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军 黄 诚
衡阳市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刘军黄诚
(南华大学 体育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通过对衡阳市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调查,针对学校的教学模式,场地器材及师资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具体实施,为营造健康的校园体育教学,倡导“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理念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依据。
衡阳;本科院校;公共体育;体育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都已经很多方面顺应时代潮流进行了具体的教学改革和相应的学科建设,而且在教学实际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中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应以建设先进体育文化的和实现符合时代潮流的高校体育建设目标与教改任务为目标,逐步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多元性与可持续发展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对《纲要》的上述条文进行解读,现代体育教学的场所跳出了原来局限于学校内部,而是扩展到了包括学校、社会场所的范畴,并重视体育课程、课外体育活动、校外体育活动的有机联系,也注重了学生在多场所、多种体育活动中的各种能力培养,强调了课程设置的整体性。衡阳市属于一个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因为经济条件以及教育基础等条件的制约,教育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衡阳市本科院校只有四所,它们是南华大学,湖南工学院,衡阳师范学院,湖南交通工程学院。从调查访问的情况来看,衡阳市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数量还是相对落后得。因为经济条件以及体育文化发展等方面的原因,现就对衡阳市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1.1研究对象
衡阳市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现状
1.2研究方法
1.2.1走访调查法:利用电话走访及当面座谈的方式,与衡阳市本科院校公体部主任、教学一线教师、大学生进行了交流,取得了论文需要的第一手资料。
1.2.2问卷调查法:对衡阳市4所本科院校体育学院的院长和副院长,并对部分体育教学一线教师、大学生进行当面访谈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328份。其中体育学院院长和副院长8份,共回收8份,其中有效问卷8份,有效率占100%;任课教师120份,回收120份,其中有效问卷118份,有效率占98.33%;在校大学生1200份,回收1012份,其中有效问卷1008份,有效率占99.61%。
表1.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一览表
1.2.3文献资料法:本研究参阅了有关体育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文献和论著,内容涉及到教育学、体育学、统计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这些文献及论著为本论文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分析研究提供大量的文字资料与理论方法的支持。资料主要来自衡阳市图书馆、南华大学图书馆以及CNKI网,资料有一定的来源可靠性和说服力。
1.2.4数理统计法: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分类和利用相关计算机软件(SPSS4.0)进行了统计分析。
体育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环境设施、教学方法手段、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活动以及师生之间的相互活动等几个基本要素构成。教学过程的结构是由多个方面的要素有机联系在一起的,但其中构成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并且相对稳定的是如下两大类:一是教师、学生、教学环境设施条件组成的教学系统要素;二是由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内容(教材)、教学过程操作 (教学手段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教学中的调控与反馈、师生教学评价等教学过程要素。构成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教学目的与教学任务决定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任务要求有合理的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手段和形式来实现。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制约着教学目的、教学任务的有效实现。下面就衡阳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现状诸因素进行具体分析。
2.1衡阳市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类型与分布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衡阳市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存在三种体育教学模式:三段型、半开放型、俱乐部型,在上述衡阳市本科院校选用的几种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每种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条件均有较大差异,下面是衡阳本科高校三种教学模式具体分布情况。
表2.衡阳市普通本科院校体育教学模式分布类型简表N=4
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校数比率 三段型一年级、二年级基础课,三、四年级专选课125% 半开放型一、二年级开设体育必修课,学生可以选择上课内容,三、四年级开设选修课125% 俱乐部型一年级、二年级以俱乐部形式学习250%
2.2体育教学场地设施数量与质量基本不足
根据本次研究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各高校体育场馆基本情况如表3。
表3.衡阳本科院校运动场馆简表N=4
场馆类别单位总数平均值 综合体育馆座30.75 田径场个92.25 篮球场个10225.5 足球场个112.75 排球场个153.75 风雨操场块41 健美操馆(形体房)座174.25 健身房座51.25 网球场块71.75 乒乓球台张11929.75 羽毛球场(馆)个307.5 游泳池(馆)座10.25 攀岩墙块10.25
2.3体育教学的运动器材基本不足
体育器材是体育教学、比赛、休闲、健身的物质条件。据调查结果抽知,受调查高校学生运动器材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各校体育部按教学与比赛、群体活动配备;另一方面是各院系根据自身需要配备,但品种较为单一,数量也较少;再者就是学生按自身兴趣爱好或者学习需要自身购买。上述第一方面主要是用于体育教学、比赛,学生平时的课外体育运动大多数用不到学校配备的器材。而在器材的第二、第三方面尽管都是用于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但器材的数量较为单一和零散,在用于学生课余体育活动也是不够的。
表4.体育器材供给满意度调查表
体育器材供给教师学生 能满足体育课学习的需要37.80%18.2% 基本满足体育课学习的需要42.50%48.2% 不能满足体育课学习的需要19.70%33.6%
从表4可知,衡阳各本科高校配备的体育器材在体育教学与竞赛方面基本是不足的,另外在课外活动器材配备与供应方面严重不足。这就反映出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器材配备的不足,一方面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使得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开展陷入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面对多元化发展的高校体育,一方面要解决体育教学器材不足,另一方面解决学生课余体育文化活动器材的不足均是迫不及待的事情。
2.4教学师资性别比例失调与数量不足
衡阳市被调查的4所本科高校在职公共体育课程教师共计159名,男女教师比例约为3.5:1,对各校体育部主任的调查所知,严重的体育教师男女比例失调使得教学工作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女生教学无法全方位到位,以及例如健美操、瑜珈、形体、体育舞蹈等女性优势项目体育课程因为师资的稀缺,课程开设不足或者无法开设,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课程项目的更新速度与更新质量。另外,从各高校的体育师资数量与学生数量的比对,体育教师与学生比例约为1:350,而与体育课学习的学生比例约为1:230,两个数据反映出一个教学的严重问题,体育课程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并且师资的缺乏是衡阳市本科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对部分体育部主任以及体育教师的座谈所知,体育师资在近年来严重缺乏,教师普遍反映教学任务太重。并且由于近年高校招生扩招以及衡阳市人事改革限制高校教师编制两个原因,衡阳市高校体育师资的不足情况还在加剧。
2.5体育师资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
衡阳市高校体育教师年龄结构呈菱形现象,39岁-30岁年龄段与29岁-22岁年龄段人数较多,比例为42.7%和21.4%,年轻教师比例总计64.1%。40岁-49岁和50岁-60岁以上年龄段人数较少,分别占26.7%和9.2%。从上述比例可知体育教师基本集中于39岁-30岁年龄段,29岁-22岁年龄段,以及40岁-49岁年龄段,几个年龄段均是处于创造力较强的阶段。
在高校要求教师提高学历结构以及近年本科教学评估,原有教师通过在职攻读学位,以及近年各高校只招收硕士以上学历教师,衡阳市本科院校教师学历层次较高,并在向高层次、合理化方向发展。
近几年衡阳高校体育教师的招聘绝大多数以硕士研究生为主,因为教师满员以及各学校教学专业发展的需要并逐渐向高质量教师招聘方向发展,各学校招聘的新教师专业素质较往年大为提高。
2.6体育教师专业特点评述
衡阳市高校的体育师资也基本来自湖南本土,以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占的比例最高,约为60%,而来自其它高校的体育师资主要集中位于汉、惠、沪、京的高校,但比例很小。上述表述反映出两个严重问题,一方面是衡阳市高校基本是湖南师范大学的一统天下,这就使得衡阳市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项目陈旧、雷同率高;另一方面,因为教师来源单一,缺乏项目更新和教学改革的能力。
通过对衡阳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现状进行的调查研究,有如下结论:
(1)衡阳市本科院校体育教学都遵循了《大纲》的要求,并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自身各种条件的不同都有自身的特色。
(2)衡阳市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普遍较为规范,所采用的体育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体质与运动技术技能方面效果均较为显著,各种模式的运行整体合理。
(3)调查研究的各高校在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完善以及改革方面均在以不同程度地向现代化的高校体育方向发展。
(4)衡阳本科院校的体育师资在向高学历层次、多能力层次方向发展。
[1]丛立新.课程论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7-41.
[2]陈玉琨,等.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42-147.
[3]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4-25.
[4]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78-81.
[5]龚正伟.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86-87.
[6]钱杰.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65-67.
[7]樊临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7-82.
[8]杨楠.体育教学模式与主体教学浅论[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3):84-87.
[9]林致诚.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选修课的现状调研[J].中国体育科技,2003(6):56-58.
[10]何元春. 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多元化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2):235-243.
[11]徐雄杰等.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与学校体育改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1):27-28.
(责任编校:何俊华)
2017-04-10
刘军(1978-),女,衡阳汨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
G812.5
A
1673-2219(2017)06-01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