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晓凤
【摘 要】 要想上好一节数学课并不容易,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启发;而不是强迫、灌输、包办代替。教学中时刻不能忘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想,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在“做”中生成,在“动”中创新。
【关键词】 数学;学习;生成;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2.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5-0-01
要想上好一节数学课并不容易,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启发;而不是强迫、灌输、包办代替。教学中时刻不能忘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想,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育实践表明:只动脑不动手和只动手不动脑都都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手脑并用,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我的数学课堂上,我尽量多给学生一些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更有利于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如,我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用5根小木棒摆一把雨伞,说一说摆一把雨伞用几根小棒?这是几个5?怎样列乘法算式?口诀是什么?摆二把雨伞用几根小棒?这是几个5?怎样列乘法算式?口诀是什么?……在学生反复的摆一摆、说一说的过程中,学生熟练的掌握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在学习“6的乘法口诀”时,学生便能独立学习编制“6的乘法口诀”,通过独立操作,学生不但能熟练掌握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方法,还知道了“6的乘法口诀”来源和意义。这样经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自己发现的数学知识是充分理解了的,掌握的知识是牢固的。同时也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有所发现,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我在教学《6、7的加减法》时,教科书上安排了摆一摆的示意图,我先按照书上示意图让学生用手中的圆形卡片学具摆一摆,说一说,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再鼓励学生用学具摆出不同的方法,然后让同桌互相讲一讲是怎样想的。课堂上学生受到鼓舞,争着、抢着摆出了不同算法。这样同学们不但学会了《6、7的加减法》的一种算法,而且在自己的努力下找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学习数学的兴趣,品尝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能力
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知识的再创造。作为数学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知识的再创造。例如,我在教学8的组成时,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学习6、7的组成的经验和基础,所以我在复习准备这一环节,就着重带领学生回忆6、7的组成的学习方法,再让学生小组合作摆小棒,小组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学习方法,集体总结出8的组成有哪些。让学生自己探究知识,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可以说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学习过程。这也是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我在数学课上,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以后,总会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和尝试的余地。例如,我在教学“乘法口诀”时,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编写“5的乘法口诀”的方法以后,在教学“6的乘法口诀”时,我让学生先回忆一起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方法过程,然后看书、填表格、列乘法算式、再编口诀。在编口诀的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编出“6的乘法口诀”。这样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自主探究学习的乐趣。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许多数学知识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內容,引导学生用回忆、对比、迁移的学习方法学习新知,激活学生创造的火花。
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进行“万以内数的加法”的教学时,就是引导学生利用百以内加法的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类推出“万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的。又如,在学习“乘法口诀”时,刚刚学完“5的乘法口诀”,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出“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含义,并掌握了编制口诀的规律。于是在学习“6的乘法口诀”时,我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自编出6的乘法口诀。结果是大多数学生能说出口诀的来源和含义,并编出6的乘法口诀。这不就是小学生们根据前面学习口诀的规律,利用迁移方法掌握的新知吗?
可见,要想让学生学会学习,首先就得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教学中时刻不能忘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人合作交流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创新的能力。我想,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