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春晨
隆平高科:播种“一带一路”
文|戴春晨
[√]对于“一带一路”,隆平高科显然极具价值。
来做个地图游戏:将全球水稻种植分布图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图重叠在一起,有什么有趣的发现?是的,这两幅地图大部分是重合的。水稻是全球第一大粮食作物,在水稻主产国中国之外,90%以上的水稻种植分布在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也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涉及的合作主体。
让我们开下“脑洞”:靠科技进步“养活自己”的中国人,能否向海外输出先进农业科技,从而造福世界人民?事实上,中国的农业科技企业正在做的一件事便是将中国的杂交水稻种子,播撒到“一带一路”沿线的耕地上。以“袁隆平”冠名的隆平高科,便是走在前头的主力企业。
“一带一路”战略意图之一即是使中国与沿途国家分享各自优质产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挖掘区域内市场潜力,推动中国优势产业“走出去”,并开拓广阔的需求空间。而中国杂交水稻种业具有全球优势,因而中国杂交水稻种子海外推广完全符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4月27日晚间,隆平高科公布2016年业绩,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2.99亿元,同比增长13.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01亿元,同比增长2.05%;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27亿元,同比增长18.39%。业绩简报称,公司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实现了国际业务总收入同比增长。
可以说,国际市场为隆平高科的杂交水稻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海外水稻种植面积约95%分布在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杂交水稻的普及无一赶上中国。据2014年统计数据,东南亚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占比也不算高,世界水稻种植大国印度的杂交水稻播种面积仅占比5.8%,印尼、孟加拉、菲律宾等国家的杂交稻种植比率不足5%,数据最好的缅甸、巴基斯坦分别为19.6%和18.2%,世界整体的杂交水稻种植比率仅为6.7%。杂交水稻种植比率低就意味着前述国家的单产不及中国,粮食自给存在压力。比如,马来西亚粮食自给率约60%,政府希望未来提高到70%,这相当大部分要依靠转种杂交水稻增产。
业内粗略估算,“一带一路”沿线的水稻主产国家,杂交稻种植面积比率如果达到30%,仅按照中国每亩用种量标准,每年约需杂交稻种子6亿公斤,为我国目前杂交水稻种子市场容量的两倍多;如果考虑相对低的当地栽培管理水平,每亩用种量至少翻倍,市场容量更加巨大。
事实上,袁隆平在1999年发起成立隆平高科时,隆平高科就几乎迈出了走出去的步伐,成为国内较早一批走向全球的种业企业。隆平高科较早的国际化策略有很强的公益性质——教外国人怎么种植农作物。早些年,就有不少东南亚、南亚、非洲国家的“留学生”来到隆平高科总部所在的湖南长沙,一拨接着一拨地上农业科技培训班。2009年,中国杂交水稻技术援外培训基地落户隆平高科,这是商务部首个援外培训基地。培训班的留学生分为两类:海外的技术人员和管理农业的政府官员,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技术,兼顾蔬菜栽培技术等其他内容。
截至2016年底,隆平高科承办了140余期国家援外培训项目,为近100个发展中国家培养了包括36名正、副部级学员在内的5000余名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隆平高科最新的计划是,2017年在国际培训班的基础上建立隆平大学。
隆平高科几十年的国际援助路线,既是普及杂交水稻的公益行动,也是有潜力的商业拓展行动。同时也与“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建立了联系与良好的品牌印象。在印尼,从当地农民到政府官员,都将杂交水稻称为“隆平稻”。正是看到了“隆平稻”增产的魔力,一些国家开始着手向中国进口杂交水稻种子。
然而仅仅培训海外人员或者单纯出口种子并不能使我们的产品真正在国外扎根,隆平高科副总裁、杂交水稻国际研发首席专家谢放鸣分析称,尽管杂交水稻走向“一带一路”市场空间巨大,但也存在不少风险点。技术层面,“一带一路”国家当地的水稻种质资源少,遗传资源单一化严重;稻田有效灌溉面积少,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投入不足,栽培技术落后;水稻生产成本提高,新技术推广力度不够。人才层面,农业科研与推广人才缺乏。政策层面,种子繁育与生产法律不规范。而更深层次的问题是种质资源作为选育植物新品种的基础材料,以往受到国家的“预防式”出口限制;而水稻种子的表现与所处的自然环境相关,国内审定的品种有限定的合法种植范围,也不一定能完全适应异国的生长环境和消费市场。另外,某些国家对种子进口壁垒森严,中国出口的种子挤进这些国家的市场并不容易。
因此,走出去的过程必须坚持“研发先行”,隆平高科将研发端前移至市场,针对目标国的市场研发特定的杂交水稻品种。2015年,隆平高科斥资1亿元设立国际公司,主要负责在海外从事农作物种子的本地化研究、本地化生产加工和本地化销售。而在2016年之前,隆平高科已经在巴基斯坦、菲律宾、印度、孟加拉、东帝汶、印尼、泰国以及非洲的利比里亚、安哥拉、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等国家设立了研发中心和育种站。
顺着研发先行的路线,隆平高科近日在海南三亚落下重要一子:与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签署5000亿元的合作协议,公司海外研发中心正式落户三亚。无论是对袁隆平还是隆平高科,三亚都是意味深长的存在。对袁隆平而言,“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生命来源于1970年在三亚发现的水稻雄性不育株“野败”;而三亚日照长、生长快的自然特点,又使得他至今每年都差不多有6个月待在三亚的试验田里。而对隆平高科而言,三亚也是面向东南亚、南亚市场绝佳的育种场地。
未来的理想状态是,隆平高科在三亚的试验田、在海外国家的研发中心和育种站,每年均有源源不断的新品种送往“一带一路”沿线的稻田。目前,隆平高科在海外已有19个品种在巴基斯坦和菲律宾等国分别审定或者登记。
2016年,在海外布局颇广的国有企业中信集团成为隆平高科的第一大股东。这一步既保证了隆平高科的研发资金,又使公司可借助中信集团的全球网络拓展海外市场,因而被市场寄予厚望。而依托早年打下的海外援助培训和市场化的基础,隆平高科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杂交水稻种子年出口量达30%以上的增幅,2015年出口杂交水稻种子4100吨。
这一环套一环的运作也使得隆平高科的国际化版图越发清晰:在十余年公益性国际援助的基础上,靠着“援助+研发”两条腿走路,将以杂交水稻种子为代表的中国种子推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最后,借助资本的优势将研发优势进一步扩大的同时,弥补公司前期相对较弱的国际产业化运作能力,最终实现公司在海外市场打造产品与金融服务一体化。
(资料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