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改进聋校语文教学

2017-07-04 12:53李兰
甘肃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聋校角色语文教学

李兰

【关键词】 聋校;语文教学;理念;角色;

过程;感悟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9—0052—01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国著名聋教育家、聋校语文教材主编季佩玉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谈到聋校语文教学的现状:“语文学科在聋校占的课时最多,花的精力最大,但效率不高,学生读写能力始终得不到根本提高。”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该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把“最大限度地挖掘聋生的潜能,促进聋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改进当前的聋校语文教学方式。

一、转变教师角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体系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作为教师,一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积极观察,认真感受聋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并给予适当指导;二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聋生以心理上的支持;三要培养聋生的自律能力和合作精神,将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的个人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融为一体,组合成聋校语文课堂的學习内容。教师的作用应集中体现在: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的机会,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新知识与自己已有知识体验的联系,营造一个合作、激励、探索、加深理解的氛围,鼓励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表达、交流并分享喜悦。

二、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聋生获取知识过程

受到应试教育、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语文教学中强调结果而忽视过程的教学理念非常盛行。其实,教师应实施新课标,教学设计中要强化过程设计的全程训练意识。语言文字的训练活动是由训练过程和训练结果两方面组成的。只有合理的训练过程,才能带来正确的训练结果,而训练结果可以验证并优化训练过程。所以聋校语文教师必须从过去应试教育的重结果向现在素质教育的重过程转变,教师要将教学重点放在过程上,放在养成技能和学会方法上,放在积极情感的体验上。

三、加强聋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体验

1.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聋校的语文阅读教学,首先应从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读开始,着力抓好这两个训练点:一是要提高学生自学生字和自读课文的能力,在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基础上,教会学生联系课文语言环境,主动自学生字,把识字与读书结合起来;二是切实加强朗读、默读的训练,特别是要在读得正确、连贯上下功夫。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读书时合理调动多感官参与的能力,培养学生做到一边读一边快速调动已有知识经验、联系上下文和理解词语的能力(必要时可以查字典)。教师可以出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再阅读,从而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进入语言环境,领悟课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提倡注重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自己读书,在主动积极的思考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有所感悟。如,在《家乡的桥》这堂课的设计过程中,笔者始终贯穿着这一想法。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品味课文语言的过程中感悟作者强烈的爱乡、怀乡之情。通过用心读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关键的字词;在自读过程中质疑、解疑;在情境的创设中加强直观感受;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情感,使学生真正领会作者“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的这份恋乡情怀。

3. 转变教学方式,组织合作交流。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倡导学生在自学、自悟基础上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相互启发、共同研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还可以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为学生创设有效的合作学习情境,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组织、自我构建,在这种组织、构建中,逐渐提高语言素养,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总之,作为特教战线上的教师,应该牢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把聋生看作发展中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学习的潜能,在教育中坚持不懈地探索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引领着聋生去发现、去创造,才能对这些有身体障碍的学生实施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克服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缺陷,使他们在德、智、体各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起来,才能让我们的学习活动焕发无限的生命活力。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聋校角色语文教学
聋校语言教学中的
立足聋校语文课堂,探寻高效教学之路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电子白板让聋校英语课堂更精彩