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强 周慧杰 李史干 朱杰 吴燕婷 刘云东 刘警鉴
【摘 要】在实地调研基础上,构建生态经济区划指标体系,采用SPSS的聚类分析方法,将红水河流域划分为红水河上游农林水电生态经济区(Ⅰ)、红水河上游林牧旅游生态经济区(Ⅱ)、红水河中游农牧旅游生态区(Ⅲ)、红水河下游工农业及地方文化旅游生态经济区(Ⅳ)、红水河下游工农矿业及山水旅游生态经济区(Ⅴ)、红水河下游工矿农业生态经济区(Ⅵ)6个生态经济区,并根据各区自身发展优势和特点,制定各区的生态经济发展方向,以期为该区生态经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最终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经济区划;SPSS;红水河流域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7)10-0028-05
0 引言
生态经济区划是实施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分区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区划过程中既考虑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在内的生态因子,同时强调生态学基础和经济发展规律,是在以往单一的区域生态区划或经济区划难以解决如何使自然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协同、持续发展难题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其为制定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调整工农业生产布局及经济发展分区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在生态经济区划研究方面有许多成果。孟令尧以承德市生态经济区划为例,探讨城市生态经济区划的指标体系、原则和方法[2];包晓斌在概括流域生态经济区划原则的基础上,以晋西听水河流域为典型的研究案例将听水河流域划分为3个类型区,并对各类型区的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了综合分析[3];许信旺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以贵池市为例,探讨了生态经济区划的原则和区划的指标体系,并对贵池市生态经济区域进行了划分,分析了各区的生態经济特征[4];王传胜以西北六省为例,对400多个县市的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将西北地区划分为多级和多种生态经济区[5];高群、毛汉英采用自上而下生态要素分析与自下而上经济要素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三峡库区腹地山地县重庆云阳县为例,进行了综合生态经济区划[6]。前人的这些研究成果为生态经济区划的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借鉴。
1 研究区概况
广西红水河流域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包括乐业、凌云、天峨、南丹、凤山、东兰、巴马、大化、都安、金城江、忻城、合山、兴宾、武宣、象州、马山、宾阳、上林、桂平、柳江等20个县域单元,总面积为51 178 km2,占广西总面积的21.62%。红水河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为16.4~21.9 ℃,年降水量为991.7~1 789.3 mm,而常见平均年积温活动在4 984.8~7 374.50 ℃,跨越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2个自然带。红水河流域是典型的岩溶地貌区,岩溶地貌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67.28%,而岩溶地貌区的土壤一般具有土层薄、肥力低的特点,且岩溶区的持水性差,不利于农业的发展。2015年,广西红水河流域常住人口为928.62万,占广西总人口的19.36%;城镇化水平为22.37%,第二、第三产业占比较低,分别为40%和38%,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8 003.5元,均低于广西平均水平,属于广西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地区。广西红水河流域区位图如图1所示。
2 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指标分析
2.1 指标体系的构建
广西红水河流域地跨中、南2个亚热带,森林资源和水资源丰富,同时该区域岩溶地貌面积广布,对区域的农业发展不利;流域地区农业除了粮食种植外,主要还有糖料作物甘蔗、油料作物花生及各类果树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针对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方面的特点,同时参考前人生态经济区划指标的选择方法及进行前期的尝试性聚类分析操作,最终确定流域生态经济区划指标见表1。
2.2 指标分析
指标分析主要是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及对标准化处理后的结果运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指标分析的第一个步骤是对各指标数据采用极差标准化进行标准化,该过程中正逆指标转换公式分别如下:
X'ij=(Xij-Xjmin)/(Xjmax-Xjmin)(1)
X'ij=(Xjmax-Xij)/(Xjmax-Xjmin)(2)
公式(1)、公式(2)中,X'ij为处理后数据,Xij为原始数据,j为某项个体指标,i为行数序列编号,Xjmax为Xj中最大值,Xjmin为Xj中最小值。对于指标的正、逆向区分,如指标越大越有利于该地经济社会发展则为正指标,反之为逆指标[7]。由这种标准化方法所得到的新数据值介于0和1之间,能保证指标数值越大,反映的意义越积极。同时,由于研究区地跨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考虑到热量带是自然区划的相当重要的界线,广西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界线大致与≥10 ℃的年积温7 000 ℃的界线相吻合,这样≥10 ℃年积温这个指标在本区划中具有比较特殊的意义。因此,在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时,≥10℃年积温这个指标数据单独采取特殊处理方法。当评价单元≥10 ℃且年积温大于7 000 ℃时,则其标准化值为1,反之则为0。各评价单元标准化数值见表2。
指标分析的第二个步骤是运用SPSS软件对标准化处理后的结果进行聚类分析。SPSS的聚类分析方法较多,本文采用的是离差平方和聚类法,区间选择平方欧式距离,然后对上述极差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树状图如图2所示。
3 分区结果及各区发展方向
3.1 分区结果
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取树状图相关系数距离为5将研究区分为5个生态经济类型区。由于宾阳和桂平在空间上不连续,根据区域共轭性原则,将它们划分为2个单独的生态经济区,由此将整个研究区分为6个生态经济区,分别为红水河上游农林水电生态经济区(Ⅰ)、红水河上游林牧旅游生态经济区(Ⅱ)、红水河中游农牧旅游生态区(Ⅲ)、红水河下游工农业及地方文化旅游生态经济区(Ⅳ)、红水河下游工农矿业及山水旅游生态经济区(Ⅴ)和红水河下游工矿农业生态经济区(Ⅵ),如图3所示。
3.2 各区发展方向
本研究共将广西红水河流域分为6个生态经济区。Ⅰ区位于研究区西北部,红水河流域上游,植被丰富,山间谷地种植业发达,同时该区的水资源及水能资源均十分丰富;该区发展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保护好植被,另一方面要发展好谷地农业,同时适度开发水能资源,在保护好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提升当地财政收入水平。Ⅱ区同样位于研究区西北部,红水河流域上游;该区植物资源丰富,牧草面积广、产量高,同时旅游资源丰富,其发展过程中一要大力发展经济林果产业和优化畜牧产业,二要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逐步提升该区经济水平。Ⅲ区位于研究区中部,红水河流域中游;该区农业种植业发展良好,同时牧草资源丰富,畜牧业发展优势明显,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该区发展过程中适宜进一步发展其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及优良畜牧产品生产和加工业,同时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加大特色文化旅游的投入力度,有效推动当地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Ⅳ区位于研究区东南部,红水河流域下游,为宾阳一县;该县工业实力较强,是广西县域经济的领跑者,该区农业发达,旅游景点众多,同时还有丰富的特征明显的地方文化;今后发展过程中应朝着工业、农业及旅游业相互结合、互相支撑的方向发展,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Ⅴ区为桂平一市;该市位于研究区东南端,红水河流域下游;该市工农业发达,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均十分丰富,是广西经济较发达的县级市,但该市发展中传统的工业项目比重大,农业方面科技投入仍不足,旅游业则是配套产业不完善,今后发展过程需要加强这些方面的改善,推动其经济发展步入更好的水平。Ⅵ区位于研究区东部,红水河流域下游;该区域依托南宁和柳州两市工业发展优势,加之资源富足,该区工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同时土地较为平坦,水热资源充足,农业发达;该生态经济区在以后发展过程中应继续发展好本区的工矿业产业并适当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同时充分利用自身气候资源条件,发展优势农业,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本文在综合考虑广西红水河流域各县域单元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对流域进行生态经济区划,并根据各个生态经济功能区的具体情况提出其今后发展的方向,旨在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提供服务,并提出今后的发展建议,对广西红水河流域各县域单元及整个流域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综合考虑流域特点,在今后的发展中,流域的各县域单元应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优化各产业结构,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宜农地区还需要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 考 文 献
[1]石惠春,王科明,周伟.生态经济区划理论与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6):18120-18160.
[2]孟令尧.城市生态经济区划——以承德市为例[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4,10(1):36-41,24.
[3]包晓斌.流域生态经济区划的应用研究[J].自然资源,1997(5):10-15.
[4]许信旺.贵池市生态经济区划及分区评价[J].池州师专学报,2000,14(3):27-31.
[5]王传胜,范振军,董锁成,等.生态经济区划研究——以西北6省为例[J].生态学报,2005(7):1804-1810.
[6]高群.基于GIS的兰峡库区云阳县生态经济区划[J].生态学报,2003,23(1):74-81.
[7]刘云东.广西红水河流域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D].南宁:广西師范学院,2017.
[8]李斌,董锁成,李雪.四川省生态经济区划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9,27(3):302-308.
[责任编辑:邓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