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寻求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2017-07-05 13:28连平
商业文化 2017年13期
关键词:小微社区改革

文|连平

连平:寻求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文|连平

连平

从2016年四季度以来,多数经济指标趋向改善,有些指标的表现好于预期,生产和需求都有回暖,短期内总体运行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从中长期看,需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并使之落到实处,以释放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一、培育新动能需要深度推进改革和转型

2016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7.35%,处于城镇化较快发展进程中,能够在较长的时期内释放投资和消费需求。我国区域之间差距很大,中西部地区发展空间广阔,经济回旋余地较大。虽然经济增长的潜力和空间依然较大,但并不意味着盲目追求经济高增速的做法可取。更重要的是在充分挖掘经济增长潜能的基础上,推进结构转型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充分挖掘经济增长的潜力。我国城市化道路还很长,要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撬动内需增长潜力。应加快步伐推进大中小各类别城市群规划建设,在深化发展初步形成的12个国家级城市群的同时,加快区域性城市群和中小城镇发展。推进城市群之间和城乡之间联动发展,实现跨区域城市群间产业分工、基础设施、环境治理协调联动。适度加快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缩小东中西部区域差异。确保户籍人口城镇化率逐年提升,释放消费需求增长空间。加强人力资本投入,在公共教育和健康方面加大资源支持力度,培育新人口红利,提升单位劳动生产率是提高人均GDP的关键。

全面推进增长结构优化提升。一是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在去产能的背景下,适当容忍第二产业增速下降。确保第三产业保持较快增长,提升第三产业占比,增长动能向第三产业转变。二是工业结构优化提升。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的去产能工作,不只是钢铁、煤炭行业,也包括水泥、电解铝、有色金属等大量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促进中低端工业产业向能源资源节约型、提升附加值以及自主创新的方向升级。三是服务业增长质量优化提升。改革措施更多地着眼于服务业,推进金融、运输、教育、文娱、医疗、养老等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服务业产出能力和质量提升。很多服务业的准入限制依然严重,要加快服务业对内和对外开放。四是区域结构优化提升。推进经济增长极梯度转移,东部领先发展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同时为中西部地区提供更好的政策条件。

深化改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深化市场化改革,包括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土地和户籍制度改革、国企国资改革等多方面,消除制约经济增长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企业及工薪阶层税费负担、要素价格成本等,降低国民经济的生产和运营成本。为适应消费升级步伐的加快而开展各项关键性改革,消除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市场化力量提供与居民消费需求升级相匹配的商品和服务的供给。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营造不同投资主体一视同仁的公平投资环境。打破行政性垄断,深化重点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提升竞争水平。明确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指引,强化制度性保障,让民营企业看得清方向、看得着前景,重拾投资信心,促进市场投资主体由政府向民间转移。

加强创新提升内生增长动力。随着各类要素成本快速上涨,依靠要素投入驱动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而依靠创新的增长模式还未形成。创新驱动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三个维度。技术进步与创新方面我国已积累了一定的基础,但仍有很大发展空间。2016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133.9万件,同比增长21.5%,创新水平处于快速提升时期。进一步加快培育创新主体,集聚创新资源,打造创新平台,完善创新体系,优化创新环境,推动科技创新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机结合,依靠创新驱动实体经济发展。制度创新的重点是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激励创业创新创富,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民间资本主导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保护国产技术与品牌。管理创新要引入吸纳国际上优秀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特别是完善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培养优秀管理人才和科技人员、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创新群体。

二、释放新动能需要在薄弱环节上下功夫

我国经济至少长期存在三方面薄弱环节,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释放经济新动能。

1.实质性地推进农村土地改革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土地制度改革滞后成为制约经济增长新动能难以有效释放的重要因素。农村部分宅基地及农房利用粗放、退出不畅,不但导致城市化发展面临土地使用障碍,而且严重束缚了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影响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农村土地改革为突破口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保护农民权利、坚守耕地红线的前提下,要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市场化机制。

社区金融

一是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变迁为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三元产权结构,能够更有效地发挥集体土地经济效用,也能更好地提升社会保障功能。在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中存在着诸多难题,需要探索制度创新,完善相关法规,健全配套机制。二是突破“两权”改革障碍。突破体制障碍和法律障碍,落实农村土地的用益物权,推进集体所有耕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两权”改革试点,有效盘活农村资源和资产。三是实现宅基地有偿退出和转让。目前土地的城镇化快于人口的城镇化,要将农村人口从农村土地上释放出来,形成新的生产力。可以探索推广地票制度,促进进城落户人员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四是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建立制度盘活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村办企业、工厂等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权同价。

2.发展社区金融激活经济增长潜力

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实质是小微企业、弱势群体融资难和贵。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带动消费的中坚力量,融资难融资贵必定会影响就业、抑制消费。脱实向虚表面上是金融业没有服务好实体经济,深层次原因是金融体制存在缺陷,金融资源错配导致大中型企业负债过多将资金投向非实体经济领域,而小微企业和双创企业却难以获取充足的金融支持。在双创迅速展开的情况下,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进一步发展。发展社区金融,打造金融体系的“毛细血管”,有效促进金融血液流到经济体的各个微观部分,可以成为解决金融资源错配的重要途径。这将有助于实质性提升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抑制脱实向虚,激活经济增长潜力。

发展社区金融并不仅仅是传统银行机构到社区设点,不是简单的便民金融服务,而是通过金融体制创新,实现金融服务下沉入社区,引导和推动金融资源流向小微、个体经营者和居民个人。社区金融应该具备“五小”特点。资产小,业务规模自然有限,难以“傍大款”;资本小,主要由社区小微企业和居民的资金作为经营资本;区域小,在一定的社区内经营,严禁跨区域;客户小,主要服务对象为小微企业、个体经营户和居民;业务小,只做小笔储蓄、小微贷款。未来可以通过小贷公司转型、网贷机构转化、收购大型银行网点和新建机构等形式逐步建立一大批小型商业银行。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业务创新,以市场化原则开展经营。与此同时,政策应支持和规范社区金融发展。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形成法制化框架;发挥财政在信用支持、税收优惠和风险补偿等方面的作用;货币当局在存准率、再贷款、再贴现等方面实行差异化政策;完善信用担保机制,建立监管评估体系,实行存款保险制度全覆盖,保障社区金融创新发展。

3.盘活巨额财政存量资金

随着经济增速的逐渐下降,财政收入增速也随之放缓。2016年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至4.5%,其中税收收入增速4.3%,非税收收入增速5%。2016年营改增全面推行后,营业税和增值税两者之和累计同比增速从2016年5月的18%下降至2016年末的3.55%。尽管财政支出效率和结构较过去已经有所优化,但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粗放问题依然存在。机关团体存款在M1中占比不断增加,已由次贷危机前的10-15%的占比水平提升至50%左右。截止2017年2月末,政府性账户上活期存款已超过27.8万亿元,其中机关团体类存款23.7万亿元,财政性存款4.1万亿元。

国务院曾要求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但目前来看效果并不理想,财政拨款资金依然大量沉淀,在账上睡大觉。这是积极财政政策持续推行但成效并不理想的真实写照。按照每年盘活政府性账户上活期存款余额的10%计算,可用资金额度为2.78万亿元,已经超过当前年度财政赤字额度(2017年计划财政赤字2.38万亿元)。如果能有效盘活这些资金,必将会使积极财政政策如虎添翼,也可以减轻财政收入增长放缓的压力。建议国务院组成专门的团队,在政府部门和银行的支持配合下全面清理政府性账户。针对机关团体类存款余额不断增长的现状,加大排查范围和力度,找出机关团体类存款使用中存在的症结问题。创新各类别机关团体账户管理,加快计划资金使用进度,提升使用效率。撤并清理不合理的账户项目,大力度上收不合理的资金拨款,根据需要重新分配使用。

农村土地

猜你喜欢
小微社区改革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小微课大应用
社区大作战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改革之路
小微企业借款人
改革备忘
影像社区
改革创新(二)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