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性下的环境资源化分析

2017-07-05 19:29毕京津
智富时代 2017年6期
关键词:稀缺性环境问题

毕京津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市 100081)

【摘 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生产力大发展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不合理扩张;环境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一个经济问题,解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还应该在经济领域;将环境问题纳入经济学框架进行解决的关键在于环境的资源化处理;环境之所以能够资源化的最重要原因在于其稀缺性的日益显现;在稀缺性的基础上,还要解决对于环境资源化的合理定价问题;明晰的产权制度,是对环境进行资源定价的基础;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来形成环境资源的公允价值,是定价的合理方式。

【关键词】环境问题;稀缺性;产权明晰

前言:

环境特别是自然环境,作为人类社会生存、发展和延续的基础条件,至关重要。在很长时间里,人类生产力水平低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极小,环境近乎无限,所以人们不觉得环境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但是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大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大生产的出现,环境污染急剧上升,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类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超过了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使得良好的自然环境范围不断缩小。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经济活动的不合理扩张。“解铃还须系铃人”,环境问题解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应当落在经济上面。学科意义上的经济学,本身是作为一种系统化了的优化配置稀缺资源以达到效率最大的思想和方法论集合。对于稀缺性的资源,运用经济学的理念和方法,可以使其得到最有效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将环境问题纳入到经济学范畴的关键点,就在于要将环境资源化,就是说,要想方设法使得环境成为一种经济学意义上的资源,使得其能够运用经济学优化配置资源的方法来进行最合理地利用和保护,从而取得最大化的社会效益。

经济资源的最主要特点就是稀缺性。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类污染水平超过环境自我净化能力从而使得良好环境范围日益缩小的今天,环境已经显现出了日益明显的稀缺性,因而环境本身,已经逐渐具备了成为一种经济学意义上的资源的基本特征。

本文就是要在环境的稀缺性日益显现的背景下,探究环境是否可以作为一种经济学意义上的资源,即环境是否可以“资源化”,从而使用经济学配置资源的方法来解决环境问题,为经济学方法在环境领域的运用,对于经济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融合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一、环境稀缺性的日益显现

(一)环境稀缺性的逐渐演变和显现

相对于人类而言,环境原本不具有稀缺性。

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空间部分是生物圈。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统合整体,是地球的一个外层圈,其范围大约为海平面上下垂直约10公里。它包括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和由生命过程变化和转变的空气、陆地、岩石圈和水。从地质学的广义角度上来看生物圈是结合所有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全球性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与岩石圈、水圈和空气的相互作用。生物圈是一个封闭且能自我调控的系统。地球是整个宇宙中唯一已知的有生物生存的地方。一般认为生物圈是从35亿年前生命起源后演化而来的。

相对于整个生物圈而言,在近代工业文明发展起来之前的人类,其存在的范围及其狭小,所造成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时候,对于人类来讲,环境并不稀缺,良好的环境广泛存在,就如同空气和阳光一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类在从事经济活动的时候,并不会把环境因素纳入考量,就如同不会把空气纳入规划是一样的,一旦发现某处环境不适合生存和发展,那么只需要(很轻易地)换一个地方即可,并不需要刻意地保护和维持。

但是这种状况到近代工业文明的诞生之后,就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工业化的诞生,使得人类利用开发自然资源、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极大提升,与这种能力相伴而来的就是对于能源资源的巨大消耗和污染的大量排放。物质生活水平地提升带来了人口的大量繁衍,而技术地不断进步则使得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幅度提升,对于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环境问题就在人类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的过程中出现了。

现代工业文明主要的也是一种定居文明。在向周围环境大量排放污染物的同时,人类定居点的环境也在逐渐恶化。历史上著名的污染事件,例如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毒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等,都是人类向定居点周围的环境中大量排放有毒的废气、废水等污染物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事件。这样严重的污染条件下,被污染的环境已经对人类自身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可是在有大量固定资产投资的情况下,人们不可能轻易离开这些受污染的区域,因而不得不为此付出健康和发展的代价。后续定居点和工业设施建立的时候可以在环境良好的地方选址,以避开受污染的地域,可是持续的污染又会使得这些地方也变为受污染区域。这种状况持续下去的结果,就是良好环境的稀缺性日益显现。

(二)环境稀缺性的特征

稀缺,指的是相对于人类的需要而言,供给处于不足的状态。随着人口的急剧膨胀,生产力的飞速提升,人类活动范围的急速扩大,原本大量存在的良好环境被迅速破坏,剩下可以供人类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良好环境变得不再充足,意味着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得到想要的良好环境了。人类不得不对于良好环境的使用进行规划和安排,同时对于已经被破坏的环境进行恢复。有的时候,不同的人群还会对于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进行争夺,例如几次中东战争就涉及到以色列人和周边国家对于宜居环境的争夺问题。

随着人口的进一步扩大,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于资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对于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在人类的污染和破坏面前已经显得十分微弱。因而,良好的环境只会越发减少,其稀缺性也必然会越发显现。

环境的这种日渐增长的稀缺性,成为能够将环境进行资源化处理,从而运用经济学方法对其进行有效利用和保护的基础。

二、稀缺性和环境资源化

(一)环境稀缺性是资源化的基础条件

资源指的是各种可以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和非物质要素的总和。有的资源是无限的,例如阳光,而有的资源是稀缺的,例如石油。经济活动就是对于稀缺资源的配置活动。而经济学方法也就是研究对于稀缺性资源的有效配置的方法。

某种资源是否具有稀缺性,正是其能否按照经济学方法进行配置、利用和保护的最基础条件。

在前工业化时代和工业化初期的这几百万年里(人类存在的大部分时间),良好环境的供给相对于人类的利用和需要而言,都是近乎于无限的,因而不存在稀缺性的问题。人类的经济活动也就很少对于环境本身进行考量。经济活动的运行本身是需要成本的,当某种资源十分充足以至于非常廉价甚至于是零定价的时候,对于这种资源进行配置是无效率且得不偿失的,因而也就不把其当做一种经济资源来看待,更不会去研究其经济学上的配置与使用。

但在环境的稀缺性日益显现的今天,这种状况就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稀缺的日益显现,使得将环境进行资源化处理,合理确立对于环境的产权变得有意义。

环境稀缺性的显现和稀缺程度的不断提高,是环境资源产权建立的基础。因为,只有在环境资源稀缺的情况,环境才被看成是一种可以提供各种服务的财产,对环境资源过多消费才会引起环境财产(用货币衡量的环境资源)的过度贬值。此时,如果不对环境进行产权界定,就会导致环境外部性问题的产生。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学解释和解决办法

在环境资源日益稀缺的情况下,环境资源的无产权和零价格制度,致使其生产和消费中存在私人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以及私人边际收益和社会边际收益的差异,导致了环境资源的竞争性使用和环境质量的不断降低,产生了环境外部性问题。

经济学认为产权界定不清晰是外部性问题产生的根源。环境外部不经济性的产生源于环境没有实现资源化,因而没有被作为生产要素并界定其产权。外部不经济的环境污染在给污染制造者带来收益的同时,也给他人带来了成本。按照市场公平的原则,污染制造者应该对污染受害者给予补偿。但是,由于污染受害者对环境没有清晰可见的产权,即由于环境没有被经济资源化,他们如果要求得到相应补偿会付出很高的交易成本,致使其环境污染问题失去经济学的依据而得不到有效地解决。市场定价没有考虑环境外部不经济性是低估环境资源价值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大多数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

将环境进行资源化,明确界定环境资源的产权,是解决环境外部性,也就是环境资源不合理利用的有效手段。当环境资源产权明晰后,环境资源的稀缺价格就会通过市场机制反映出来,并通过市场交易由供求变动得以不断调整,最终达到一种有效率的均衡。

明确界定环境资源产权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理论上说,明确产权关系,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价格调节机制是实现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的最好手段。产权明晰的最佳边界是由明晰产权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两方面决定的,而产权明晰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是由现实约束条件决定的,包括現行制度环境、资源禀赋状况等因素。我们不仅要注意到明晰产权的成本约束,以及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环境问题在目前的高交易费用,而且要认识到明晰产权的收益约束,即如果不明晰产权,将导致怎样的经济损失。在选择环境政策时,应当比较的是收益。随着环境资源稀缺程度的提高,环境资源产权明晰的收益在增加。只要产权明晰的收益大于产权明晰的成本,即使产权明晰的成本很大,也必须明晰,因为产权不明晰导致的经济损失更大。在环境资源日益稀缺的情况下,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日益加大的威胁,迫使我们必须想办法努力去界定环境资源的产权,环境资源产权明晰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一定的措施和制度,使得环境能够成为一种合理定价、参与市场机制运转的经济资源,将环境资源推向市场,让环境资源日益提高的稀缺价格在市场中显现,会诱发更多的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与环境资源产权制度的互动,不仅提高了环境资源产权明晰的收益,而且也降低了环境资源产权明晰的成本,使环境资源产权明晰的净收益不断增大。也就是说,环境资源产权的交易费用在逐渐降低。比如在排污权交易中,必须有环境质量检测技术,污染物排放监测技术、信息传递技术等支持,才能对排污权进行明晰。而随着排污权的明晰和排污权交易的顺利进行,参加交易的企业会主动提高监测能力,管理部门会因此获得由企业投资监理的监测网络提供的准确排放数据,从而建立并完善环境信息系统。这些技术创新的出现和普及,减少了进一步明晰环境产权的成本。可以说,随着理论研究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环境资源化的障碍会逐步被克服,市场机制在环保领域的应用还会有更大的进展。

三、环境资源化后的定价问题

环境稀缺性的显现只是环境能够进行经济资源化处理的必要条件,但仅仅“稀缺”,还是不足以有效纳入到市场经济当中的。还必须找到对于环境进行有效定价的方法。

合理定价是实现环境资源化,并且进行有效配置的关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资源作为商品的相对稀缺性的信号和度量,是供给与需求的综合反映。价格对资源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市场竞争形成的均衡价格可以引导资源的最佳配置。市场价格不仅反映了社会资源的供求情况,更主要的是反映了社会资源的稀缺程度。只有当价格是资源稀缺性的有效反映时,才能引导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如果价格不能正确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则错误的价格信号会就导致市场混乱,资源配置不当。因此,对稀缺资源合理定价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关键。

科斯认为,市场定价制度是资源配置最有效方式。有效配置稀缺资源的基础是资源稀缺性和价格之间的有机联系。稀缺资源的合理市场价格应该等于反映其稀缺程度的相对价格,等于使用该资源的边际成本。科斯通过将产权变量引入市场价格体系,精辟地论证了市场配置稀缺资源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认为在市场中交换的是资源的产权,如果资源的产权界定不清,必然会影响资源的市场价格。也就是说,只有在产权明晰的条件下,资源的市场价格才能有效反映其稀缺程度,才能等于其相对价格。一旦潜在使用者的权利被明确,那么产权的重新安排将留给市场,这种权利的定价也留给市场。在建立明晰的权利界限的基础上通过市场交易进行权利的转移和重组,资源的最大价值将会被发现和确定,从而使得资源配置实现最大化的产值。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就在于环境没有被经济资源化,没有被作为生产要素并界定其产权,致使环境资源的价格没有正确反映环境资源的稀缺程度,导致市场对环境资源的配置失灵。当环境资源已经日益稀缺时候,依然实行零价格使用制度,其市场价格与其相对价格严重偏离,导致消费者的竞争性消费,使需求扩张,导致供求之间的矛盾激化,进而导致资源稀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环境资源危机日益严重。因此,解决环境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要明确界定环境资源的产权,通过对环境资源的合理定价和有偿使用,使市场价格能够有效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实现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

产权明晰是环境资源合理定价的前提。产权制度安排是价格机制发挥正常作用的保障。资源的市场价格是资源的产权价格,同样的资源,如果权利边界界定程度不同,就会导致不同的市场价格。市场界定清晰是资源的市场价格等于其相对价格的基本条件。

环境资源合理定价的基础应该是其相对价格,环境资源的市场价格应该是环境资源的产权价格,产权明晰是环境资源市场结构等于其相对价格的必要前提,产权交易是纠正环境资源市场价格与其相对价格的必要前提,产权交易是纠正环境资源市场价格与其相对价格偏离的重要途径。可见,产权明晰和产权交易是资源合理定价的前提,建立资源产权制度,是实现市场机制对环境资源化配置的重要前提。

明晰的产权是市场交易的结果,资源的合理定价也是市场交易的结果。因此,产权界定是在产权交易中不断推进的。只有通过产权交易,在重复多次的博弈过程中,才能获取做出正确决策所需要的各种信息,才能克服市场的不确定性,从而不断地对产权合约进行纠正,对市场价格进行调整。每一次交换都使得产权的权力边界变得更为清晰,从而使得资源的市场价格与其相对价格更为接近。通过多次交易重复博弈后所选择的产权合约具有竞争优势,所形成的市场价格具有合理性,即与相对价格一致。

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明晰的產权制度,是对环境进行资源定价的基础;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来形成环境资源的公允价值,是定价的合理方式。

【参考文献】

[1]左正强.论环境资源产权制度功能[J].生态经济,2012,(05):49-52+62.

[2]冯俊.环境资源价值核算与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

[3]李云燕.基于稀缺性和外部性的环境资源产权分析[J]. 现代经济探讨,2008,(06):35-40.

[4]雷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机理研究[D].新疆大学,2005.

[5]郝俊英,黄桐城.环境资源产权理论综述[J].经济问题,2004,(06):5-7.

[6]蔡守秋.论当代环境资源法中的经济手段[J].法学评论,2001(06):47-56.

猜你喜欢
稀缺性环境问题
北京理工大学徐特立图书馆占座现象的出路探析
建设现代高效生态林业工程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价值与交易初论
基于成本效用分析的经济系统优化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