“技”到“商”的文化重塑。工程承包商要培养全寿命周期的文化理念,城市综合体开发运营商要培养与城市共进退的文化理念,特色房地产商要塑造与社区和谐发展的文化理念,交通基础设施综合投资商要培养创造长期价值的文化理念,海工港机集成承包商要培养提供超值服务的文化理念。
中国交建也多次表示,打造“五商中交”是為了促进企业发展的全新转变:由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转变,由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转变,由机会式被动发展向战略性主动发展转变。
2017年的中国交建公司“两会”上,刘起涛指出,中国交建“十三五”开局良好,质量效益双提升。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企业发展迈入新层次,在“五商中交”战略持续引领下,中国交建试点改革开拓全新发展格局,实践树立央企新样本,执行国家重大战略能力显著增强;二是供给侧改革激发新动能,中国交建主动适应把握经济新常态,从供给侧改革入手,确立了以成为“政府与经济社会发展急所的责任分担者、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度参与者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优质提供者”为核心内容的“三者”新定位,把握经济新常态,紧跟国家战略,发挥产业优势;三是提质增效取得新成效,在市场形势总体不利的局面下,紧紧围绕“提升发展质量效益”这个中心任务,拓市场做大增量,强作为盘活存量,练内功降本增效,中国交建经营业绩逆势上扬,发展质效持续提升;四是国际化发展再创新成绩,中国交建全球市场布局和资源配置能力持续优化,海外铁路项目取得重要突破,市场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大幅提升,引领推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管理”走出去;五是党建工作厚植发展新优势,中国交建党组织与企业治理结构进一步有机嵌套、有效融合,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更加突出,党组织在公司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有序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推进。
由此可见,中国交建,“一带一路”的一艘航母已起航,并势如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