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董 茜 图|刘汪洋
民间博物馆:在效益与公益间游走
Civic Museums:Wandering between Economic Bene fi t And Public Pro fi t
◇文|本刊记者 董 茜 图|刘汪洋
博物一词,最早在《山海经》中出现,意为能辨识多种事物。将“博物”与“馆”字连成一词,作为一种文化教育机构,在中国的出现时间仅有一百多年。希腊缪斯神庙成就的博物馆雏形,在中国体现最早的则是在孔庙之中。每年的5月18日,延续至今已有40年历史的“国际博物馆日”,早已不再是国有博物馆的独家盛会,活跃其中的不乏一些民营博物馆的身影。
出于对文物收藏的爱好,忠于对历史文化传承的情怀。这些民间博物馆,在自筹资金、艰难维持博物馆运转的同时,走着何种不为人知的生存之路?文化市场日益繁盛的今天,民营博物馆最终将走向何处?站在“国际博物馆日”的节点之上,带着一连串的疑问,我们将重新审视民间博物馆的前路。
成都“建川博物馆”要来重庆开分号。这则消息一经爆出,就引来不少人的关注。这种关注或多或少与建川博物馆的知名度分不开。不少去过成都的朋友,往往会提及建川博物馆确实做得不错,其名头已经成为成都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转念一想,外来的和尚都看中了重庆这片沃土,那么土生土长的重庆民间博物馆,现状又是如何?
揣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在重庆市文物局找到了一些关于重庆民间博物馆发展的脉络。市文物局去年年底的摸底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市登记备案的非国有博物馆共有16家,藏品共计107195件(套)。这些藏品包括古代文物、近现代艺术品、民俗物品、自然标本等,其中二级文物17件(套),三级文物291件(套)。
从区域分布来看,这些非国有博物馆位于都市功能核心区的有7家,都市功能拓展区有3家,城市发展新区有3家,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有4家。从类型构成来看,综合类4家,历史纪念类4家,艺术类2家,自然科学类2家,其他类5家。从办馆规模来看,展厅总面积39795平方米,其中藏品数量超过10000件的3家,超过1000件的3家,超过500件的4家;展厅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12家,超过400平方米的5家。
“从数量上看,我市的民营博物馆,正处于逐年增加的态势。”市文物局博物馆处的负责人这样评价近年重庆民营博物馆的发展。早在5年前,我市民营博物馆的数量,就有了9家。但就现有的民营博物馆数量而言,这也并不算多。
博物一词,最早在《山海经》中出现,
意为能辨识多种事物。
将“博物”与“馆”字连成一词,
作为一种文化教育机构,
在中国的出现时间仅有一百多年。
今年3月,由市规划局、市地理信息中心根据市文物局公布的最新博物馆数据和资料推出的《重庆博物馆地图(2017)》中,标注的全市博物馆就多达87座。显然民营博物馆的体量,也仅占到了总体数量的13%左右。
仅市内博物馆的纵向比较也许不足以说明问题,在整个西南片区,甚至是全国,重庆民营博物馆的发展处于什么水平,市文物局也拿出了相应的数据,与西部省市相比,四川拥有非国有博物馆数量77家,甘肃28家,广西18家。民间博物馆界则说,紧临重庆的湖北就有70家,贵州有40多家,而成都更是多达110家。
不可否认的是,民营博物馆的数量,与当地的民间收藏、社会文化发展程度均息息相关。探究民营博物馆生存发展的现状,虽存在许多的共通之处,却又有着各自发展的困难。
“你看看现有的民营博物馆,几乎每家博物馆背后,都有一个企业在支撑,贴补家用。”宝林博物馆馆长陈寅毫不避讳自己的“商人”身份。他坦言以社会公益为主的民营博物馆,本就不是挣钱的事,还需要其他的商业经营,才能勉强维持。而位于李子坝滨江路地段的中医药博物馆和匾额博物馆,一建就是10多年时间,为何建设时间如此之长,馆长刘光瑞也透露了其中的艰辛,出身中医世家开办少林堂,靠着诊疗费用的收入,有一些钱就修一点,建设完毕,是前年的事情。
与重庆直辖同时诞生的国友博物馆,早在2001年就完成了登记挂牌,一时间成为西南地区首家民营综合类博物馆,其背后依托的也是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这种出生以来就具备“企业”背景的民营博物馆,并非重庆的特色,就相邻的成都建川博物馆而言,馆长之前的房地产开发老总身份,也早已是圈内公开的秘密。
“具有企业背景,才是民营博物馆生存的基础。”黄桷坪钢琴博物馆一位姓伍的负责人透露,包括钢琴博物馆的馆长,同样也经营着一家企业。也正是有了这样的身份,才有了办馆资金的保证。不论是什么类型的博物馆,在开办之初,都是凭借着这些企业家的一种情怀。个人财力支撑着收藏爱好,收藏品的积累,才能满足开办博物馆的馆藏体量。在他看来,这种企业家开馆的模式,既符合市场需要,也符合商业逻辑,更多的是企业家对社会责任的一种履行,社会公益的一种体现。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财富的积累,让民间博物馆迎来了一个“最好的时代”。在财富充盈的同时,企业家以开办博物馆的方式来回馈社会,不仅让社会文化呈现多样性的发展,也让老百姓走入博物馆的途径更加多样化。“作为国有博物馆的补充,民营博物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市文物局博物馆处负责人坦言,民间博物的百花齐放,更是社会文化提升的重要表现。
但事物的发展,总带有两面性。民营博物馆迎来了最好的时代,却又面临着最残酷的竞争。投资数亿元的国友博物馆,就在登记注册后的10年间宣告闭馆。闭馆原因虽多,但主要问题还是来自于资金。日益攀高的人工费用,藏品保持维护费用,甚至水电费等日常开支,都成了博物馆经营者手中沉甸甸的账单。宝林博物馆每年运营开支200万元,匾额博物馆每年开支100多万元。如何弥补这个巨大的资金缺口,成为这些博物馆脖子上的吊颈绳。
“开办之初,我们预设了多个渠道的延伸经营。”黄桷坪钢琴博物馆伍姓负责人说,立足于钢琴收藏,原本希望通过钢琴历史文化的延伸,吸引一些钢琴赛事活动和孩子们的钢琴培训。但把博物馆开起来才发现,要把博物馆的品牌打造出来,是一件费时又费力的事。后期的宣传、策划,不仅要用人,还要更多的经费投入。博物馆本来就没什么收入,还要面临后续更多的开支。“一个策划人员,在其它行业可以开四五千元工资,在我们这里就只能给出两千元左右。”
既然是民营性质,考虑投入与收益无可厚非。但在做公益的前提下,商业运营模式却越来越模糊。这视乎演变成对于投资建馆者的一场考验,要么作为兴趣爱好无休止地投进去,要么就关门大吉。
“每次市文物局召开行业会议,问我们有什么困难的时候,我都会说没啥子困难。”宝林博物馆的陈寅显得比较洒脱。这种洒脱一方面来自于自己其他行业收入,依旧能维持博物馆的发展。另一方面,他坦言,政府对民间博物馆是有相关的政策和补贴的,但相比博物馆的开支,这些补贴显得着实少了些。大家都明白,要搞博物馆,就不能全依赖政府。多想些办法,搞活博物馆的延伸服务,这才是硬道理。这样做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关键还在于心态。“我就希望博物馆能开上百年,哪怕它破破烂烂。”陈寅说。
4月18日,谷雨时节中难得的艳阳高照。樊建川带领团队,再一次来到九滨路上的岩洞,进行施工阶段的建设对接。数月前的建设初期勘查时,他的助手还在这里捡到了一个算盘,也被他背回了成都,作为开展时的一件实物展品。
分布在九滨路沿岸的九个岩洞,是1889年张之洞筹建的汉阳兵工厂旧址。而此次九龙坡区政府将建川博物馆团队引入的消息,一时间在我市的民间博物馆圈层引起了不小骚动。邀请外来的和尚念重庆抗战文化的经,是否能打造出如同成都建川博物馆一样的名声?当众人在看热闹时,民间博物馆的馆长们却都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情”。
2013年,市文化广电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房管局、市地方税务局、市旅游局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为扶持全市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制定了五个方面的政策。随后各区县政府为促进博物馆发展也出台了具体支持政策。九龙坡区政府2015年出台了《关于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扶持政策包括给予新建、改扩建的非国有博物馆200万至300万元的一次性项目建设补助;免费开放的非国有博物馆每年可申请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日常运营经费补贴等。而落户江北区的龙美术馆(博物馆)得到了江北区政府的大力扶持,不仅一次性补贴装修费300万元,还将连续3年以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每年给予运营奖励300万元。
“虽然各个区县对民间博物馆的支持政策不同,但九龙坡这次不仅为建川博物馆提供了建设补助,还准备以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给予博物馆运营奖励。”匾额博物馆刘光瑞在最近的一次集体会议上得到了这个消息。大家从“这件好事”上看到了新的苗头,从江北区政府对民间博物馆进行公共文化服务购买,再到九龙坡的引入方式,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政府层面对民间博物馆进一步达成共识。
作为民营博物馆中响当当的一块牌子,“建川博物”利用民营博物馆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也让圈内人看到了学习的榜样。这座投资数亿元的民间博物馆,30多个分馆,利用产业链延伸的技巧,将博物馆运营得风生水起。与旅游紧密结合的博物馆,不仅有茶铺、文物商店,还有餐饮酒店等配套。博物馆运营成本2000万元,而产业链收益则达到了几倍之多。虽然成功的商业模式,并不能大量复制,但其可借鉴的发展经验,无疑对重庆民间博物馆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想象空间。
《汉书·楚元王传赞》对博物阐述,有“博物洽闻,通达古今”之意。今年10月即将开馆的重庆建川博物馆,是否对重庆的民间博物馆起到博物洽闻的作用,也许时间能告知这最终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