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蜂疗法的源流与传承

2017-07-05 18:24祖湘蒙魏一苇陈海燕邓婧溪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14期
关键词:源流

祖湘蒙++魏一苇++陈海燕++邓婧溪++郭神国++郭汶超++郭乐+刘琦

[摘要]陈氏蜂疗法作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当今中医蜂疗领域传承时间久远、临床诊疗较完善的蜂疗法,这与其各代传人的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有密切关系。梳理陈氏蜂疗法的传承脉络及其学术理论体系,有利于陈氏蜂疗法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关键词]蜂疗;陈氏蜂疗法;学术理论;源流

[中图分类号] S89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5(b)-0015-03

The origin and inheritance of CHEN apitherapy

ZU Xiang-meng1 WEI Yi-wei2 CHEN Hai-yan1 DENG Jing-xi2 GUO Shen-guo1 GUO Wen-chao1 GUO Le2 LIU Qi2

1.Shennong Be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Co., Ltd of Guiyang County in Hunan Province,Guiyang 424400,China;2.The Library,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 410208,China

[Abstract]As the fourth batch of provinci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epresentative program,CHEN apitherapy has been in inheritance for a long time and is a comparably more complet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the apitherapy fiel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is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its unique theoretical system formed in the process of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its each inheritor.Sorting out the inheritance tree and academic theory system of CHEN apitherapy will contribute to its pre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Apitherapy;CHEN apitherapy;Academic theory;Origin

蜂療是蜂刺疗法与蜂产品医疗的总称。我国将蜂产品用于人类医疗保健的历史悠久[1],《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365味药材当中,就将蜂蜜、蜂蜡和蜂子列为上品,其后历代医学典籍中多有论述,各代文人的大量著名诗文中也记载着民间应用蜂产品于医疗、养生、保健的实践。国外利用蜂产品也很早,据载1700年前古罗马及西欧的查理曼帝国、俄国沙皇等,均有将蜂产品用于医疗保健的实践。蜂刺疗法,其有据可考的历史,可追溯到古代的希腊、中国和埃及,但受到现代医学的关注与重视则是近现代的事。

陈氏蜂疗法自陈氏先祖于康熙年间创立以来,随时代更迭,辗转各地,于上世纪初期迁延至湖南省郴州市,并在此落地生根。陈氏蜂疗法源于自然,将药、针、灸三效融为一体,集中国医学、现代医学的特性于一身,是当今中医诊疗领域传承时间久远、临床诊疗较完善的蜂疗手段。笔者现依据相关史料记载,简略的梳理陈氏蜂疗法的传承脉络及其学术理论体系,利于陈氏蜂疗法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1陈氏蜂疗法的传承脉络

蜂疗既是一门古老的医术,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蜂疗一直在继承中不断累积与发展。明末清初,陈氏族人开始涉足养蜂业,并开始尝试以蜂产品入药及简单的蜂刺疗法行医。清康熙年间,陈氏先祖陈加官在深入探究传统中医学理论,特别是中医学中相关蜂疗技法与蜂产品药性相结合,利用蜂刺与蜂产品入药联合应用的蜂疗法在民间行医,此后蜂疗法一直在家族中传承,从康熙年间历经数代至今。为了更好地传承与保护这一中医药文化遗产,陈氏蜂疗法传承人摒弃“古法密不外传”的传统观念,积极推动陈氏蜂疗法以家族代序传承向团队传承方向发展,使其得以更好地传承保护及发展。现将各代传人的传承与发展脉络介绍如下。

第一代:陈加官,生于养蜂世家,基于族人蜂刺疗法行医的实践经验,阅析中医典籍,深入探究中医理论,结合其中的蜂疗知识,创立了家传蜂疗法,为陈氏蜂疗法的独特学术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二代~第七代:陈绍良到陈治开,这一阶段是陈氏族人稳步传承的阶段,各代均承父辈医术。以家传蜂疗法为基础,善用蜂针,以蜂产品入药,行医于各地,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医术在继承中得到长足的进步,为后来者的传承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充实了陈氏蜂疗法的学术理论体系。

第八代:陈伟,字邦雄,陈治开长子,甚喜医术,早年从军,后为军医,建国后,深研家传蜂疗法,融合西医理论,形成完整的陈氏蜂疗法体系,创立国内首个蜂疗科,并于1990年出版国内首本《蜂刺疗法》专著,并创新地展示出独特的“作用点”和“点位图”,把26个病种独特的治疗方法毫无保留地献之于世,备受医疗界权威所推崇,为陈氏蜂疗法集大成者。

第十代:经第九代陈伟之子陈剑峰的继承创新,其女陈海燕、女婿祖湘蒙承其术并创其新。陈海燕,少得祖父传授家学,后随父行医,深研陈氏蜂疗法;祖湘蒙,父母皆为医生,早年从商,后承家学,渐有小成,而立之年得陈伟先生赏识,授以蜂术,后随陈剑锋先生行医各地,在两人的努力下,陈氏蜂疗法顺利成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建立了中医蜂疗标准,推动陈氏蜂疗技术的多方位应用,并进行陈氏蜂疗养生保健产品的开发,建立了陈氏蜂疗法养生基地,为陈氏蜂疗法的传承、推广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十一代:祖日聪、罗旭、万海英、郭神国,是陈氏蜂疗法从家族传承向团队传承一代,这一代随陈海燕、祖湘蒙夫妇学习蜂疗技艺近十年,现已具备运用陈氏蜂疗法进行疾病诊疗的能力。

2陈氏蜂疗法的学术理论体系

蜂疗医学是一门利用和研究蜂针、蜂毒、蜂产品及其制剂防治疾病的学科[2]。数千年前即被人类用于医疗实践,近现代的临床研究[3-9]也显示了其显著的临床疗效,这与其特殊的学术理论息息相关。

陈氏蜂疗法是将蜂刺疗法与蜂产品入药相结合进行诊疗疾病的蜂疗技法,现将其独特的学术理论体系总结如下。

2.1以中西医理论相结合的蜂疗点位体系及独特蜂毒药性理论为特色

中医蜂疗指基于中医药理论,利用蜂针及蜜蜂产品及其派生制剂,与中医药结合,进行医疗保健的诊疗过程。其与中医学、中药学紧密结合,形成独特风格的蜂疗理论体系与临床疗效的蜂疗学。其中中医蜂针疗法是以中医经络、脏象學说为理论基础,将活蜂针从蜂体取出作为针具,运用不同的技法和不同的刺激强度循经络皮部和穴位针刺以防治疾病[10]。陈氏蜂疗法以中医阴阳五行学说、辨证论治为理论基础,集合中医针灸学、中医经络学、中药学等理论,以中医望闻问切为疾病诊断手段。同时融合西医神经学、免疫学等理论于一体,形成了国内唯一的完整的中医蜂疗理论体系。传承人陈伟先生基于此理论体系,并根据经络学说结合神经系统的解剖特点,研究出针对不同疾病进行蜂刺治疗的150多个作用点,并绘制了点位图[11],开创了专用于蜂疗的穴位点与非穴位点相结合的特色蜂疗点位体系,按点位治疗疾病就是陈氏蜂疗法的精髓。

其中蜂毒应用广泛,具有多种药理学活性[12],国内外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主要包括抗炎[13-14]、抗肿瘤[15-17]、镇痛[18-19]、降血压[20]、抗菌[21]等,陈伟提出蜂刺疗法治疗恶性肿瘤的中西医医理以及蜂毒药理,利用分子学原理探究蜂毒与蜂产品药性,形成了独特蜂毒药理理论[11]。

2.2诊疗阶段化、外刺内服结合、穴刺相宜的特色临床诊疗方法

陈氏蜂疗法利用蜂刺方式治疗疾病的过程,整体上又分为皮试测敏、蜂针适应与疗程诊治三个阶段,先以蜂针浅刺,验证患者身体是否具有蜂毒过敏反应,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再根据病情程度确定诊治疗程,同时按照家传秘方内服,综合施用,形成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功效。

同时根据不同机体对于蜂毒的敏感程度,陈氏蜂疗法的用刺方式分为螫刺、点刺、散刺和弹刺,螫刺是用蜂夹轻轻夹住蜜蜂胸部,直接将蜂刺作用于被刺穴位,其痛感最强,多用于脏腑疾病等症,施刺于主穴;点刺、散刺是用镊子取下蜂针,再通过人为方式刺于作用点,大多为浅表皮层刺激,痛感稍弱,常用于配穴;弹刺是用镊子将蜂针与蜂体脱离之后在局部病灶快速密集用刺,该方式主要应用于医疗美容领域。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陈氏蜂疗法总结出了按照不同病因、不同体质、不同部位等因素,或单独使用一种方式,或几种方式配合运用的诊疗手段,对诸多疑难杂症的诊治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11]。

2.3蜂疗一刺三效起到药针灸的多效机制

蜂针即采用蜜蜂尾部的蜂刺和附在蜂刺后部的毒囊为行刺工具进行施针[22]。陈氏蜂疗法依据蜂针的特殊性,提出独特的药、针、灸三效,即一刺三效。蜂针的针刺是两根带倒勾的高精度中空的针,细若秋毫。针尾部是具有丰富交感神经的毒囊,它与蜂肠相连,蜂针刺入人体后倒勾使毒囊与蜂体分离,同时形成对毒囊交感神经的策动条件,在条件反射作用中,交感神经规律性收缩,毒囊组织频频排毒并使两针在倒勾作用下只进无退交递渐进排毒,作用于人体呈现针刺效应;蜂刺这种作用方式有如自然造物的高精度超微型生物天然注射器,应用于人体注射治疗,实现了蜂毒的生物活性,蜂毒各组分在人体多个系统呈现药的效应和作用;同时在蜂刺治疗过程中所含疼痛物质的传导作用,蜇后红肿发热的灸疗作用,即药、针、灸三效的疗效机理,形成了完整的一刺三效的疗效观。

2.4四结合的蜂疗养生保健特色

中医传统养生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合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内容,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独特的养生理论和传统的养生方法。蜂疗养生法[23]是中华自然养生疗法中的一枝奇葩,是利用蜜蜂及药食两用的蜂产品,供人体医疗、保健、康复的专业学科。陈氏蜂疗法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研制了多种的蜂疗产品用于养生保健,并采用“四结合”特色蜂疗养生保健法(蜂疗与中药、蜂产品内服与外用、整体与局部、内在与外表)进行全方位的陈氏蜂疗养生保健。例如美容,中医美容大多防治并举,目的除了从根本调节脏腑机能达到美化外在容颜,现在出健康和延缓、减轻衰老的健康长寿之意的中医自然疗法也大多都有美容的效果[24],故而陈氏蜂疗法的蜂疗美容是基于医疗的角度,通过中医辨证论治调治,合理运用蜂疗与中药的结合,注重内服外用蜂产品的有机结合,坚持整体与局部,内在与外表的结合并重,内调脏腑补益肝肾,外润肌肤调合腠理,达到真正中医美容的目的。

3结语

医学科学的崇高使命,在于它对人类健康做出的贡献。陈氏蜂疗法契合中医学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这对弘扬和发展中医药文化,丰富完善诊疗体系,推广生态、环保、健康、积极地生活理念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将其传承与学术理论体系进行梳理与总结,希冀独特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蜂疗技术得以广泛的传播与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少华,李海燕.花开杏林大美无声[J].中国蜂业,2015,66(9):11-14.

[2]李万瑶.蜂刺疗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

[3]张松山,张立作,张士旭,等.蜂疗对痛风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蜂业,2012,63(28):34-35.

[4]李海燕,黄少华,韩巧菊.中医蜂疗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理论与临床实践探索研究[J].中国蜂业,2014,65(5):45-47.

[5]张思宇.观察中医蜂疗四联法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和对骶髂关节炎破损骨质的改善[J].光明中医,2015, 30(8):1709-1710.

[6]王红圈.中医蜂疗医治骨折后遗症38例临床报告[J].中国蜂业,2015,66(9):47.

[7]韩巧菊,崔立荣,陈淑兰,等.中医蜂疗四联法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影响的临床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1):50-53.

[8]李海燕,黄少华,曾伟.中医蜂疗治疗肺癌的理论与临床实践探索[J].中国蜂业,2014,65(11):40-42.

[9]李瑞珍,李海燕.蜂疗临床应用现状研究[J].中国蜂业,2014,65(8):36-39.

[10]王金庸,王梦林,王润洲.中医蜂疗学[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7.

[11]陈伟主编.蜂刺疗法[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

[12]张冰清,刘晓波.蜂毒的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药学研究,2016,35(3):172-174.

[13]Kwon YB,Kim HW,Ham TW,et al.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of bee venom stimulation in a mouse air pouch model is mediated by adrenal medullary activity[J].J Neuroendocrinol,2003,15(1):93.

[14]黃胜光,李万瑶,李万山,等.国外研究蜂毒抗炎抗痛作用的情况简介[J].中国蜂业,2009,60(4):38-39.

[15]楼蓉.蜂毒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部分机制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1.

[16]王朋景.蜂毒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株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部分机制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1.

[17]崔金刚,张腾.蜂毒素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2,29(5):111-113.

[18]Roh DH,Kwon YB,Kim HW,et al.Acupoint stimulation with diluted bee venom(apipuncture)alleviates thermal hyperalgesia in a rodent neuropathie pain model:involvement of spinal alpha 2-adrenoceptors[J].J Pain,2004,5(6):297.

[19]柳涛,藤田亚美,熊本荣一,等.蜂毒及其组成成分的生理作用机制及进展一致痛或镇痛[J].神经解剖学杂志,2009,25(6):687-690.

[20]朱金明.浅析蜂毒治疗高血压病的机理[J].蜜蜂杂志,2004,24(11):12-13.

[21]王滢,张广求,屈睿,等.黑尾胡蜂毒液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功能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24(2):119-122.

[22]张金禄,刘喜德,叶丽红,等.蜂针针法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5):322-324.

[23]王继法,王广松.抓好蜂疗产品基地建设确保蜂疗养生事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蜂业,2015,66(6):54-55.

[24]吴妍静.中国古代中医美容的起源与形成发展综述[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9(3):238-242.

(收稿日期:2017-02-17 本文编辑:许俊琴)

猜你喜欢
源流
《源流》前进
源流2020年目录汇总
中国古代建筑“木样”的历史源流及当代发展
原总编辑吴大勇关爱《源流》
竹枝词·五赞《源流》杂志(外一首)
创刊二十载,越办越精彩
我与《源流》相识、相交的故事
《源流》伴我行
我与《源流》
《源流》办得正、新、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