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_郭晗 毛凌野
时空信息无处不在,空间大数据迅速崛起
——2017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召开
6月13-14日,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WGDC2017)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大会由泰伯网主办,以“空间大数据的崛起”为主题。本次大会除主会场外,还有“卫星+大数据” 峰会、“北斗+大数据”峰会等16个分论坛,议题涵盖了智能驾驶、北斗+、卫星大数据等热门主题,覆盖了国土、交通、商业、农业、军民融合、智慧城市等垂直领域。大会从地理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应用创新、资本创新等产业创新的多维视角,汇聚国内外的基因,共同探讨空间大数据与各行各业的应用连接和机遇与挑战。
中国国家航天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余琦在大会致辞上指出,空间信息已成为重要的基础性信息资源,是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利用这些空间信息,有利于促进国土空间的布局优化,有利于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化、现代化的同步推进。有利于推进经济社会和科学的发展。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兴起,空间信息越来越成为大数据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大数据与空间信息的融合,催生出空间大数据的概念,迅速深入人心。
“数据离不开时空,时空也需要数据”。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朋德在特邀报告中提到,我们已经来到了数据大爆炸的时代,需要用大数据的手段对时空数据进行处理。在全球地理信息能力和时空大数据建设方面,要进行一系列的攻关,比如,建立时空大数据的资源交换平台、信息港、创新基金、产业创新联盟等。
“大数据的魅力,在于它几乎能够研究世界上的任何问题”。李朋德认为,空间大数据要充分发挥价值,就需要在数据开放和共享上做突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权威地理信息数据开放给社会和企业,要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公众服务、事业支撑、政府监管的新大数据体制。
泰伯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刘玉璋在大会致辞上指出,空间大数据是大数据与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体。大数据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而几乎所有大数据,都需要而且可以与地理信息数据紧密融合。由此,空间大数据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给政府用户、企业用户与个人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应用价值和服务能力。
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强力冲击下,正在催生一个庞大的空间大数据产业链,赋予了传统地理信息产业全新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指出,无所不在的大数据需要一个天地一体化的信息网络来管理、操作、调动,为人们服务。面对“数据海量、信息缺失、知识创造”的问题不能等待,要靠云计算实现星地协同的对地观测脑智能处理。从对地观测卫星上升到对地观测脑,是人工智能、脑认知和对地观测技术在大数据时代集成与融合的必然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龚健雅做了特邀演讲,他从数据获取、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四个方面总结介绍了地理信息科学技术和服务的发展。龚健雅院士指出当前面临两个挑战,测绘遥感有严格的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社会感知数据没有标准规范,模态多样、杂乱无章,如何梳理成可信的数据是一大挑战;第二个挑战是从动态到实时,在研究获取信息的方式上,测绘和遥感是在某一个时刻经过时得到信息,把数据导到数据库里面进行管理,这种管理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应,迫切需要发展一种新的地理信息系统,即实时GIS。
龚健雅院士总结道:从发展趋势来说,GIS已经从测绘遥感发展到社会感知;从数据管理来说,从原来的静态走向实时;数据分析,从原来的空间分析到时空分析,空间分析更多是基于统计和几何,时空分析统计可能会更多引进机器学习和其他神经网络方面的分析方法;应用,从专业到大众化的应用,一个产业只有发展到大众化应用时,这个产业才会真正做大。
伴随着各个产业的发展,空间大数据在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会上,企业代表基于最新的技术和市场成果,解读了空间大数据的发展趋势。
GIO俱乐部私董会教练、知卓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泰伯研究院顾问委员陶闯称,传统GIS将要死掉,时空大数据云平台即将诞生。未来动态数据将成为主流,大数据处理系统一定会颠覆。他对空间智能做出五点总结:结论不再是因果关系,结论是靠关联产生,而不是因果产生;空间智能出结论不出逻辑,而且能预测未来;数据只有流动、共享才能产生价值;数据列入企业资产负债表只是时间问题;空间智能将重构商业模式、企业模式、资本模式和政府决策模式。
四维图新高级副总裁景慕寒在特邀演讲中表示,大数据在行业中的应用,突出了企业级大数据的行业应用。不仅可以把数据利用起来,还可以提供可视化的工具。不仅服务于各个行业,如互联网应用、室内地图、交警、交通、物流等,更多是为企业提高管理的效率。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副总设计师杨元喜院士指出,PNT(定位、导航、授时)是大数据的基石,“北斗+”提供的空间基准和时间信息将成为全球大数据中的重要信息源。全球大数据挖掘可为虚拟空间基准、虚拟时间基准、卫星导航运控提供重要支撑。建立与大数据时代相吻合的、全球统一的、更高精度和更稳定可靠的时间与空间基准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也是国家综合PNT体系建设的艰巨任务。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首席专家曹冲认为,中国时空是北斗导航升级版,中国北斗服务将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全力以赴打造北斗产业升级版,2020年实现卫星导航产业产值达到4000亿的目标。
WGDC会议,被业界誉为“中国空间信息产业的创新风向标”。展览大厅中展示了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和创新成果,包括数据采集获取的硬件设备、数据加工处理的软件,以及时空大数据集成应用等。南方测绘集团展台展出天鹰六旋翼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全景影像车、南方自主地面式三维激光扫描仪、北斗CORS系统等硬件设备和技术方案。
北京航天世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韦加无人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业界知名企业均参展,并展示各自亮点和成果。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朋德,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龚健雅等行业领导和知名专家学者参观展览。
本刊记者_郭晗 毛凌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