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材“二次开发”的思考与实践

2017-07-04 22:00陈卫萍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二次开发

陈卫萍

[摘 要] 针对当今小学音乐教学效果普遍不佳的状况,小学音乐教师应当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课堂效果。教师应时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通过有效删减内容、适时创设内容等方式进行音乐教材的“二次开发”,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领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 音乐教材;二次开发;创造音乐

小学音乐课程除了让学生具备审美情操外,更多的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在多年的音乐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笔者发现: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感受音乐”,也能够较好地“表现音乐”,但是在“创造音乐”这方面却不尽如人意。

针对这种情况,小学音乐教师应当懂得结合自身的音乐素养,利用学生现有的音乐知识以及经验,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在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音乐素养的同时,也使他们具备一定的音乐创造力。笔者结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归纳小学音乐教材 “二次开发”的一些做法。

一、有效删减内容

新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因而要求教师主动参与教材“二次开发”,做到真正活用教材、用活教材删减教材内容便是其中的一个体现。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必须认真钻研、分析教材,要充分结合学生学习现状,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当然,删减哪些内容必须经过实践检验,不能光靠直觉来决定。

首先教师要在上课的过程中应注意发现和分析,对于哪部分教材内容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学习音乐做到心中有数,而不太适合学生创造性地学习音乐的内容,教师就可以将其删减。当然,并不是说一些比较难的内容就是不适合的,教师要懂得鉴别。如:一节课的教材内容精听精讲的保留,浏览性的内容可删减;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没有太大关系的也可以删减,并因地因时进行再调整。通过有效删减,教材上的内容才可以真正发挥其作用。通过这种内容精练、目的明确的教学活动,能让学生学习到适合他们的知识,使他们真正掌握一定的音乐技能。

二、灵活增加内容

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中高年级段,音乐教材的内容都比较单薄。由于教材篇幅的限制,相应制约了学生学习与获取音乐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和扩充。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通过挖掘音乐作品的风格与特征,提升学生探究音乐的能力;通过介绍音乐作品背景及相关故事,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感受、实践与理解能力。

以苏少版六年级上学期《音乐》第二单元《丝竹流韵》为例。这个单元的内容涉及江南地区的丝竹音乐、戏曲等内容。在教授本单元内容前,笔者以优美、深情的语调给学生朗诵关于江南的小诗,营造出一种江南水乡的意境,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然后借机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理解的江南水乡。通过学生的发言,挖掘出了很多的知识,让大家全面了解了江南水乡的文化以及地方音乐特色。特别是在教授歌曲《水乡外婆桥》时,笔者依据现有教材内容,大胆进行了“二次开发”:对原有复调性二声部旋律进行改编,化难为易,让学生学起来不感到枯燥和有难度;结合歌曲中有江南水乡童谣《外婆桥》的元素这一特色,挖掘更多表现水乡的童谣,并穿插在歌曲的间奏中(在原有的伴奏录音中两段之间没有间奏,笔者经过了再创作)。

再如上三年级的《小伞花》一课,在教学生学会了演唱该歌曲后,笔者请学生自主创作、表演歌曲表达的内容。学生们经过积极自主创作与排练,表演精彩纷呈:当学生撑起自己带来的小伞,眼睛友善地看着坐在位置上而没有带伞的同学的时候,大家的心里甜甜的;当一位同学向另一位同学伸出友好的手,发出邀请的时候,同学们的笑容是甜甜的;当三个小脑袋在一把小伞里互相谦让的时候,教室里是暖暖的;当最后《小伞花》的歌声响起时,四十多双充满友情的手是紧紧拉在一起的……学生们表演的是歌曲内容,体现的却是浓浓的情,还有他们对歌曲“二次开发”的诠释。

这些增加的内容拓宽了学生的音乐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充分加工内容

这里所说的加工,指的是对现有教材的调整、整合。如:适当调整课时安排;有序调整教学环节;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改编教材内容;等等。

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们对于教材中的二声部歌曲不是太感兴趣,上课时难以理解核心内容。因此要想达到教学目的,老师要善于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并时刻调整教学内容,甚至改编教材,进行内容的加工处理这样的“二次开发”,利用多种手段将教材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会觉得轻松有趣。

以《好月亮,你走得這样静悄悄》为例,这是一首二声部奥地利民歌,歌曲节奏平稳、舒展而有规律。笔者在教唱这首歌曲时,为了不让学生在视谱时因为歌曲篇幅较长而产生畏难情绪,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加工。在欣赏了歌曲过后,引导学生分析作品,发现可以划分为四个乐句,其中的第一、二、四乐句旋律是一样的。接着再让学生视唱两句,再把乐句扩充成四句的歌曲,学生觉得原来这么长的一首歌只是重复了第一句得来的,就不觉得难了。音准的把握在二声部学习中是一大难点,笔者在教唱该歌曲时,用了一个游戏:教师边做手势边唱出一个音,请学生看教师的手势,要求唱出它的上方三度音、五度音;按照教师的手势给的“5”音,唱出“5”音与“3”音,这实际上是在练习学生的三度、五度音程的音准。接着又唱了第一句,请学生依据下方三度的原则唱出二声部,这样一来,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音准,边唱边倾听对方声部,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

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对教材内容加工与调整的“二次开发”,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适时创设内容

在我国古典美学理论中,有“三境”之说,即物境、情境、意境。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即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和内容,以及创作“新作品”,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

例如在学习《水乡外婆桥》时,笔者创设情境,让学生准确地掌握“跳音”“重音”“休止”这些音乐记号。在学习“跳音”“重音”时,笔者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两个是什么音乐记号么?”学生之前都学过,所以齐声回答:“是跳音和重音记号。”笔者接着问:“作曲家为什么要在这些唱词地方用上这些音乐记号呢?”学生一下子愣住了。笔者笑着说:“请同学们看看对应的歌词是什么?”这时,有同学回答说:“哦!我知道了,表现鱼虾跳跃时轻巧有力、蹦时用力的感觉。”笔者趁机说:“是呀,不光表现鱼虾,还有水乡的菱与藕不要太甜、太脆哦!咬上一口,每个人都会赞不绝口。下面请同学们唱出跳音和重音的感觉。”接着,笔者又问:“你们能想出曲作者为什么在‘蹦了后还加了个休止符么?”学生回答:“鱼虾跳了、蹦了,渔民们得赶紧抓住啊,所以有个休止。”在笔者的引导与学生的领悟中,学生一下子理解了歌曲的难点,并能正确地演唱歌曲了。

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是电影《刘三姐》中的插曲,歌曲地方色彩浓郁,歌词口语化、生活化,是一首充满生活情趣的即兴作品。在学生唱熟后,笔者请学生采用曲调自编歌词,并且分成几组,进行对山歌比赛。接到“任务”的孩子们可认真了,创作劲头堪比专业人士。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时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选取和设计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带领学生共同进行音乐教材的“二次开发”,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领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戴海云.音乐教材“二次开发”的几点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13,(01).

责任编辑 万永勇

猜你喜欢
二次开发
浅谈基于Revit平台的二次开发
西门子Operate高级编程的旋转坐标系二次开发
浅谈Mastercam后处理器的二次开发
三维详图设计软件Tekla Structures二次开发实例
基于C#的AutoCAD建筑构件库二次开发
西门子Easy Screen对倒棱机床界面二次开发
CAD二次开发在铁路车站信号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全站仪二次开发的覆冰厚度测量与实现
Micaps3.2 版本二次开发入门浅析
基于VB的ANSYS二次开发在变压器抗短路性能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